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荷塘依舊作文800字

復旦大學教授曾說,如果朱自清那個時代有網際網路,他會在朋友圈裡發一張照片,配一句:“今夜的荷塘真美呀”,然後就沒有然後。《荷塘月色》沒有了,散文也沒有了。

誠然,在這個網際網路蔚為大觀的時代,碎片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它將有限的時間撕得粉碎零亂,逐漸成為一種碎片化生活的大勢。

網路是碎片化萌芽壯大的基礎。手指輕輕一划,就能讀得一篇摘選的美文,就能購得一條心儀的裙子,就能發表一個自我的觀點,這符合當今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從而被奉為一種便利的生活方式。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碎片化的思維,將“關鍵字”奉為宗旨的人們,誰還會靜下心來辯證的全面的看待問題?學生閱讀的碎片化,導致知識點的零散,只有格式化的答案,何來得深入的思考?如何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各領域專家的碎片化,導致思維的單向與不系統,只有單方面的學問,何來得觸類旁通?如何使科技總體得到發展?普通人的碎片化,導致看問題的淺薄,只有人云亦云的網路謾罵,何來得公正看待問題?如何讓網路成為一個自由發聲,而非隨意指摘的樂土?碎片化的思維,“成就”了碎片化的生活,成為了當今高速發展生活浮躁的助推器,浮躁之氣,何時休矣!

我們不能否認碎片化帶給我們的便利,但我們一定要避免碎片化成為一種習慣與生活方式。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時間擠擠總是有的,暫時放下手中網路的載體,如朱自清一般夜訪荷塘,你或許能才思湧現,妙想生起,遠比手機中的素材來得精彩。如陶淵明一般的走入山村,你或許能採菊東籬下,怡然自得,遠比暢銷的心靈雞湯來得有用。

碎片是“減法”,剝繭抽絲;而生活同樣需要“加法”,尋根溯源。在這個碎片化“橫行”的時代里,多一點沉靜,少一些浮性,可以容我們的生活在“重點”與“眾點”中自由切換。

曾經的文人墨客,總感嘆良辰美景不能與君共賞,只得詳盡地作文抒懷;現在的芸芸眾生,卻惋惜絕美景致只得拍照留念,碎片的影像難抵真情實感。不過好在,一切都為時不晚。今夜荷塘依舊,我們大可一邊拍照上傳,一邊誦文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