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優秀作文:孩子的暑假日程

旅遊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條件的就到國外,差一點的就在國內,再差一點的也得帶孩子到附近走走吧。

旅遊之外還得參加各種活動吧?各種興趣班,各類比賽,彈琴、英語、奧數、唱歌、跳舞、游泳、打球、練字……當然還有學校布置的作業需要完成。

有的孩子暑假的日程安排甚至比上學時還滿。

好多父母齊聲感嘆,放暑假比上課還累啊!

家長們,你們如此操勞,如此費心,如此焦慮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我想,大部分父母內心都擺脫不了這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你用盡全力,拼死拼活買學區房,累死累活送才藝班,為的不就是讓孩子以後能夠擁有更強大的競爭力嗎?

在學校及課外興趣班的大部分時間裡,孩子們都是在訓練知識類技能,不斷地增長見識,博古通今,拓寬認知邊界,不停地往高級知識分子的路上狂奔猛進,這樣的練習,自然是有用的,讓孩子們博聞強記,出口成章,有文化有品位,把當年跟他們同樣年紀的爸媽不知道要甩開幾條街。只是……

有一種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假如你的孩子有所缺失,這種缺失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斷地吞食著孩子的各種努力與付出,讓他們總是努力了卻得不到期待的成果。

到最後,連家長也會忍不住怨天尤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的孩子也很用功,為什麼效果就這么差呢?”

這時候,你也許很好奇,這個如此舉足輕重的能力到底是什麼? ?

它就是----被社會認可的能力。

你的孩子哪怕知識面再廣,再多才多藝,如果無法被周圍的人,被社會認可,獲得幸福和成功的機率會高嗎?

人是群居動物,人際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心情和成就。

那么,如何判斷你的孩子在這方面是具備足夠的潛力還是有所缺失呢?

三個衡量指標可以幫助你判斷:

1、合作:

當你的孩子遇到困難時,是會想到與別人一起解決?還是自己默默處理?或是扔給別人?亦或是置之不理?

2、給予:

你的孩子在與人相處時,是習慣於麻煩別人,還是習慣於服務他人?比如說,他與朋友有約時,更多的時候,是讓別人等自己,還是讓自己等別人?

3、共情:

舉個例子,你的孩子會不會聊天?他是更傾向於用心聆聽,真心理解對方,再去提出自己的見解,還是習慣於自說自話?

被別人認可,要建立在對他人總是保持一種合作共贏的姿態的基礎上,要對與他人交往、融入到一個群體中懷有深厚的興趣。

你細細回想一下,我們衷心欣賞與佩服的人,是不是在合作、給予、共情三個方面都做得堪稱楷模?想像一下,假如我們的孩子能夠有機會從小刻意鍛鍊這方面的能力,他以後的人生,會不會變得更加順暢和精彩?

家長們,當你送孩子去各類興趣班時,千萬不要忘了同時審視孩子們是否從中學到了“合作、給予、共情”這三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正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合作、給予、共情”的重要性,所以在三色糖的課堂上,我們會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習得“合作、給予、共情”的能力。

當孩子們完成第一稿作文時,我們會讓他們交換閱讀彼此的文章,閱讀過後協商討論選出其中的一篇一起修改,這是在培養孩子們的合作力。

每個孩子都是小老師,孩子們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指出覺得需要修改的地方,並陳述修改的理由,如果能夠獲得大部分小夥伴的認可,那他的意見就會最終被採納,改在文章里。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都非常樂意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點子,這是在培養孩子們的給予力。

小老師不能只是批評別人,更多的是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陳訴的理由需要有理有據,還要尊重其他夥伴的反饋,同樣一處修改,誰的理由更能夠打動人心,誰就會被採納,這時候孩子們就會去認真思考,如何說才有說服力,這是在培養孩子們的共情力。

無論是寫還是改,第一步都是觀察。當孩子們習慣性地用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時,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一遍又一遍地鍛鍊著自己的共情能力,學會和周圍的一花一草,周圍的人同頻共振去思考問題。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當你的孩子長大後,他是身邊的人可信賴並敬重的對象,他有著很多欣賞並支持他的朋友,他帶著一幫人去實現理想,懂得付出也享受收穫,真心地理解別人也被別人真誠地理解著,這不正是你當初一切努力過後最美好的回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