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各類作文

:怎么讓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是不少老師頭疼的問題,怎么提起學生對於作文的興趣更是語文教學裡的一道難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首先文體。如今的作文,一般是“文體不限”,在文體上放寬了要求,讓寫作者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文體的把握程度,選擇自己最適宜的文體構思成文。議論說明文所重在理,記事敘述文所得在事,抒情文所重在情,套用文所重在用,各有側重,各有旨趣,特色自然就出來了。

其次選材。儘量從別人沒有關注處入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例如以《感動》為題作文:媽媽失去工作後笑著打給女兒的電話;老師彎腰撿起菸蒂和檳榔渣的身影;比賽摔倒時,競爭對手的攙扶;公共汽車上,腿殘者給孕婦讓座的一幕……還有的同學,能夠跳出身邊生活的圈子,從感動中國的大事與人物中挖掘材料。

又如以《柳》為題,怎樣避開人人所知的素材,表現出一種獨到的眼光呢?可以從王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渙的“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白居易的“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幾度春”等詩句中尋找素材;可以從柳長得越高,柳條垂得越低的形態入手,感悟出那是因為“大地時時提供著養料,柳枝不忘養育之恩,向著大地母親微笑,獻上敬意呢”;還可以引用陳與義的貶柳詩:“柳送腰枝日幾回,更教飛絮舞樓台,癲狂忽作高千丈,風力微時穩下來。”以柳諷人,以奇出新。

第三構思。打開如今的作文雜誌,創新之風,勁頭正足。形式上的創新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運用不同的構思思路,就會寫出不同風格的文章。

以“初三的滋味”之題為例。一線穿珠式,全文以一個“忙”字立骨,通過“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個畫面寫出初三生活的忙碌;剪輯鏡頭式:剪取四個女孩的生活片斷為文,第一塊,霜的談話,第二塊,雨的牢騷,第三塊,雪的作文,第四塊,霞的日記,四大塊巧妙地拼合在一起,構成初三生活的代表;小標題式:以苦、辣、酸、甜四個字為四個部分的小標題,結構勻稱,布局合理;鋪陳輻射式: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開,一小段鎖定一個“點”,鋪陳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樂。還可以運用題記式、書信式、獨白式、主持直播式……

第四主題。文章的光彩首先在於思想發光,主題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僅僅做到主題正確是不夠的,立意講究新穎。蘇軾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文章,選擇主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大家都那么看,都那么想,都那么寫,“站”的方位太一般,取的“角度”不新穎,主題也就不新穎了。這就要求學生在觀察和研究生活現象的基礎上獨闢蹊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現。

第五角度。之所以把切入角度單獨再進行分析,可見它對同題作文的創新是何等的重要。以《存摺》為例,可以從本義的角度切入,如《爺爺的三本存摺》,一本存入自己的勞動所得,叫勤勞;一本存入兒女的孝敬,叫孝順;一本存入的是政府的田土補貼款,叫關懷。也可以從引申義、比喻義等角度切入,子女就是父母的存摺,好人好事登記簿就是班級的存摺…… 其實,同一件事情,也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例如,寫一樁失竊案件,可以分別從“被竊者”、“偷竊者”、“處理者”、“旁觀者”等不同的角度切入,甚至可以幾條線索交錯進行展開,全方位描述;同理,寫一場球賽,也可以分別從隊員、對手、教練、觀眾等不同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