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國語,從你我做起

從很小開始媽媽就教我學說國語,因此在讀國小前我連一句“餘杭本地話”都不會說,每次和爺爺奶奶交談都是媽媽給我做翻譯的。

漸漸長大後,為了方便和爺爺奶奶交談,我就開始學著說“餘杭話”。由於發音不標準,每次說都會讓人笑掉大牙,鬧出很多笑話。用“餘杭話”說“我”的發音特別地不標準,老是說成“吾”,像古文中古人對自己的稱呼,爺爺奶奶說我像山里人說話。還記得有一次睡覺前,我和奶奶說“我要刷牙了”,但出口的卻是“我要刷阿了”,剛說完全家就大笑開了,因為這句話用“餘杭話”翻譯變成了“我要刷鞋了”,你說好笑不好笑。這樣的笑話實在太多了。因此我決定還是由我來教爺爺奶奶說國語,並要求我們全家人一定要用國語交談。

自從提了這個建議後,爺爺奶奶學說國語還很認真的,一有不標準就要求我馬上糾正。現在我們小區住地外地人比較多,爺爺是我們附近一片的社區組長,自從學了國語後他和那些外地人還能用國語交談溝通呢!

所以我想,我們國家有56個少數民族,有56種語言,還有數不清的方言,如果大家都會說國語,那交談不是更方便了嗎?因此我決定走出家門,向全社區的全社會推廣說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