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小巷作文

揚州有“巷城”之稱。這是形容她的古街深巷多而且密,狹而且長,整座城市仿佛是由無數巷子織成的一樣。

揚州小巷作文1

古城揚州,以迷人的勝跡,奇妙的園林,眾多的傳說引人入勝。可是,還一個地方,似迷宮,非迷宮,卻也有它的雅興,這是哪裡呢?猜不出來吧!那我就告訴你們,這個地方就是揚州頗有古色的巷子。

揚州的街巷,長巷接短巷,大巷套小巷,最窄的寬還不足一米,有些街巷的盡頭,還會有一扇門,這就是住著的人家的小門。不過別小看了這些巷子,路面都是高低不平的老路面,很少有用石條鋪的,一般都用水泥板鋪路,乾乾淨淨,平平整整,讓人感到心曠神怡,不覺感到了古色古香的韻味。

揚州小巷雖小,可是一巷接一巷,若你是訪鄉訪友,又人生地不熟,那么找人就要花些工夫。小巷雖各種各樣,但特點相同的小巷多的是,就算在這裡住了幾十年的老者,恐怕也回答不上你要找的人住哪裡。

在去過揚州小巷人的口中,如果聽到說“這巷子真像迷宮”之類的話,你千萬別以為他們在開玩笑。假若你到那裡,在大小不一的巷子裡轉幾圈,你決對會眼花繚亂。

揚州巷子的名字也很古怪。要么平淡無奇,什麼頭巷,二巷至十多巷;要么如其外觀,彎曲的鵝項巷,狹窄的蛇尾巷,三角相交的犁頭街;要么文雅別致,什麼紫氣東來巷,敏賢街......有些還運用了橋名歷史故事名,讓人們好似走近了懷古的時代,細看歷史,感受著懷古之樂趣;吸一口氣,感受自然的芬芳。給本來已經成為古城的揚州,增添了一份“古”的色彩與情趣。

揚州的巷雖多,卻不會讓你感到乏味。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千奇百怪。在長短不一的小巷中,有玩的,有吃的,也有看的。許多偉人的故居就在這大中套小,長中接短的巷子中等你尋覓。玩累了或逛累了,巷子裡有特色的風味小吃,也有茶社,這些足夠你大吃一頓的。一條條僻靜的巷子卻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與韻味。

讓我們一起走進揚州小巷,感受它特有的風格吧!

揚州小巷作文2

揚州曾經有“巷城”之稱。這是形容她的古街深巷多而且密,狹而且長,整座城市仿佛是由無數巷子織成的一樣。經過歷史的風風雨雨,昔日的街巷有許多消失了,還有一些卻留存至今,成為古城揚州昔日風貌的可貴見證。徜徉在這些石板和亂磚鋪成的路上,兩側是歷盡滄桑的舊門樓或參差高下的馬頭牆,你好像穿越時空回到了揚州的過去。

對於揚州的古城景致,當年鄭板橋曾用“綠楊深巷,人倚朱門”的洗鍊詞句加以形容。婆娑的楊柳,曲折的巷陌,窈窕的佳人,朱紅的大門,構成一幅古代廣陵風情圖。

如今的揚州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古城區里不難尋找到舊時的蹤影,這在全國許多城市進行無序、短視甚至是野蠻的所謂“建設”的時候,尤其顯得可貴。這幾年,揚州正在規劃開發歷史街區遊覽線,先期開發的是東關街和東圈門一帶。這裡有個園、逸圃、壺園、準提寺、武當行宮、青溪舊屋、汪氏小苑等等古蹟或遺址,可以供人流連。但是,除此之外,揚州值得探訪的古街深巷還有很多。它們散落在揚州古城的角角落落,令人不禁產生“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感慨。

如果到揚州訪古,南河下古街是不能不去的。南河下在揚州城南,運河北岸,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古街。幾百年前,這裡因為鹽商聚居,人氣旺盛,朱門華屋,鱗次櫛比。現在雖然失去了往日的喧鬧,卻還留下許多恢宏的老房子。假如你從西向東走,會看到一連串飽經滄桑的古建築。最西頭有湖北會館,它的大廳以粗大的樑柱聞名,現在默默地佇立在街北,成了居民聚居的地方。湖北會館的東鄰,是清末民初揚州大鹽商汪魯門的宅第。這座豪華宅第前後九進,是揚州現存規模最大的鹽商舊居。汪氏宅第雕刻精美,樓廊相連,完全是徽派風格。鹽商汪氏原籍安徽,所以建築中的布局和裝飾無一不是徽州做派。再向東去是廖氏鹽商的故居,水磨磚的高大門樓巍然聳立,一看便知當年的富有。

廖家老房子由若干進組成。不久前,在老屋天花板上發現幾塊清代或民國時代的匾額,竟然還完整地懸掛在樑上,給這座故宅增添了幾分神秘。湖南會館在廖家故宅之東,八字形的雕花門樓臨街而立,氣派非凡。當年湖南商人出入於此,把三湘風雷裹挾至江南,又把廣陵絕唱傳播到洞庭。太平天國戰爭期間,兩江總督曾國藩閱兵揚州,就下榻在南河下的這座湖南會館裡,後來揚州人還建“曾公祠”祭祀他,祠今仍在。再往東行,臨街還有安徽會館、江西會館的遺址。雖然只剩下一些斷壁殘垣,也能讓人想像當年這條古街上車馬如龍、衣冠接踵的繁忙景象。

在南河下的東面,有一條殘缺的古街,在歷史上名聲卻很響,這就是康山街。街因明代狀元康海曾經居住於此而得名,清代則是“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揚州鹽商巨子江春的家園。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揚州,多次駕臨康山草堂遊覽,並寫下“御詩”數首。現在的康山街只剩下一段,但是依然保留著盧氏鹽商豪宅、鹽宗廟和曾公祠等古蹟,足資遊人憑弔。盧氏豪宅、鹽宗廟和曾公祠現在都已經得到完美的修復,成為康山街上熠熠生輝的明珠。

在南河下的北面,還有一條古街,叫做引市街。在揚州鹽務發達的時代,這裡曾經是各地商人買賣“鹽引”(行鹽票據)的地方,猶如今日的金融一條街或股票市場。這裡每時每刻進行的交易行情,遙遙影響著皖、鄂、湘、贛等省食鹽價格的起伏漲落。在引市街,有兩處地方不能不看。一是有處弄堂,稱為“巴總門”,乃是清代著名徽州望族巴氏聚居的地方。巴氏在揚州經營鹽業,是當時豪富之一,同時又深通儒學。清代知名書法家巴慰祖,就是在揚州巴總門成名的,現在徽州歙縣魚梁街也有巴氏的故居,藝術史家可以藉此尋覓一位清代名書法家的蹤跡。在引市街的一條深巷裡,有一座古剎名叫祗陀林,也不能不訪。這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尼姑庵,為民國初年揚州督軍徐寶夫人孫閬仙在徐寶山被炸死之後,舍宅為庵的。徐寶山由鹽梟而官僚,而督軍,而遭革命黨暗殺,其家人又因此而遁入空門,這裡的戲劇性變化似乎暗示著人生的某種宿命與玄機。

丁家灣一帶,也是揚州古風保存較好的街巷。青磚砌的牆,黑漆塗的門,白石鋪的地,紅花點綴的小院,綠樹遮掩的房子,灰欄圈著的水井,這一切都讓人依稀回到了從前。這裡的“四岸鹽業公所”,雖然大門上的方磚已經剝落,飛檐翹角依然壯觀。周邊的深巷裡,隨時可以和歷史邂逅。新倉巷裡有一座最高大的古建築群,那是嶺南會館,近來已經修繕一新。不遠處有一條無名小巷,卻是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居——絜園的遺址。他的名著《海國圖志》就是在此起草的。在這本偉大著作中,魏源第一次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成為中國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絜園現在只剩下少量舊屋,和一些山石,但是它的歷史價值要超過鹽商的豪華宅第不知多少倍!

這一帶保存較好的私家園林,有晚清兩江總督周馥家的小盤谷,和鹽商賈氏的二分明月樓。小盤谷在大樹巷,假山高峻,池水深邃,是訪古探幽的好去處。二分明月樓在武城巷,樓、亭、橋、窗處處都構成月形,教人想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千古絕唱。在左近的青蓮巷中,還有一處已經衰敗不堪的舊宅,是江西首富周扶九的故居。周扶九成為近代上海地皮大王之前在揚州做鹽商,這裡可以說是他最初發跡的地方。現在周氏舊居的房屋雖然破損,但是門樓依舊完好。

揚州的舊街巷,與其他城市比較,應該說保留得不算少。仁豐里的魚骨形古街坊格局,毓賢街的阮太傅家廟及故居,運司公廨的相傳是曹雪芹家住過的老屋,安樂巷的朱自清故居,三多巷的王少堂故居,彩衣街的磚雕門樓,特別是東關街和東圈門的成片傳統民居,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值得進一步修復、整合和發掘。

揚州的魅力,除了瘦西湖、古運河以及其他著名古典園林之外,也許就蘊涵在這些罕為人知的古街深巷之中,等待有心人去發現、去規劃、去修復、去宣傳、去探訪、去品賞。走在揚州古巷中,我們能夠聽到歷史的回聲,洗滌塵世的喧囂,重溫童年的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