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讀後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1500字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當代”少有的偉大作品,通過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將哲學思考、宗教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有史以來銷量最多的圖書之一。之所以僅定位為“當代”,因為其思考的深度相比古典書籍仍有差距,譬如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等。

作者是巴西一個叫保羅·柯艾略的傳奇人物,作者1947年出生,1966-1968年被三次送入精神病院,青年時期耗費了十一年光陰鑽研鍊金術,1981年後又開始鑽研鍊金術,所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主線有兩個,一是人應該去追尋各自的天命或夢想,二是作者對鍊金術的理解。

故事講述的是,西班牙的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接連兩次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寶藏。少年賣掉羊群,歷盡千辛萬苦一路向南,跨海來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間奇遇不斷,在一位鍊金術士的指引下,他終於到達金字塔前,悟出了寶藏的真正所在。

我個人覺得保羅·柯艾略一直沒有放棄的夢想是鑽研出“鍊金術”,從他對“鍊金術”的描述看,保羅·柯艾略已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徒,他希望能觸摸到上帝的靈魂,使他自己的靈魂能像上帝的靈魂一樣,創造唯有“同一隻手”才能創造的奇蹟,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鍊金術”。

不管怎么樣,一本好書能啟發人的思維,在內心形成共鳴或者反思,這就夠了。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除了對追尋天命的思考外,也包含了作者對世界的許多理解。

生活是互動性的:

只要他一醒,大多數羊也都開始醒過來,仿佛有種神秘的力量把他的生命同那些羊的生命聯繫在一起;是羊熟悉了人的作息時間,還是人熟悉了羊的作息時間?

我覺得這就是生活的互動性,就像社會一樣,如果你是某些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當然就想改變你的生活。

有得才有失:

在沙漠裡,在酷熱的白天沉重的外衣是個負擔,但晚上卻可以抵禦寒冷。

人的夢想為什麼難以實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期待完成一生中喜歡做的一切事情,但隨著時光的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企圖證明,夢想是遙不可及的,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放棄了。

我的理解是人往往遵從於習慣,因為感覺習慣的東西更有把握,能帶來表面上的安全感,而未知的東西等同於面對風險,所以人不願改變,孰不知表面的安全未必是真的安全,而未知的東西未必就有大風險;另外人遵從於現實,對現時物質的重視超過了未來。

幸福的秘密:

既要看到你所渴望看到的奇珍異寶,又要永遠不忘記手裡捧著的一勺油。

我想這一勺油其實就是所必須承擔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奇珍異寶正是你所夢想做的事情、想看到的風景。

萬物皆為一物:

由於作者信奉基督教,多次提到萬物皆為一物,因為世界由“同一隻手”創造。

雖然對“同一隻手”不感興趣,但我想世界上很多東西本身就是通的,就如不同語言演繹的音樂能達到同樣的震撼效果,好的哲學觀能讓人去閱讀整個世界。

我們在擔心失去什麼:

我們擔心失去的,只是那些我們現在擁有的東西,包括我們的生命、財產和愛。但是,當我們明白生命的歷程與世界的歷程都是由同一隻手寫就的時候,這種擔心就會消失。作者所說的“同一隻手”其實就是他們心中的“主”,這是基督教的哲學觀。

我覺得很少有人能逃出自己的“得失心”。

世界的可觀察性:

故事的男孩尋找沙漠中的生命,“我不了解沙漠的語言,但我的馬卻熟悉沙漠裡生命的語言”,所以他能通過馬的嘶叫聲發現了沙漠裡的眼鏡蛇。

我覺得事物的表象本身不能揭示什麼,關鍵在於觀察事物的人是否具備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敏銳性,智者的預見性並不是靠運氣。

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當你想要某種東西,並有堅強的毅力和耐心時,整個宇宙都會助你實現願望的。

我覺得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沿著通向夢想的道路,因為這條道路經常意味著放棄現在的東西,去面對不確定的事物,人們把不確定的事物當做“威脅”,但這種“威脅”大部分時候是來自人的意識,而不是現實已存在的。因為只有極少的人能堅持追尋夢想,所以生命最終對這部分人將會非常慷慨。

傾聽內心發出的聲音:

心了解所有事物,誰也不能逃避自己的心,但有時候心不安分,有時候心有些叛逆,更多的時候是不容易平靜。

我覺得人要從客觀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內心,了解它的特性,並知道如何應對,才不至於做一些荒唐的事情。

作者對鍊金術的理解:

“同一隻手”抱著不同的目的,創造了世界萬物,只有這隻手能夠製造奇蹟,將海洋變為沙漠,把人轉化為風。人只有潛入世界之魂,看到了世界之魂是上帝靈魂的一部分,並看到上帝的靈魂就是他自己的靈魂,就也能創造奇蹟了。

我想這就是作者心中念念不忘的“鍊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