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故鄉的作文:故鄉的夥伴

回到老家,我就會冒出一串串的回憶來。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故鄉的玩伴----陳宇。

我和他可以說是光屁股一起長大的,結伴聯盟搗蛋,到處雞飛狗跳。上樹摸鳥蛋,下河捉螃蟹;春天挖蚯蚓,冬天燒茅草。大人們都說,這倆孩子到哪裡,鬼都要被追出來了。

老家的人喊孩子喜歡在名兒後面加個“狗兒”,可能覺得這樣好養活。他聽到了,不知道什麼意思,也跟著叫。我很不樂意,他只比我大一歲,叫得好像我比他小很多一樣。

我們最喜歡一起玩劃炮。冬天的早晨,迫不及待吃完飯,我抓起一把劃炮就跑,剛出家門,就扯著嗓子喊:“陳……宇……出來玩!”清晨的鄉下,格外的寧靜,這一嗓子,在村子裡到處迴蕩。馬上,一個憨厚的聲音出現了:“來啦……航狗!”陳宇飛也似的向我奔來,肉嘟嘟的臉蛋一顫一顫的,兩隻大大的眼睛裡都是笑。

他特會玩兒。把劃炮埋到泥土裡,點燃,“啪”,泥點兒像星星一樣四處濺開來。後來看到路邊的水泥洞,他又提議把劃炮扔進洞裡,結果,一陣巨響,嚇得我們捂著耳朵撒腿就跑。奔出老遠,停下來看看,除了一絲煙,其它都好好的。

他眼珠子一轉,拉著我悄悄往家跑。到雞窩前,指指,比劃著名,我明白了,連連搖頭。誰知,他劃拉一下,“嗖”,一個劃炮扔了進去。這下,像捅了馬蜂窩,雞們咯咯叫著,飛的飛,叫的叫,跑的跑。我還愣著呢,被他一拉,一溜煙躲起來。後面他家奶奶尖叫著:哪家的淘氣孩子啊!雞嚇得不生蛋,我要你家賠!我們互相看看,邊跑邊狂笑,老家的鄉間小路一定記住了這些歡聲笑語。

漸漸的,我們長大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於是各奔東西。我回到爸媽身邊,他留在老家,住在新蓋的房子,離婆婆家遠了,一年只能見一次。7歲,8歲……時間把小時候各種各樣的記憶沖洗成淡淡的影子了。但是,陳宇喊著我的小名,含著笑,衝出家門那一幕,總清晰地印在我腦海里。

每次放假回家,我總是興奮地喊他。他變胖了,戴上了眼鏡兒。我喊他一起到田野里瘋,可不一會兒,他就嘟囔著要回家。他奶奶說,家裡買了電腦,他迷上了打遊戲,不愛出來玩兒,就喜歡待家裡。怪不得,我說什麼,他總恍恍惚惚的,一直走神。原來的大自然之子迷醉在電子遊戲中了。

今天,我又回了老家,情不自禁地喊:“陳……宇……出來玩兒!”但久久聽不見那熟悉的聲音。唉,我和陳宇那段快樂的時光,只是成為過去了嗎?

在老家,和靖江搭界的地兒,網路信號有些飄忽。所幸,有小周一篇小作,他願意慷慨救急,又恰巧跟我想表達的一致,於是瞅準時機,盯緊信號,終於發出。

小周是個有情有義的柔軟孩紙,儘管鬼子進村樣,弄得到處雞飛狗跳。他很惆悵,半天找不著孩子一起玩兒,一個人遊蕩在田野里。我遠遠跟在後面,看他蹲在麥田裡研究爬蟲,把劃炮埋得地雷樣,處處設伏,然後四處炸響。

他漸漸拔高的身影,在四面空曠的原野上,很是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