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二九運動七十四周年徵文

中國是偉大的民族,我為能生在這樣一個威武不能屈的國度自豪。今年是楊靖宇將軍犧牲69周年的紀念年,同樣也是一二九運動74周年的紀念年,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的這些悲壯剪影,心居斗室,心憂天下,這是五四以來中國學生呈現出的精神風貌。就讓我們把目光投向74年前吧:

“滿耳是大眾的嗟傷,一年年國土的淪喪”,面對這樣的現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率先展開抗日救亡鬥爭。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數千人舉行遊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國民黨當局出動軍警鎮壓遊行隊伍。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12月14日,北平報載,國民政府應日本“華北特殊化”的要求,擬定於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16日,北平學聯組織上萬學生,衝破軍警重重阻撓。走上街頭,反對華北自治。將近中午,遊行隊伍從四面八方會聚到天橋廣場,工人、農民、市民、東北流亡同胞也都參加進來。天橋廣場,旗幟如海,標語成林。“打倒漢奸賣國賊”“反對華北自治”的口號聲,如陣陣春雷,震天動地。“冀察政務委員會”被迫延期成立。

學生們的愛國行為,打擊了國民黨賣國的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圖吞滅中國的陰謀,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救國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縱觀近代的學生運動,五四運動給第一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人心、思想和幹部。一二九運動則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將軍以兵諫的形式迫使蔣介石投入抗日大潮。西安事變——一群學生與一位將軍一種情懷的契合與共鳴。在我看來,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鏡頭之五。一二九運動的火種,傳到了國民黨編制核心之下的以張學良將軍為代表的人心中。1940年,日軍發動棗陽會戰。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大可不必親率部隊出擊,但他不顧部眾的再心勸阻,親率僅剩的2個團加總司令部直屬特務營渡過襄河作戰,最後舉搶自戕壯烈殉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夫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一二九運動,注定會成為可與五四運動比肩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學生運動。

歷史不是一頁書籤,可以供我們輕佻地把玩;歷史不是已經成為化石的過去;歷史不是時間長流中一段孤立的截取場景,和中國的現在與未來毫無瓜葛;歷史是祖先的腳印,一行行、一代代的努力才把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道路前仆後繼鋪到了今天;歷史是一艘擺渡的巨輪,不斷地把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往前擺渡;歷史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記憶,它們曾經在竭蹶的背景,風雨交加的時代下彰顯和平時代所不能目睹的絢爛;歷史是一段段螺鏇上升的樓梯,我們靠著它不斷抵達一個又一個高度……

樓梯並沒有抽掉,歷史不容忘卻。現代社會是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源配置國際化為基本特徵的。在這場與共同擠乘物質快車的地球村村民展開的艱苦精彩並呈的長時間搏弈中,我們必須洞見其中的隱患、凶兆。中華民族曾經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現在如果我們一著不慎的活,同樣有可能被吞噬掉寶貴的國家利益,掏空身子。一些民族和國度早就環向周圍,饞涎欲滴。既然歷史是並沒有抽掉的樓梯,我們何不利用這筆財富和教訓,在民族精神符號的記憶中找尋我們尚未完全記取的英勇姿勢呢?

因此,我們應當記取隔著74年光陰的“一二九”運動,記取以學生為先鋒的全民抗日高潮中英勇的民族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