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徵文:字典是伴我一生的朋友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教科所  何寅生

今年暑期就該退休了,回想以往,新華字典伴我長大,也伴我走了三十多年的教研工作歷程。我上學很少,是靠著一本新華字典起步的。可以說,新華字典鋪墊了我的人生道路,決定了我的人生軌跡。

上國小時,先是喜歡看連環畫,後來試著看民間故事,看小說。開始不認識的字太多,一邊查字典一邊讀,逐漸就順暢了,讀書興趣也更濃了。國小畢業後,由於家庭出身問題沒能讀上正規中學,而上了當年剛建的輪日上課的二部制中學,還要參加建校勞動,就這樣也只上了一年,文化大革命運動就開始了。沒法上學,找書看吧,就全靠了一本新華字典。

1970年到偏僻的農村插隊落戶,生活艱苦且單調。好在可以聽到公社的廣播,主要是轉播中央或四川的廣播電台節目。閒空無聊時,聽到播音員播音,不知不覺隨著念起來。有時突然感覺到某些字音怎么跟自己心裡想的不一樣呢?馬上翻開新華字典核實一下,恍然大悟,原來國語讀音應該這樣讀呢!由此產生了興趣。以後聽廣播時更加注意字音,及時翻字典核實,就這樣積累著語音知識。後來不管是看場壩電影聽到對白,還是平時看到的文字,就喜歡悄悄念叨,對某字音有了疑問,一定查字典核實。這樣認了很多字,不光知道了字音,還了解了字義,積累了知識。有了習慣,逐漸對漢字的字音字形特別敏感,聽廣播、看電視也能敏銳地覺察到誤讀字音。比如,某電台將“紈絝”讀成了wánkuà,把犍為縣讀成了jiànwéixiàn;某電視劇將“女紅”讀成了nǚhóng; 某電視劇將“袞袞諸公”的“袞”讀成了āi……節目主持人誤讀漢字也時有發現。看到書報上面用字用詞有疑問的地方,也習慣查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核實,興趣越來越濃。小學生拼音報社曾聘我為評報員,在讀報中監督質量。一般工具書的索引方法基本與新華字典相似,我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運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四角號碼查字法,使查工具書達到很快速度。比如知形不知音的字用四角號碼查字法能最快找到頁碼,知音不知形的用音序查字法能很快查到。一些人在頁側標註字母,以便使用音序查字法更快捷,我是不用的。由於早期就熟背了新華字典所列417個音節順序,要查某字詞,知道它在書上大概位置,有時還一翻一個準,直接一次就翻到了要查的內容。詞典里有的字下條目較多,由於熟悉音序也很快可以找到。查工具書多,積累多,很多人家不識的生僻字我能識能講,還因為查字典速度特快,前些年被同志們譽為“活字典”。字典詞典用得多了,也曾經在不同版本的字典詞典里發現沒有校對到的謬誤,促使我對自己的工作不自負,也不迷信權威,促進了我喜歡思考的學習品質的形成。讀報讀教材時發現了問題,敢於質疑,我至今保留著人教社以及其他報社的往來信件。熟練掌握了音序,也為我在工作中編制各種音序索引資料提供了方便。

字典和詞典的使用,其意義遠不在於利用它查到幾個字的讀音和意思。字典、詞典釋義涵蓋自然、社會百科,查閱過程中會學到很多知識。另外,字典、詞典的附錄也是一個知識寶庫。上學少,對我國歷史朝代的了解是通過《我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知道的。通過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人口、首都一覽表》了解了世界各大洲國家的分布、大體面積、人口狀況以及首府所在。通過《我國少數民族簡表》我知道了很多少數民族的名稱。通過《節氣表》我記住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對一些不熟悉的計量單位換算可以在《公制計量單位進位和換算表》內查找。在教學和教研工作中,對漢字的偏旁名稱規範稱謂可以在現代漢語詞典的《漢字偏旁名稱表》查到。標點符號的規範用法可以在字典的《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表》內查到。特別是字典詞典都附錄了《漢語拼音方案》,更是讓我大長見識,影響巨大深遠。系統學習語音知識是從學習漢語拼音方案開始的。從中知道了字母表和聲母表、韻母表的關係,也知道了國小教材聲母表和韻母表是如何變通處理的以及來由。知道了韻母“開齊合撮”的四呼分類。知道了國小教材拼寫規則的變通處理方法和緣由。從漢語拼音方案以及字典加注的注音字母,又引發了我對漢字注音歷史探究的興趣。通過《反切釋要》等書籍的學習,了解到一些古音韻知識和古人辭書注音方法和演變過程,進而學習了其他語音知識。由此我對漢語語音知識興趣日益濃厚,早期堅持使用純拼音做學習筆記,在實踐中,堅持有疑必查,靠一本字典,日積月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於在村小帶頭教好漢語拼音、帶頭進行國語教學,名聲在外,1980年縣上建立教研室時,因形勢需要,我從村小直接調到了教研室負責“雙推(推廣國語和漢語拼音)”工作,以後一直做國小語文教研工作。

我在使用工具書中收益大,也就非常重視使用工具書教學。

師校畢業前的1976上期,我被教育局選派到農村學校代課。當時任教一個國中畢業班語文,一切都是那么生疏。那時學生多數時候是搞批判“右傾翻案風”和“學朝農”參加農場勞動。即使上課很多時候也是學習批判文章和寫批判文章。那時我做對了一件事,就是給同學們補學了漢語拼音和查字典。多年後,遇到那個班的學生,他們說當年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但是非常感激我讓他們學了查字典,受益終生。1976年師校畢業,分在曾經插隊落戶的偏僻村小,離場鎮有十來里小路。在農村國小教書的幾年裡,我教過兩輪低段。教材有學查字典的安排,可是由於當年農村很貧困,每期開學都無法收齊學費,有的人還會隔期欠著學費,要讓學生一下子買齊字典是不可能的。一般的教師對教材安排的查字典內容,就紙上談兵地教教方法,無法實踐。咋辦呢?為了讓學生到學習查字典時能夠真正用上字典,我決定自己墊上錢給每個學生買回字典再說。當時自己月工資34元,記不得全班的幾十本字典花多少錢了。第一輪那個班是我提前到場上的小書店預訂的,書店也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字典來;第二輪那個班的字典我是回城時從城裡買去的。記得背著一大背篼字典,走在鄉間小路上,引得村民關注。多少年後,我還聽人提說當年我用背篼背字典的故事。學生到學習查字典時,人人都有字典實踐,帶來了好效果。當年的學生能夠上國中的都只在少數,他們學會了查字典,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會終生受益吧。

在教研室工作期間,除了在教學研究活動中我會常常強調督促學生學習使用工具書,反對使用那些為應付課文作業而設計的偽工具書,我還在試題命制時做了改革。我們常見一些練習題、試題,涉及查字典往往只是查字方法的題目,我覺得這樣做並不能達到真正檢查和督促使用工具書的目的。人家死記操作條款來應付題目,很多學生實際上並沒有買字典。我率先在命制題目時要求學生在考場上查字典。最先的做法,是要求學生在3分鐘或5分鐘內完成有關查字典的題目,然後收下字典。後來我發現,一些學校為了“嚴格要求”學生,實際上沒有允許學生在考場上使用字典。在課程改革開始時,我決定放得更開一些,試題命制時標明作業全過程允許使用字典。為了杜絕偽工具書,後來明文指定使用新華字典。相應的,在命制試題時,也沒有了考查查字典方法的題目,而是讓學生根據需要使用工具書去解決實際問題。有了使用工具書的要求,命制試題時也放開了一些。比如,以前命制試題時,在題目敘述中得認真去考慮用到的字是否是學過的或要求掌握的等等。遇到不要求掌握的字,一是迴避,二是加注拼音。現在對這類問題可以不去擔心,可以用工具書去解決它了。讓字典進入考場的改革,起到的作用是,至少教師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購有字典並教會使用。我想,假設一個小學生在國小階段學到的很多東西都沒有記住,但是由於他掌握了使用工具書的技能的話,在今後需要再學習的時候,他就有了這種再學習的能力,會受益終生的。

對於我這個上學不多的人來說,沒有新華字典的導引,不可能自學提高,不可能走上教研工作崗位,不可能在1991獲取中華全國漢語拼音運用大獎賽一等獎,不可能在前些年的教研工作中取得較好的成果。查工具書的過程是形成我治學品質的過程,是奠基事業基礎的過程。字典是伴我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