雷鋒徵文:“王小氣”捐款記

汽112班 沈浙華

他是我們隔壁村的一位單身漢,姓王,40歲左右,為人很是小氣,是一位出了名的鐵公雞。他上菜場買菜專挑些賣相差價格便宜的買,比如說爛了幾片葉子的白菜,乾癟沒有水分的番茄,表面坑坑窪窪的土豆之類。他可以藉此向攤主討價還價。為此,很多人在他背後議論他的行為。有時候,他無意中聽到別人的非議,他會試著面紅耳赤地跟別人辯解,他的行為不是小氣,而是節約。他單身一人花的錢也不多,他省下來的錢是為了捐給有需要的人。一開始他這么說,別人倒也相信。但大家從來沒看到過他捐錢,所以後來就再也沒人信他了。大家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王小氣”,關於他的流言蜚語也就這么散播開來,剛開始只有本村的人知道,後來,鄰村的人也都知道了。附近的姑娘都不願意嫁給這么小氣的人,因此他的婚事就這么耽擱了下來。

一直到後來發生了這么一件事,大家對他的看法才開始改觀。那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足以讓中國為之哭泣。汶川大地震,震散了無數家庭,摧毀了無數人的夢想,其中的艱辛危險就不必說了。這件事牽動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心。自地震發生後,全國各地就自發地展開了募捐活動,大家有錢的捐錢,有物的捐物。我們村便和附近幾個村子聯合舉辦了一次募捐活動。募捐地點定在我們村的一處空地上。村幹部和工作人員們在空地上搭了一個台,台上放著一個捐款箱,村民們輪流上台捐款。有的是以個人名義捐的,也有的是以家庭為單位來捐的。每一個上台捐款的人,都可以贏得台下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輪到“王小氣”上台的時候,他遲疑了一會,好半天才從褲兜里掏出50元錢塞進了捐款箱。台下的村民們不滿地嚷嚷起來:“喂,王小氣,說你小氣,你還真小氣啊,50元你也好意思拿得出手?”“是呀是呀,最少的也捐了100元呢!”“你不是說過,你的錢是要捐給有需要的人,現在災區的人民這么需要錢,你怎么只拿這么一點出來呢?”“王小氣”急得漲紅了臉,忙著解釋:“我這個月沒錢了。我……”“得了吧,你會沒錢?真好笑。”他的話才說了一半,就被人打斷了。“在場的諸位哪個不知道你是出了名的小氣,你的錢都省到哪裡去了?”他紅著臉說:“都捐了,連帶這個月的生活費一起捐了。”“哎呦,王小氣也會捐錢啦。常聽你說捐錢,可是從來也沒見你捐過啊。”“這……這……”

正在“王小氣”支支吾吾不知道說什麼好的時候,一位女村民突然開口了:“你們都誤解王先生了,我是在郵局工作的,經常看到他來郵局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寄錢。汶川地震的第二天,王先生就來郵局寄了8500元給災民們。昨天,他又來寄了550元。他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活雷鋒’啊!”聽話她的話,現場變得異常安靜,大家面面相覷,突然,不知是誰先鼓的掌,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而那個一開始就跟他抬槓的村民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灰溜溜地離開了。

從此,大家再也不喊他“王小氣”了,而是改口喊他“王雷鋒”了。他學雷鋒做好事的事跡也傳為了美談。沒過多久,他結婚了。新娘子就是那位在郵局工作的女村民。結婚當天,附近的村民都趕來捧場,場面好不熱鬧。婚禮現場上,大家起鬨,要讓新娘子談談為什麼要嫁給他。新娘子甜蜜地微笑著,說:“從他第一次來郵局山區的孩子們寄錢,我就被他這種雷鋒精神打動了,雖然很多人都誤解他,但是他依舊堅持做好事。我相信,跟他這么好的人在一起,肯定會幸福的。”

在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精神文明卻沒有跟上腳步。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民,“王雷鋒”卻能依舊在堅持做好事,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在做好事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快樂和幸福。希望他能一直這么快樂下去,幸福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會像他一樣一輩子堅持學雷鋒,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