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考成為縫製碎片的針線作文900字

貳零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楊絳先生逝世,當天便湧現出了近五千篇文章來緬懷紀念她。不到中午這些文章就傳遍了朋友圈、微博、空間。

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每個人都在碎片化的信息海洋里,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位於新聞熱點的中心,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拿出手機,連入網路總會有各種套用的推送告訴你過去、現在甚至將來要發生的事。

這信息傳遞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這些海量的信息里,讓人受用的有價值的信息又有多少呢?在那些文章里幾乎都提到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談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段話一夜之間火遍了所有人的手機,我自己也曾摘超過,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責編出來澄清說這段話根本不是楊絳先生寫的。而今在網路上任何人都幾乎可以發表任何言論,但你本身默默無聞,你說的話沒有人聽,於是不知從誰開始發出了言論署上知名學者或者權威人士的名字,就一發不可收拾。在碎片化的閱讀中,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和一個令人信服的字眼就信以為真並且相互傳頌。我們在碎片中甄別真偽,甚至甄別真正的美好和荒謬的能力也開始崩塌離折,開始變得碎片化了。我們只認同那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道理,卻懶得去了解其所以然。

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的必然,本生並沒有錯,錯的是懶得思考就盲目地相信,懶得去總結。隨著科技革命興起,我們的時間越來越零散,我們每天“分秒必爭”感覺好像一空下來就像在浪費時間,但大多數人對這些時間是‘打發’而不是“利用”。每天刷了多少多少個朋友圈、微博,看了那么多,閱讀量一點都不少,但好像又一點都沒有學到。我們青睞於分享“乾貨”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快速學習,快速成功,殊不知到了最後都變成了打發時間,只懶著看了過程,卻沒有去總結思考成果的勤。

在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勤于思考,我們不斷地閱讀碎片化的知識,來源於對知識認識的渴望,而我們卻錯誤地不加思考地認為那些在各種終端上到處飛的信息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卻終結於對已得信息不加以思考的懶惰。

所以,在這個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不缺對知識的渴望,不缺閱讀的時間,只是缺了一份勤于思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