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寫作技巧

高考作文的分數占比是最大的,所以對於作文的複習描寫都需要好的技巧來針對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高考作文複習的十大必殺技巧

必殺技一:牢記一部作品,牢記一個人物,牢記一個事件,根據要求作適當改裝。

如無論什麼作文,我都可以寫“海子”。寫“轉折”,我可以說海子的死是他生命的一個轉折;寫“肩膀”,我可以說海子的肩膀是世界上最詩意的肩膀;寫“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說我想握住海子的手,這是一雙怎樣的手啊;以“讀”為題,那更好寫了,讀海子,讀海子的詩,讀海子的人生,讀海子的靈魂,讀海子的哲學,讀海子的痛苦。凡此種種,以不變應萬變,高考作文,你奈我何!

必殺技二:宿構+合情合理的改裝

此術適合胸無點墨之學子,只要改裝形似,即可躋身優秀作文行列,可謂兵貴神速之法。先於心中默記一篇美文,其行文結構要放之四海而皆準,看好作文要求,緊扣題目、話題、材料,用舊瓶裝新酒。此術可經過反覆訓練,最終定能修成正果。

必殺技三:熟背幾則萬能材料,以一當十。

此術簡便易行,往往幾周訓練即見效果。所背之材料,必須文質兼美,有大家風度,讓閱卷者眼前一亮甚至為之心動,即可達到目的。如下面這則材料:

青山綠水,衣袂翩翩,是那詩酒為伴的李太白嗎?“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杯酒之間,便留下滿紙華章。在朝為官,卻不諳官場的黑暗。即便鬱郁不得志,猶令高力士磨墨脫靴。不羈的詩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傾軋與黑暗?倒騎青牛,寄情山水,清風為伴,明月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詩仙才成為真正的詩仙。

若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可改裝如下:

古之騷人墨客,無不面對著心靈的選擇,從而成就曠世美名。青山綠水,衣袂翩翩,是那詩酒為伴的李太白嗎?“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杯酒之間,便留下滿紙華章。在朝為官,卻不諳官場的黑暗。即便鬱郁不得志,猶令高力士磨墨脫靴。不羈的詩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傾軋與黑暗?倒騎青牛,寄情山水,清風為伴,明月為友,經歷心靈的抉擇,找到自己的位置,詩仙才成為真正的詩仙。

從對比中可發現,開頭結尾略有變動,死扣話題即可。閱卷者即使博學,也不可能閱盡天下美文,因而觀之驚嘆,大筆一揮,畫為高分。嗚呼,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殺技四:採用大量修辭,大事詞藻,求語言之優美絕倫,愚人耳目,且不管腹內草莽。此術頗合快速閱卷,往往能得高分,現出示幾例,以饗讀者。

例一,用排比取悅閱卷者。如:沒有風吹雨打,小草怎會品嘗快樂的滋味;沒有霜雪冰寒,梅花定難體會傲視冰雪的愉悅;沒有懸崖斷路,江水哪能激盪一瀉千里的豪歌。沒有痛苦的快樂是淺薄的,生命原本需要鞭子的抽打,厄運的叮咬。

例二,以引用博取高分。如:你是誰?可是“嫁與東風不用媒”的瀟湘妃子,或是仰望青雲的蘅蕪君?可是一葉扁舟寄餘生的東坡,或是瘦比黃花的易安?是雲一樣投影在波心的志摩?是夏末黃昏里攤開蓮的掌心的余光中?抑或你誰都不是,誰都不必學,天地間夏日冬雪裡獨一無二的你。

其他修辭如比喻、反問、對偶等。如果是考生本人獨創,另當別論,可惜大多是剽竊來的拼盤,可悲可嘆。

必殺技五:寫好開頭結尾,趁閱卷之虛而入,取得不錯分數。這些開頭,盛裝威步,儼然大家手筆,仿佛文采飛揚,閱卷老師豈能判為低等?且看下列開頭:

1.有一種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種劇情叫作感動。(“感動”為話題)

2.有一種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種劇情叫作抉擇。(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

3.有一種人生叫作偉大,有一種肩膀叫作巍峨。(以“肩膀”為題)

上述三例,可以管窺投機開頭。此外開頭術多種多樣,如題記式、詩歌式、數字式,不一而足。學生各有專長,根據實際要求靈活採用,實效性強。

必殺技六:作文新八股。

此騙術最適合無話可說的考生。第一段,背一段題記,接下來點題扣題,舉一個例子,再舉一個反例,再比喻論證,再說一個歷史人物,再引用背過的一段話,最好抄兩句詩歌,字數還不夠,再加一個排比段,加一個現實材料段,最後再點題扣題,用一句詩結束文章,保證意味雋永,餘味悠長。

必殺技七:採用小標題式,將文章分成三到五塊,眉目清晰,層次明朗。每一部分結合題目要求,寫一個人物,先點題,再敘述人物事跡,語言要優美,最好是背上一段,最後評論、點題扣題。

必殺技八:改裝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胡編亂造,以求取創新美名得高分。如屈原投江、荊軻刺秦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朱麗葉、和偉人對話,等等等等。其中用現代環境、現代語言、現代思想改編,篡改歷史,貌似新派,純屬糟蹋歷史和名人,閱卷者有時真的難辨真偽,碰上傻不啦嘰的,還以為考生思想超前,孺子可教。

必殺技九:假文言假戲劇假詩歌讓人耳目一新。

必殺技十:全文用比喻式展開,雙線索,容易讓人覺得高深莫測。

寫作技巧

不做審題馬大哈

審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很多同學在考試的時候,經常出現馬大哈式的審題。拿著題目一看,立馬就在心裡竊喜,哈哈,這作文簡單,好像我以前寫過的,只要抄過來就行,立馬就開始動手寫。

如此操作,得高分全看老天爺幫忙了。審題要看全看明白再動手不遲,磨刀不誤砍柴工,往往似曾相識的題都有陷阱非常容易掉坑裡。看清楚題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這題目可能有哪幾種寫法,有什麼陷講,哪種寫法最容易出彩,更適合自己合。當這些問題都清楚了,再去構思文章內容和結構。

即使確定了是以往見過的作文題,也需要認真思考,看看有沒有新的創意閃現,千萬不要因此大喜,將原來的東西抄上去。因為幾乎每一次考試都有很多類似的作文出現,相同的結構、相同的素材、相同的觀點、相同的套路。這些都讓批改閱卷的老師很心煩,這分數自然都不高了。

自信無敵不畏難

考試的技巧有時候更多的是考驗心態,即勝不驕敗妥。對於容易的題不大意,對於難題不畏懼。畢竟出題方式千奇百怪,有你沒見過的難題也很正常。冷靜應對,大家都是一個難度的很公平,不要心慌意亂。當難題、怪題出現時,考驗的正是同學們的信心,只要能冷靜應對,你就能取得別人所沒有的優勢。相比於大家正面硬扛的激烈競爭,或許這樣更容易勝出。所以考場要有自信無敵的強大內心,不畏難,不怕怪。

精細安排寫作

很多同學一到考試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做什麼都急匆匆的。這裡需要聲明一下,考試的時間還是相當充足的。只要不在某一道題上擔擱太多時間。就語文來講,一般是先做完前面的題,最後寫作文。到寫作文這裡基本都有40分鐘左右,至少也有30分鐘。想好提綱內容,再動筆。按一般的寫字速度,25分鐘足夠寫出600字了。切忌不可沒有構思,邊寫邊想邊構思,寫到哪是算哪。一定要有時間觀念,精細安排作文的構思、開頭、中間內容、結尾。做到從容不迫,全須全尾地完成寫作,避免虎頭蛇尾。

全局考慮點面結合

好文章不僅要有好開頭也要有好的身子和結尾。作文構思時最好簡單的列出提綱,再將提綱進行下一步細化,明確要用到什麼素材。如何構成邏輯體系,將重點事例與普通規律聯繫起來。而非只想到開頭,還沒有通盤的構想,就著急往下寫,邊寫邊構思容易亂。

啟發創意思維

現在幾乎每個學生都接受了很多的作文訓練,不論是框架、素材還是寫作技法,這些都形成了一些套路化的東西。但是這些可以作為開拓眼界和提升能力的養分,卻不能成為同學們寫作的主流和風格。現下崇尚的是創新創意,如果大家都是一個套路的寫作文還有什麼好看的。只有超越以往的套路,用你的思維和創意去創造新作品才能更有力的說服閱卷老師給你高分。因此,拋棄以往的固定模式,寫出你獨有的風采。

文風樸實真誠

越來越多的同學在高考作文中追求辭藻華麗,一開口就是名人名言佳句,要不就是引用古詩名句。好似不來這么一下,就不能寫作了。當然我並不排斥用這些東西。凡事過猶不及,這些適當的用一點,可以增強文化底蘊,但過多了就會引人反感。文風還是以樸實真誠為好,透出自己的內心和真誠,用通暢的文字來表達,適當的潤色一番也就可以了,畢竟古今有異。

議論文的提綱編寫與幾種結構模式

議論文擬提綱的步驟:

1、找論據,定論點

①根據審題立意時確定的論題搜尋論據

找事實論據注意既要有歷史事實材料,又要有現實材料,不要厚古薄今。

②從論據材料中提取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根據論點篩選論據

如果在審題立意時已經初步擬定了中心論點,但在一時難以找到材料證明中心論點或某個分論點的,應以你掌握的材料為依據,重新確立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如果繼續使用原來的中心論點或者分論點,那就可能使文章因缺少論據而論證無力,也有可能出現論據無法論證論點的錯誤,甚至可能有觀點錯誤的危險。

2、定模式

①基本採用三段論的結構模式

文無定法,但是,初學和應試者要學有方法。應試者應該採取最簡捷的方式布局謀篇,才能保證在考場上快速構思,快速入題,開亮“視窗”,成就美文。

⑴“三段論”由“引論”“本論”和“結論”三個部分依次組成。

一般說來,“引論”即開頭部分,它要提出問題(論題或者中心論點)“是什麼”;“本論”即本體部分,它要分析問題 “為什麼”;“結論”即結尾部分,它要解決問題“怎么辦”。

⑵立好結構框架的標準有三條:

①“三論”( “引論”、“本論”、“結論”)齊全,結構完整。

②布局嚴密緊湊,段落層次分明,上下銜接自然。

③全文首尾圓合,段落首尾呼應。集中突出論點。

雖說“三段論”的模式基本規範了議論文和議論性散文的寫法,但是寫作者仍然可以在三段論基礎上創造出多種結構模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2.本論部分的層次關係有總分、並列、對照和層進關係四種:

⑴並列關係

幾個分論點同等並列,每個段落可以用“從……方面來看”、“從……上分析”等句式放在開頭。如果把這幾個分論點的順序對調,不會造成邏輯混亂。但是,安排並列的幾個分論點。還是要有一定的順序的。

①重要性順序

如“主——次”順序,可以分別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順序的詞語放在每段開頭。

【例】中心論點:只有在發揚團隊精神的基礎上張揚個性,才能彰顯團隊特色和個人魅力。

分論點一:首先,個人要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團隊才能步調一致獲勝利,個人才會更有信心而魅力倍增。

分論點二:其次,團隊要為個人提供用武之地,個人才能張揚個性優勢互補,團隊才獨具特色而富有生機。

②時間順序

幾個並列的分論點所論述的事物發生時間有先後,可以按時間先後安排寫作順序。

【例】中心論點:魚和熊掌可以共享,時尚與經典應該兼得。

分論點一:經典由時尚的傳承而光大。分論點二:時尚因經典的營養而充實。

③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

同一層次的幾個分論點,有的分論點所述道理易為人們所接受,可以先說;有的分論點所述道理需要作較多的論說才能為接受,則要後說。這樣才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例】中心論點:平凡者也自豪

分論點一:平凡者未必平庸。分論點二:平凡者也能自豪。

⑵層進關係

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係,各層次的前後順序有嚴格的要求,不能隨便變動。

段與段之間常有表示遞進關係的標誌,如“不僅如此”、“而且”、“甚至”等。

層進關係有三種情況:

①事物發展順序

幾個分論點反映的是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則按事物發展的順序安排分論點。

【例】中心論點:再試一次,成功的大門會向你敞開。

分論點一:失敗常常是嘗試的終點;分論點二:再試往往是失敗的終點。

②遞進順序

幾個分論點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論證中心論點。

【例】中心論點:微笑競爭,攜手同行,這是雙贏的智慧。

分論點一:競爭在美德的肩膀上舞蹈。分論點二:競爭在合作的懷抱里微笑。

③先破後立的順序

前面幾個分論點分別否定了一些作法,最後一個分論點指出正確的作法。

【例】中心論點:走向科學、民主與法制,就是走向富國強民的康莊大道。

分論點一:封建迷信思想制約了創造力的產生,阻塞了科學強國之路。分論點二:無政府狀態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權益,堵住了富民強民之路。分論點三:民主、法制和科學,是幫助我們走向富國強民大道的三大法寶。

以上分論點一和分論點二之間是並列關係,分論點三與前面兩個分論點間是層遞關係。

⑶對照關係

這其實也是一種並列關係,就是從正反兩方面舉例對比說理,這樣是非分明,觀點明確,是一種簡單、易操作而見效快的寫法,因此初學者採用這種寫法較為普遍。

【例】中心論點:高舉誠信的火把,讓人間充滿溫暖。

分論點一:點亮誠信之火,你的四周溫暖光明。分論點二:熄滅誠信之火,你的前頭陰冷黯淡。

⑷總分關係

含總分、分總或總分總關係。

並列、層進和對照關係是分論點之間的層次關係。在總分、分總和總分總關係中,總說部分是總述或者總結議論文的分論點。在分說部分,要注意到幾個分論點之間層次關係仍然有並列、層遞和對照關係,因此必須妥當安排分論點的順序。

3.同一層次的論據之間的層次的關係

同層次的論據間較多採取並列或對照關係。但也可以用“總寫——特寫”或“特寫——分寫”的寫法。

3、備亮點、定詳略

議論文本論部分是詳寫部分,其中詳寫的是事實論據及其分析評論。但是所用論據不僅一個,因此要詳寫新鮮的事例,略寫概述人們較為熟悉的經典事例。這樣詳略結合,能夠使舉例豐富翔實而要言不煩。

設定亮點的最佳位置有:標題、題記、開頭、結尾、段首、段尾、過渡句段和關鍵段。

論點是文章的靈魂,因此把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作為文眼,即作為文章的亮點是至關重要的。

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篇章結構及其提綱的幾個主要模式

最常見的論證結構安排和論證過程的“五步法”和“四步法”。

1.“五步法”:立論—論證—過渡—再論證—結論

第一步:立論——提出中心論點,也可以只提出論題。

第二步:論證——“立·擺·議·結”論說論據。

①“立”,立意,提出分論點一,照應中心論點。

②“擺”,擺出一兩個事實論據或理論論據。

③“議”議論,分析和評論論據,論證分論點一。

④“結”小結,照應分論點一。

第三步:過渡——承上啟下。

①這一部分可以放在“論證”一段的結尾,或者放在“再論證”的開頭,也可以獨立寫成一段。

②有時可以把“論證”和“再論證”兩部分的分論點放在過渡段提出。即承上總結並揭示上一部分的分論點;啟下提出下一部分的分論點。這種寫法,過渡文字一般獨立成段,或者放在“論證”部分開頭。

③“過渡”可以是一個複句,也可以是一段話。

過渡段根據“論證”和“再論證”之間的層次關係選擇關聯詞。可以用的句式如“既……又(也)……”、“一方面……另一方面……”(並列), “不但……而且……”“而且”(遞進), “雖然……但是……”“但是”“然而”“不過”(轉折)等。

第四步:再論證——再次“立·擺·議·結”論說論據。

即提出分論點二,擺出一兩個論據,議論分析論據,小結照應分論點二。

第五步:結論——總結全文,重申中心論點,提出應該怎么辦。

如果立論部分只是提出論題,那么多數在結尾部分提出中心論點。

2.“四步法”: 立論—論證—再論證—結論

如果“論證”和“再論證”部分都在段落開頭用相同的句子引出不同的分論點,或者用相同的句式提出分論點或者論據,那么可以不要過渡段,這一點我們在下一章詳細說明。

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篇章結構的一般模式

結構的表現形式分為表現思維形式的邏輯結構和表現語言形式的篇章結構。

寫作者一般先形成邏輯結構,再形成篇章結構;閱讀者則一般先了解篇章結構,再理清邏輯結構。

邏輯結構主要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推理形式。例如因果、歸納、演繹和類比等推理。這在“論證與論據”部分再作具體介紹。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篇章結構及其提綱模式。

從中心論點所在的位置看,議論文常見的結構模式一般有四種類型:

1.開篇提出中心論點的模式,這是最常見的模式。

2.結論中提出中心論點的模式,這也是常見模式。

3.在題目中顯示中心論點的模式。

4.在文章中間的過渡段中提出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