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谷奇觀之謎

盛夏時節,爺爺帶我來到久負盛名的河南西峽神龍大峽谷旅遊。峽谷除了常見的景觀外,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唯一能引起遊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松、柏、女貞等樹種,而東坡只有傲立的雪松。

這一奇特的景觀對旅遊者來說,誰也不知道謎底在哪裡。

我忙問導遊姐姐這是什麼原因?她饒有興趣地向我解開其中的奧秘。據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個冬天,大雪紛飛,銀裝素裹,兩個地質工作者來到這個峽谷。他們支起了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突然驚奇地發現,由於特殊的山向,山谷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不一會,滿坡的雪松上就積了厚厚一層雪。當樹枝上的雪積達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樹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就從樹枝上滑落下來,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馬上反彈回來,雪松仍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敞開胸襟,迎接又一輪白雪的“造訪”……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的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巋然不動。

現在,謎底終於揭開了:東坡雪大,其它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失去了生機。而西坡雪小,少量的積雪根本壓不斷樹枝,所以那些雜樹就存活下來了。我敢肯定地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不過由於它們不會彎曲,才被大量地摧毀了。

此時,我突然得到一個啟示:人們對於外界的壓力,首先應該樹立必勝信心,努力與它抗爭,爭取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做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我們在學習上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不要不懂裝懂,自以為是,要靜下心來,悉心探索;或查閱資料,開拓視野;或請教老師,增長知識……整個過程或許就是先“彎曲”後“反彈”吧。

以樹喻人,恰如其分。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謀求生存,迎接發展,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