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劇本寫作技巧

劇本的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都要一一考慮周全,包括故事走向,人物關係,情節高潮,主題思想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態度(attitude)

寫故事最重要的是對故事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寫一個青樓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個淫穢、色情的態度去寫,故事自然集中於男女之間歡愛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個同情、尊重的態度去寫,故事便會集中於描寫青樓女子被迫賣身,身不由己的可憐、無奈…… 主題(Theme)

在下筆寫故事之前,你必須要問自己:你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是朋友之間的友情(如電影午夜牛朗—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間的愛情(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擊戰),還是一個控訴戰爭的故事(殺戮戰場—platon)等。這就是主題。

主題有如一支指南針,他會引導你創作故事,和貫穿故事中的枝節。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寫作中偏離主道。試舉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個殺弟、殺父奪位,xx弟弟妻子的禽獸。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亞視播出的電視劇)作者筆下的雍正,卻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作者的主題是要寫一個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會見到雍正徹夜不眠批奏章、視察農民、減稅、推行德政等場面,並沒有殺弟、殺父等場面。

角色衝突(character conflict)

角色衝突是吸引觀眾的不二法門。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間的衝突,角色和他自身價值觀的衝突等。

創造角色衝突的方法:

1、Potogonist Vs Antogonist

故事裡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這就是Potogonist/Antogonist 《悲慘故事》主角尼爾經歷二十年痛苦的勞獄,當他出獄時,他一心想見回自己的家人,重過正常人的生活(Potogonist,他想追求的事)。但家人逃避他,不認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紀錄而歧視他(Antogonist,阻止他達到目的的力量)。

2、不能分解的關係(unbreakable bonding)

當角色和角色之間存在衝突,而且有一個不能分開的結把他們拉在一起,好戲便來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個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親則是個守禮節的傳統婦女。因為環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須搬進家裡和媽媽一起住。試想兩個完全衝突的人:媳婦和奶奶被一個unbreakable bond拉在一起時,會是怎樣。

創造表面張力(create dramatic tension)  

怎樣能夠創造一個緊張的場面呢?

1、讓你的觀眾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闖進了敵人的基地,有支槍在黑暗處伸出來瞄準著他(觀眾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敵人就快要開槍了,觀眾也為主角擔心。

2、你的觀眾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

主角的母親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於是他便去睹場碰碰運氣。很好運地,主角不停地贏錢,已有幾千元,有足夠的醫藥費了。但他竟然貪勝不知輸,繼續賭下去,結果輸了一局又一局(觀眾已知他已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最後連手上的一百元也輸了,竟然還去問大耳窿借錢(他用錯誤的方法企圖達到目的)。

3、時間限制(deadline)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著時間的限制,或計時炸彈,能夠給觀眾一股緊張的情緒,並且這股緊張情緒能維持一段長時間。 還有十二個小時,隕石便會撞擊地球,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會死亡。(電影--隕石撞地球)

這輛巴士必須維持在時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則車上的炸彈便會爆炸。(電影--生死時速)

伏筆(Planting)

伏筆就是埋下伏線可以吸引觀眾追看劇情。例如在電影心計中,主角湯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簽名和行為的能力(伏線),到故事發展到他殺了有錢人迪奇後,觀眾憑藉伏線已經估到主角會假冒迪奇。

關鍵匙(Payoff)

所謂Payoff,就是最能象徵整個故事的物件。例如在電影”Apartment”中,那條門匙就是Payoff。又如範例一中的”為誰而戰”,納粹黨的臂章也是Payoff。

蒙太奇(montage)

同時播出兩個不同的畫面,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電影教父中,畫面一邊播出教會裡正在舉行的神聖儀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禮,向天主祈禱等。但另一邊畫面卻轉接地播出教會中邪惡的一面,例如教會中的領袖為求奪權,去反對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開殺戒。

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沒有關係的畫面,當他們剪接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另一種意義,簡單來說,如第一畫面中有一隻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畫面是另外一隻手接到一個球,然而球不見得是同一個,但當兩個畫面前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把球投給另外一個人,注意/若中間再加入另外的畫面,這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