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閱讀作文900字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詩詞大會》,國小五年間,我自認為學過的古詩也不算少了,可是,很多詩詞我們確實學過的,但就是想不起來。媽媽在旁邊倒是很多都會,我驚詫於她的記憶力,又想起她每每翻看我的語文書,總是會說這篇文章我也學過的,講的是什麼內容,甚至有些章節她都能背下來。

打開我的書櫃,裡面的書可真不少,有文學類的,自然科學類的,藝術類的,知識類的……而我好像每本都看過,但都是囫圇吞棗,或者曾經認真讀過,但時間長了,也就忘了,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每次逛書店,總能發現很多我喜歡的圖書,迫不及待地買回家之後,便束之高閣了,總覺得已經買回家了,什麼時候讀都不晚。

網路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開學之初,老師要求我們準備好幾本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詞典》、《中英雙解詞典》,我想著國小時候我也曾經買過幾本字典,但是查起來實在費時間,上網搜尋多方便啊,輸入關鍵字,回車,幾秒鐘就能搞定。因此,詞典都躺在書櫃裡睡大覺了。

手機裡面藏著一個精彩的世界,我也常常被吸引,經常要拿爸媽的手機玩一玩,朋友圈裡有各種好玩的段子、精彩的視頻、豐富的百科知識。雖然我經常看,但帶給我的僅僅是片刻的歡愉和驚嘆,印入我腦海的很少。手機里還有各種有趣的遊戲,包括很多知識類的遊戲,但遊戲就是遊戲,享受的是過程,對於知識,基本玩過以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媽媽能記起兒時的詩詞和課文,主要是因為她們生長的年代沒有琳琅滿目的課外讀物,沒有海量的信息干擾。有限的書籍,自然格外珍惜,她們是真正擁有了書籍,將書籍內容銘記在腦海中了。而我以為將書籍買回家便是擁有了書籍,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讀過,看過,也不代表你擁有了它,只有你真的領悟了書籍當中的知識及道理,才是真的擁有。

同樣,字典和詞典作為一種學習工具,代表著它是權威或標準解讀。網路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對於我們預初學生,很難辨別出真偽,而查閱權威的工具書,不光獲取的知識是正確的,且影響著日後你對於詞語的認知和把握,因此,準備工具書絕非是多餘的。

碎片化的閱讀並非全無意義,它代表著高效、便捷、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關鍵看我們的閱讀是否有意義,我們是否獲取了有用的知識,或者哪怕是有所頓悟,有所啟發,有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