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想作文1000字

【清明隨想作文1】

清明,正是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時節,家家戶戶外出掃墓,踏青草,折楊柳,慎終追思,以達對逝者的尊敬與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這些詩句都是舊時清明的祭墓寫照,讀來有點愴然。

過去祭墓叫“上墳”,黃土壘起的墳墓容易坍塌,於是後人每年上墳都準備鍬鏟或籮筐。墳體要修整,墳帽子須更換,還得揀那些結有草莖的新土,以圖吉利。生意人早以將祭菜、香燭、錫箔、紅線鋪在路邊,供上墳人選購,且不許還價,上墳人難得計較,怕鬥起舌來有損祖先顏面。

自從殯葬改革,火化蔚然成風,小小骨灰盒用不著大興土木了,置放陵園公墓或暫存殯儀館,怎么樣都很方便。現在有的人更想得開,死後乾脆將骨灰灑到大江里,既不污染環境也能讓靈魂遠遊,浩浩江波萬年不朽,天人合一,形神如煙,善哉斯為。

如此,清明到來,後人只需登船遠望,拋一棒鮮花,喊一聲號子,所有追思都被江鷗捎去,流不盡的仍是那人生長河,一浪高一浪。死者巳矣,生者當攝身節哀,該乾什麼還得乾什麼,生命短促,只有奮發有為才能使自己永恆。

一年一度的清明總是讓人感慨萬千,想著“人生百歲”終有一死,似乎更要懂得加倍珍惜時光。楊柳堤岸,江汀皓月,生命的記憶依然堅如磐石。詩人藏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死了。”短短兩句話,一語道破了生命的秘笈。可不是么?如今被我們清明:牢牢懷念的人,除了逝世的親人還有誰呢?翻開歷史長卷,無數仁人志士英名猶在,他們死了嗎?沒有!他們永遠活著,活在我們心中。

【清明隨想作文2】

每逢清明節,我總有一種淡淡的憂愁與恐慌,我清楚地知道,這種感覺源於對生養我那片土地的眷念。老家如同一塊石頭,重重地壓在我心上,讓我欲罷不能,欲說還休。

今天周六,父親打來電話,小心翼翼地問我,清明節回家嗎?我百感交激,父母都近八十歲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為了不給他四個兒女增添負擔,仍然頑強地在老家守著兩畝薄地艱難度日。無論我們兄弟姐妹怎么勸說讓二老放棄土地,或隨我們到城裡居住,二老始終不同意。平時也很少打擾我們,只是每逢清明和春節才打電話,盼著我們回家。我們這些在外的不孝兒女,往往也只在這兩個節日才回家看看,以求心靈的慰藉。

每次回家,總是無限傷感。這些年,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都不願象老輩人一樣困守農村,想方設法逃離家鄉,到外面闖世界去了。原來近二千人的村子,僅剩下幾十位老弱病殘,各自支撐著破敗的家,整個村子顯得空蕩、頹廢而落寞。每次回家,父親都會傷感地告訴我,又有某某人不久前死了。看著日漸衰老的父親,想著村子裡的老人相繼離世。我無語淚下。人生如夢如幻。此時,總有一種擔心從荒蕪中走來,緊緊纏繞著我。於是我便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我害怕在將來不久的某一天,這個生我養我的村子真的會從地球上徹底消失。到那時,我這漂泊在外的遊子,該到哪裡去找尋自己的家園?儘管我知道,隨著人類和自然的不斷發展,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我仍然莫名地感傷著。

我一直以為,人這一生該有三個家園,第一個是母腹,第二個是人世,第三個是墳墓。第一個我們無法記憶,第三個我們不得而知,只有第二個我們才能真正地感受一切。遺憾的是,在這個家園裡,我們卻往往不能好好地活著,總喜歡爭強好勝,內心充滿各種欲望,為自己嚮往的生活拚死拚命,直到自己人生將要謝幕時才幡然醒悟,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我常常想,如果上帝能讓人活兩次,那么人世間一定會少一些冷漠、紛爭和怨恨,而多一些關愛、淡泊與寬容。

人過中年,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在想,這一生,我該如此度過才能讓自己慰然暝目。首先,我祈求上蒼讓我盡到最起碼的責任與義務,培養我的孩子快樂地成人,讓父母頤養天年;其次是,盡我所能去報答那些關心、幫助和愛我的人,哪怕僅僅只是一句感謝的話語,因為他們曾為我分擔生存的壓力;再次,我並不奢望自己這輩子大富大貴,但我一定要勤勉、努力而樸素,任何方面不成為孩子們的負累;還有一個悄悄的願望,就是做自已喜歡做的一兩件有價值的事情,比如寫點東西出本書什麼的,給自己的人生留點痕跡。

站在村口老家的門前,望著那片廣袤的田野。那一畦畦黃燦燦的油菜花覆蓋的土地里,有我逝去的先人和鄉親。他們是幸運的,生於斯,長於斯,棲於斯,也謂之善始善終吧。而我這在外的游孑,將來還能與他們團聚嗎?微風夾著油菜花的香味拂面而過,我恍然醒過神來,只不過年過中年,怎地這般沉浸於憂愁?我還有很多該做的事情。活著,就該努力做個好人,做一個被人們懷想、被社會需要的人,做一個無愧於我的先人、無愧於我的後人、無愧於自己的人。這樣,我便留給世人一點關於我的念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