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榮辱,學做人

我如負釋重地寫下這個文題。這時的我不曉得世界在我們手裡將變成怎樣。因為“榮”“辱”兩個字現在在我們記憶中逐漸隱去。

秦檜夫婦是“辱”的一個代表。岳飛是“榮”的代表。當秦檜夫婦用詭計把岳飛陷害致死時,人們異常氣憤,為秦檜夫婦做了一個銅像,他們就生生世世跪在那裡,任後人辱罵。後來我們又學了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逆臣”。大概是用來形容他們的吧!

在“榮”“辱”之間,你會選擇哪種呢?是遺臭萬年的罪,還是千古流芳的名呢?或許你選擇了“辱”的威力,即使有那么一點,也不會降臨在你身上,只管享受你的天倫之樂。那么你就錯了,你大概聽說過:“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吧!你自私地享受其樂,卻讓後人享受其苦。你這是罪無可赦。倘若你選擇了“榮”,那么以國家利益為榮,以違背人民為恥……的擔子就在你身上了。你不要口口聲聲地說,而不老老實實地做。

《狼牙山五壯士》想必你們都知道吧!五位戰士為了能讓大批民眾安全轉移,把自己的寶貴生命獻給了國家。從屈原投江自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屈原的赤膽忠心。看到國家不重用忠臣良將,自己又懷才不遇,榮辱之心令他與世長辭了!

其實,還有很多關於榮辱的故事。他們有著一種“士可殺,不可辱”的偉大精神,難道我們就不能被他們的精神所薰陶嗎?是越來越先進的科技把他們忘了;還是家長、老師只著重孩子們的成績。讓新一代的花朵們只知道陽光、雨露,而不知生它養它的泥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有榮辱之心的人,卻寥寥無幾。“榮”說它難並不難,說它不難卻比登天還難。小則,不損壞國家名聲、利益;大則,為國家利益犧牲。雖然這些事情看似簡單,但卻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一生一世。

老師、家長、同學們,打開心裡的一扇窗,讓榮辱之心走進你的心靈。不言而喻,學會做人必要條件其實就是要擁有一顆榮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