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高中寫作指導之立意

隨著中考的步步逼近,很多同學感到時間的緊迫和自己的緊張。閱讀不知如何下手,作文不知如何開筆,很多棘手的問題擺在眼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高中作文指導之立意,供大家參閱。

高中寫作指導:探異尋奇立意

考場作文立意多求穩妥,但是有能力的考生以“險”取勝,“意”在人外,閃出智慧的靈光,令人讀後不禁拍案稱奇。這種“奇異”指的是不落窠臼,獨闢蹊徑,超過或突破常規寫法、常規文體,“非一般化”,也就是“領異標新二月花”,也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新”。這是一種創新。只有善於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獨特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是看賽跑,魯迅先生卻讚美“那雖然落後而非跑至終點不止”的人。他把著眼點放在“不恥最後”者身上,發掘出他們身上的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這個立意與眾不同,不但新奇,而且深刻。那么怎樣“尋奇”呢?

1.有敢冒風險勇氣。出奇是一種可貴的創新思維,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境界,沒有一點冒險精神,滿足於四平八穩,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陳出新?凡有創新品質的考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觀點方面一時無法全面突破,也應儘量在細小的方面“跳一跳”。

2.有拒絕平庸氣度。拒絕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縛。模式是出奇的死敵,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不順從既定的思路,採取靈活多變的思維戰術,多方位、跳躍式地從一個思維基點跳到另一個思維基點,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東西,才能讓創新的思想在藍天上自由飛翔。而沒有獨特的個性特徵,則容易流於平淡、落人俗套。

3.有全面辯證認識。“尋奇”要有基礎,脫離了生活實際就會走火入魔,淪為獵奇或胡說八道。“尋奇”也不會是橫空出世、亘古未有之奇。對多數考生來說,只能是較之一般人在某一點上或新一點,或深一點,或廣一點,或巧一點。

注意:出新,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考生要有一定的基礎,在平時的閱讀寫作中,有相當的積累,否則,一味的講究新奇,“新”的東西可能是“空中樓閣”,因而要慎用。

高中寫作指導:虛實轉換立意

可分為避實就虛與避虛就實兩法。所謂“實”,是指實在地寫出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虛”指抽象地寫,重在調動讀者的想像,或側面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為抽象的表現,它能跳出現實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徵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虛寫與實寫,是相反相成、相輔相生的。在這種辯證關係中,虛因實而更見其抽象,能啟發讀者馳騁想像而獲得更高的藝術美的感受;實因虛更見其具體,能使直接的描寫更顯得氣氛濃烈、背景開闊、包孕豐富。

1.避實就虛法。

所謂“避實就虛”,就是完全避開實實在在文題內容,從側面著手,尋找與文題內容相應的感官、意識、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虛”的內容,進行含蓄表達。所謂的“虛”,具體說來也就是:假託的,主觀的,抽象的,隱含的,未來的,未知的等內容。避實就虛,可是文章顯得空靈,飄逸,又可收到氣氛濃烈,想像飛騰的效果。當前盛行的話題作文命題形式,很多適於用這種方法。

虛寫,需要運用相似聯想行文,多採用比喻手法。

如由真實的“橋”可以聯想到“感情的溝通”“友誼的珍貴”;由“家”可以聯想到“珍貴的親情”“人間的溫暖”;由“根”可聯想到“心靈的歸宿”“祖國的統一”;由“水”聯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質”“水滴石穿的精神”……

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對大海》,若單純寫景,只將所見所聞,化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層思考,自然不能讓讀者有所啟迪。若由大海聯想到“豪情壯志”,又想到精衛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大。”最後歸納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啟示人生哲理”,這樣就能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

可見,“避實就虛”有兩大好處:其一,思路暢達,行文自由;其二,便於挖掘,求深求新。若單單實寫,內容往往浮於表層,沒有深度;一旦避實就虛,則可更見深意,使描寫顯得氣氛濃烈、背景開闊、包孕豐富,也可使讀者因想像的馳騁而獲得更高的藝術美的感受。

當然,虛寫要以實寫為基礎,如果只是孤立地虛寫,則必然流為空虛飄渺,使文章空泛貧乏,失去表現力。

高中寫作指導:以小見大立意

可分大題小做與小題大做兩法,但都是以小見大。小處落筆,大處著眼,記敘的是小事,描寫的是細節,剖析的是細小現象,但是所表現的是重大主題,所闡發的是深刻道理,這種技法叫做以小見大法。運用此法便於選取材料,只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挖掘,耳聞目睹,瑣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為寫作的素材,運用此法便於把握材料,較之大題材容易駕馭,不至於顧此失彼,力不從心;運用此法感染力強,題材和主題之間的反差很大,足以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用以小見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從一定的思想高度來審視材料,但不要脫離材料的實際情況為“大”而“大”,隨意拔高主題。

1.大題小做。

大題小做就是把內容寬泛的話題具體為自己要寫的小事件、小文章,為大題目、寬題、虛題找一個小巧的突破口,從小處著手,最終與“小題大做”一樣,以小題材反映大主題,從小題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閃光的思想。大題小做,有題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聯想上的。題材上的化大為小,指從寫作題材紛繁複雜的結構組成中,精選出被一般人忽視、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為角度,通過對這些“小”的擴寫,來展示整體事物的萬千氣象之“大”。在這裡,這些“小”要能體現原整體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為小,指從一個大主題中找出一個他人所輕的“小”意思來作為切入點,表現大主題。聯想上的化大為小,指從聯想中取其與此聯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聯想的空間。這裡的“小”大多指細節性的。無論哪種類別上的化大為小都是以“小”為角度寫其“大”。大題小做的要領如下:

(1)寬題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標題前面加修飾語,也可在後面加中心詞,還可前後都加。如“父輩”可寫成艱難的父輩、父輩的輝煌、父輩的遺憾、父輩——執著的一代、對待父輩即對待傳統……這樣一限制,文章的範圍就縮小了。

(2)見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將屬於這一題範圍內的某一點、某一側面、某一感人片段寫得深刻一些,充實一些,生動一些。如椽大筆,不一定篇篇都是龐文華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讓人領略生活的況味。

(3)不嫌瑣細。所謂因小見大,不是誇誇其談,無限上綱,故作驚人之筆,而是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立意,從而發掘出最本質的一點,觸類旁通,引申擴展,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傳神的效果。選取最尖銳、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那一點,“見人之所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來。

高中寫作指導:多向思維立意

順向立意法,即根據材料的中心,聯繫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這些觀點和主張是對原材料中心的具體化。如20xx年高考作文,依據“智子疑鄰”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張:不能憑感情親疏遠近認知事物,感情阻礙人對事物的認知。

逆向立意法,又可稱為“反彈琵琶法”。所謂逆向思維,就是為了實現某項目標,以背逆常規現象或常規方法為前提,通過反向思考來發現或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或方法。“反彈”就是從某論點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新見解。如一道雲南高考題:“一個女孩趴在臥室的窗台上,她看見鄰居正在埋葬一條小狗。這條小狗很可愛,小女孩平時常和它嬉戲。看見小狗悲慘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便把小女孩帶到另一個房間,打開了另一扇窗子。從這個視窗望出去,那是一個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玫瑰園。小女孩的愁云為之一掃,心境頓時開朗起來。老人慈祥地對小孩說:‘孩子,你開錯了窗。’”在上述材料後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開錯了窗?請聯繫生活實際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詞語,為考生張揚個性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不少考生都認為這個小女孩“開錯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套用樂觀的眼睛看世界,否則滿眼都是悲慘和傷感”上,結果大同大異,缺少創意。有位考生獨闢蹊徑,認為“兩扇窗子都沒有開錯”,當代少年的感情世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既要用樂觀的心態欣賞窗外的陽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關注窗外的不幸;既要樂其當所樂,又要悲其當所悲。失去了對弱小者、不幸者的關愛、同情乃至哀傷,這樣的感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這位考生髮人所未發,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縱向立意法,即著重從時間發展的角度來確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縱向立意。人和萬事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人們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看法、情感、態度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對“珍惜”話題,我們往往不是天生就懂得珍惜,也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由此可以縱向立意:學會珍惜;終於懂得珍惜……

橫向立意法,即著重從空間聯繫著眼來確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橫向立意。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如“珍惜”話題,珍惜地球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價值;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你會更加幸福;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珍惜綠色就是關愛生命;珍惜時間就是延長生命;生活因珍惜而更加美好;人生因珍惜而精彩;珍惜你所擁有的你會更快樂……

辯證立意法,即換一種眼光,變換一個角度看原材料。這是一種辯證思維。它提醒我們多從事物的不同側面來思考和分析,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如論述學習“苦與樂”,一般同學會說學習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後才會快樂。“換一種眼光”呢?對“苦與樂”的認識是因人而異的,有人認為苦的事,卻也有人樂此不疲;有人認為樂的事,有人卻認為苦不堪言。吃不著苦的苦,比吃得著苦的苦還苦,是心靈之苦。再如“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會因人、因事、因時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各種錯綜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對待地震災難,亮出“國殤是一場悲劇,然而,國殤更是一次空前的團聚”的觀點……這樣認識、立意可會更高一籌。

高中寫作指導:高視闊步立意

文章只有一個終極目的,那就是表意!

“千古文章意為高”,立意,是確立文章的靈魂,是文章成敗的關鍵。沒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膚淺雜沓而沒有靈性的。詞句如衣飾,立意乃精魄。過好立意關,當慎。

一是“意在筆先”,立意是戰略決策問題,所謂“思路決定出路”。即使先想到的是許多感性的事例材料,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確地決定取捨和選取角度。具體地說,寫文章時要記得問自己:“你的文章有中心句嗎?”文章所立之意,即中心句,應明確地在草稿紙上寫出來,甚至用下加橫線標出全文中心句,以避免無立意而行文;全文中要有中心句,甚至各段中有主句,這樣有利於(閱卷者)閱讀,有利於(寫作者)寫作;沒有立好意而作文,後果不堪構想!

二是立意要有“回答話題”的意識。這是指立意要對準話題,如:“體貼”話題的立意——人生處處有體貼;細微的體貼見威力;我融化在體貼的溫馨里。又如“花一定要香嗎”話題的立意——花不香也可以美;化作春泥的花更美麗……

三是立意要追求“活”“深”“新”,要多方探尋,揚長避短,擇優選取。

審題和立意密切關聯,我們再將兩者比較一下:

審題——戴起你輕鬆的“鐐銬”,立意——跳成我瀟灑的“舞蹈”!

“鐐銬”下,不能步履蹣跚,“鐐銬”下,須尋求舞姿的瀟灑自如。

善於立意,是寫高質量作文的關鍵。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鑑。

所謂“高視闊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足闊步之態、英特超邁之姿,寫出氣慨不凡的文采。有高遠的立意,要有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展創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就能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鑽堅仰高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識是高考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立意不高遠的主要原因,是囿於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於平淡,流於“小氣”。那么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1.力避平淡放眼高遠。深刻高遠,總是從宏闊而高遠的心靈視野出發,立意總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必須把現實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就事論事,儘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長遠的、人生的目光去審視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到深的大致順序是:自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如“習慣”,多數考生就習慣寫習慣,或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或性格習慣等,自甘平庸,流於一般。若能從宗教談到哲學,從理性高度對習慣加以思考,從科學談到政治,從歷史發展的層面對習慣進行反思,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現實,對習慣發出挑戰,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習慣了。這種習慣自然超越了一般,顯示了非凡的才識。

2.古今中外縱橫馳騁。針對一個問題,多角度分析,多方向探尋,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散思維。發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想。它由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