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香優秀作文800字

篇一:我的書香我的世界

偶遇圖書館,望著窗戶里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本,突然想起在童年陪伴過我的書。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忐忑不安地攥著陌生圖書卡的我,正迷茫的站在圖書館門口,琢磨了半天才進到裡面,我不知怎么了,鬼使神差的跑上了一樓,面對著高大的書架,我毫不膽怯,一點一點的去挑書,在書架的角落,我尋到了一本厚厚的書——《兒童文學》,它的封面吸引了我,一個百草茂密、百花爭放的大草原。“真美啊”!我捧著它由衷感到驚喜。

也許是年歲太小,裡面的文章我只是一知半解,可是,我卻在書中感受到了奇妙的感覺,那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但讀完心中有一種充實的感覺——我被它迷住了。從那時,我就去努力的看完《兒童文學》的一系列書。在書中,我跟著作者去幻想里遨遊,去體驗青春的滋味。那時,我的作文突飛猛進,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老師甚至說這真是不可思議,而我卻悄悄的笑了。

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因為學習的壓力,我不得不放棄去看書,整日忙碌學習。

又是一個夏天,又一次徘徊在圖書館的門口,我卻走進了“兒童圖書室”,面對著低矮的小書架,我彎著腰低頭尋找,一本長而窄的書被我抽了出來——《放慢腳步去成長》,與《兒童文學》不同,它更多的是直平的敘事,抑或天馬行空般的想像,書中的故事很震撼我,因為書里文章,我讀出了一種世態炎涼。於是,我的作文,不再以美麗的詞藻裝飾,而轉向了文章結構為重點,這是我的文筆更成熟了一些,更使我的心智脫化成一個更穩重的心靈。

後來,我又讀到了《成長的書香》,它的角度又不同了,在文章里,我所看到的是一些平凡而又關鍵的細節,文章中有一種淡淡的傷感,讀著一個文章,像走進了一個夢,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夢。讀完後有如夢初醒的感覺,讓我回味。在讀過這本書後,我開始去敏銳的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當我觀察到了蟲子在草叢中的生活狀態,我都會聯想到它是書中的主角,在書中,我學會了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東西,他讓我感覺生活如此美妙。

這是伴過我童年的三本書,它們雖然不引人注意,但卻讓我的童年散發出一種淡淡書香,那是成長的滋味,那是童年的快樂,它們就像一瓶紅酒,時間越久,就越芳醇,還將伴隨著我的中學時代越走越遠……

篇二:我的書香世界

聽媽媽說,小時候的我不愛吃飯,每次要外婆拿著飯勺,一邊餵飯一邊叫著“嘟,嘟,嘟,車來了”才張開嘴,讓“車勺”進去。後來別說這個遊戲,連小姨發明的“芝麻開門”也難讓我張開“金口”。媽媽就拿來《嬰兒畫報》,大聲朗讀:“草地上有兩個紅蘋果,一個小,一個大……”書倒讓我感興趣了,我專心地聽著,“哈哧,哈哧”地張大嘴,似乎也想說出書上的小故事,外婆趁機給我餵一勺子飯。

就這樣,為了讓我多吃“兩口飯”的書成了我的好朋友。哪裡有書我就爬到哪裡,一把搶過來,一會兒倒著看,一會兒蓋到頭上,一會兒開始啃,撕,擰,扯,我就像只可愛的小貓在戲弄我的“獵物”。聽說,連“撕不爛”的銅版紙也被我撕得滿地都是,媽媽氣得一邊叫我“小破壞分子”,一邊沒收了我的書,可是每一次,我都會望著我的朋友——書寶貝,大哭不止……

媽媽後來明白了,我是不知道怎樣像大人那樣把書中那么多的好故事“看懂”,所以著急啊,我才會對書寶貝“大打出手”。當媽媽從《育兒寶典》中找出答案的那一天開始,我家所有的物品上都出現了“字寶寶”,我的玩具車裡也藏著“字娃娃”,“字”成了我的小夥伴,我經常能從書里找到熟悉的好朋友。我也學會了看書,也更愛書了。每晚,我們一家三口。每人一個小墊子,或沙發上,或床上,家成了溫馨的“書香世界”。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帶給我無限的快樂,這快樂連淘氣的我都變得寧靜起來。在以後的日子裡,這個奇幻的“書香世界”常常伴隨我的衣食住行,書也這樣常常伴隨我進入甜美的夢鄉……

就這樣,三歲時我已經會認幾百字,已“坐擁”圖書幾百冊,一看書就是幾個小時。媽媽為了我不要成為一個“小書呆子”,後來又讓我學棋、學琴,我也學得很快,老師說我的理解能力比同齡的孩子強,我想那都是我早認字、早讀書的結果吧。聽外婆說,我一開始說話就會給一樣大的小夥伴“讀詩”、“講故事”、“說道理”,那可能就是所謂的“知書達理”吧。

到了紹興,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紹興圖書館。那裡的叔叔、阿姨都喜歡我這個“小書迷”,他們開綠燈給我辦了兩張借閱卡,幾乎每周我都要去借四本書,我還被“閃亮寶貝星”讀書會聘為“嘉賓主持”呢。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愛讀書,也想寫書,從一年級起我就每天堅持寫日記,現在已經寫完了八本。上學期,我寫的《迪士尼樂園遊記》還獲得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的金獎。我還要多讀書,多練筆,一直堅持下去。等我長大後,寫更多更好的書給小朋友看,讓他們也擁有自己的書香世界。

篇三:我的書香之緣

第一次逛書店,是在我三四歲的時候。我牽著父親寬厚的手掌,驚奇地看著那一排排高高的書架上整齊的書,薄的、厚的、大的、小的、普通的、精裝的,一股淡淡的油墨香傳來,很靜,只有翻書的聲音。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從那時起,我便注定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式開始閱讀,大概是在我五六歲時,那個時候我已經認得了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就纏著大人買回了一本一本帶拼音的連環畫。那些故事情節早已模糊不清,只記得我趴在窗台邊認真地一頁一頁翻看著,滿眼花花路綠綠的圖畫,滿鼻沁人的油墨香。我,大概這是書特有的味道吧。小小的腦袋裡,便把書和這香味聯繫在了一起。

我上了國小了。坐在笨重的大木桌後,身上背的的書包還沒放下,一本一本的新書就傳了過來。和幼時的連環畫不同了,課本厚厚的,紙張摸上去很有質感,上面印著大大的字。最特別的是那香味,淡淡的,沒有那么濃郁,卻很好聞。就是在這淡淡的墨香里,我開始了求學生涯,從最簡單的123、ABC學起,到可以閱讀、寫作、計算,以至更為複雜深奧的學問。

我真正意義上開始接觸課外書,也是在上國小後。一開始,我讀的基本是童話,什麼《格林童話》、《伊索寓言》,什麼《豪夫童話》、《洋蔥頭歷險記》我都看得忘乎所以。我為拇指姑娘的不幸遭遇而傷心,又為她最後的幸福而喜悅;我為得到打火匣的士兵離奇的經歷而感嘆,又為他驚人的的勇氣而欽佩;我為笨漢漢斯的坦誠無欺、質樸純真而感動為他與公主終成眷屬而欣慰……就這樣,我在我小小的童話天地里度過了那么多美好而快樂的時光。

隨著年級逐漸升高,我也不再滿足於童話作品,開始尋找新的“領地”。就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訂閱一些雜誌。從《中國兒童畫報》中,我嘗試了各種益智小遊戲,學到了很多知識;在《中國少年文摘》里,我閱讀到富有哲理的美文,了解了許多科學知識;看《中國少年報》後,我了解了許多新聞信息,還看到知心姐姐給小朋友們出主意,提建議;而《兒童文學》則帶給了我心靈上愉悅的享受……在清新的淡淡油墨香中,書伴著我走過一個個春秋冬夏。

帶給我最大影響的就是大部頭名著了。從高年級開始,我就接觸了大量的名著。中國的四大名著就不必說了,我尤為喜愛的是外國小說。我喜歡《基督山伯爵》,因為這是一個愛憎分明、曲折迂迴的故事;我讀《海底兩萬里》時,夢裡都是那奇思異想和沿途絢麗的風景;《斯巴達克斯》里斯巴達克斯只是一個戰敗被俘、成為奴隸的角鬥士,他為了追求自由與幸福,與強大的羅馬帝國分庭抗禮,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野性的呼喚》讓我看到一隻在“文明世界”里養尊處優的狗最終回歸“蠻荒之地”的經歷,那生命中最原始的渴望、追求與熱愛深深地感染了我;《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夫人人性的墮落讓我不禁開始思考生活對我們的意義;《百萬英鎊》讓我觸到了人性中虛偽、醜惡、貪婪的一面,作者的諷刺是那么的恰到好處;《理智與情感》中姐姐埃莉諾和妹妹瑪麗安的截然不同,也讓我學會了如何為正確對待理性與感性;還有《茶花女》、《一生》、《飄》、《名利場》、《雙城記》……在那種濃郁書香的薰陶下,我開始思考、摒棄,開始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審視人生的價值、審視自己的方方面面。

書香,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伴我走過往昔那么多悠悠歲月,也將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指引著我。我不知道在書的世界中我還會有什麼奇遇,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為我打開了以一扇大門,門裡是一個奇妙的天地,充滿了愛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