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二十四橋作文

第一篇:美麗的二十四橋

揚州是水做的城市,水是流動的血脈,橋是骨骼,那歷經歲月與人事雕琢的模樣,富有魅力,嫻靜端莊,細細訴說過往古今。揚州的歷史,便被這歲月一般的流水細細地雕琢在了橋欄上……

古代的揚州,是安定幸福的魚米之鄉。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北方人口不斷南移,南方的穩定使其成為了當時的經濟重心,揚州逐漸發展以致繁榮昌盛,於是思想文化便在這小橋流水之地得以蘊育。文人杜牧,深知揚州景美在於橋,精髓在於月。之後,就有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流傳千年的詩詞為揚州古城拂上一抹神秘而古樸的色彩。這漢白玉的石橋,也便成為了揚州美景中獨樹的一幟。

後來,金兵二度南下,屠城而過,曾被歷代文人所嚮往的揚州城淪為一片廢墟,破敗不堪。然而揚州昂揚的精神不死,揚州人堅定的信念不死,他們便在這殘磚瓦礫之上,再次建起一座美麗富饒的城池。潔白如玉的二十四橋依舊靜靜地臥倒在灑滿銀輝的揚州土地上,靜靜的承載這二十四位風姿綽約的玉人教吹簫的夢想……

元末明初,戰亂紛繁,淮揚人口流亡多半;太平天國時期,揚州又不幸成為兩軍交戰的重要戰場;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燒殺搶掠,揚州百姓外逃不計其數……

滾滾不盡的歷史浪潮中,揚州城的命運總是被推向風口浪尖,或沉或浮,只得隨波逐流。古往今來,繁榮與破敗在寫滿揚州歷史的綢緞上不斷交織升華,編織成的是揚州紅綠相間的文化積澱……

如今的揚州,橋文化更是聞名於世界。二十四橋無疑成為了這其中最具關注的焦點,她在見證揚州那跌宕起伏的歷史命運的同時,也見證了並見證著揚州人不屈不撓,為幸福生活而奮鬥的崇高理想與信念!

第二篇:美麗的二十四橋

星期六早晨6點,我們小記者已經在去揚州的路上了,大家在車上講著笑話,吃著東西感覺爽極了。

到了揚州,我們先去了瘦西湖,瘦西湖好大,有我們三個學校那么大,我們排好隊,便進去了。剛進去時,我並沒有看見湖水,只看見了一些品種不一,多姿多彩的花兒,五彩繽紛,漂亮極了。走了許久,終於看見了一條湖,湖上有一座橋,叫做二十四橋,二十四橋原本指的是皇帝帶著他的二十四個美人,到橋上玩,二十四個美人都很嬌,而“嬌”和“橋”諧音,所以現在叫做二十四橋。再走一會兒,就看見了痒痒樹,只要撓它的枝幹,它的樹葉就會動,就像含羞草一樣。吃過午飯了,我們又來到了東關老街,那兒有好多玩具,文具用品,我只買了一樣,因為兜里沒錢了。

很快,我們便參觀最後一個景點——雙博物館,它是由兩個博物館組成的,所以叫雙博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龍舟。我們繼續走,到了一個小屋子裡,裡面有一個花瓶,這是霽藍釉百龍紋梅瓶,這個瓶子可是鎮館之寶呀。我們又去了三樓,看見了一些阿姨在刻字、刷字、印字,這就叫印刷術。

揚州一日游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只有一天,但我已深深感動,我們相信,揚州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第三篇:美麗的二十四橋

在這個滿溢著花草芳香的春天,我們晨報小記者來到了揚州瘦西湖遊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如玉帶飄逸似彩虹臥波,是我這次揚州之行印象最深的地方。

導遊介紹了二十四橋有三種解釋:一是在揚州有二十四座橋,但目前還沒有考證有這么多橋;二是隋煬帝帶了二十四個美女在橋上吹拉彈唱,當時橋和嬌是諧音,久而久之就成二十四橋了;三是這座橋有24米長,前後有24級台階,寬2.4米,兩邊有24個欄桿,數字都和24有關,就稱之為二十四橋了。這真是太有趣了。我急忙沖向二十四橋,要一睹她的芳容。

來到二十四橋,我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邊走邊數著台階數。“一、二、三……”當到達橋中央的時候,正好數到二十四!啊,果不其然!從橋中央往遠處看,我被眼中的美景完全吸引住了!亭台樓閣,相映成趣。清風徐來,水波粼粼。那燦爛的陽光更為湖面鍍上了一層金衣。“呼——”一陣微風吹過臉龐,送來了一陣清涼,送來了歡聲笑語。眼前,一艘帆船緩緩而來,從橋下穿過,猶如游龍,好不自在。橋兩岸的柳樹隨風起舞,如同當年24嬌的美麗身影,讓人久久回味。隨著人流,我繼續往下走,邊走邊數。“一、二、三……”當然還是二十四級台階,不禁驚嘆於二十四橋的精巧美妙!

站在橋邊,望著美如仙子的二十四橋,我在想,對於二十四橋會不會有第四種解釋呢?比如,這是不是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對二十四這個數字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呢?中國有二十四節氣的說法,農民種田,要想豐收,離不開二十四節氣。所以,二十四橋上處處可見二十四的身影。

二十四橋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古代人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啊!

美麗的二十四橋,好一幅美麗的畫卷!

第四篇:美麗的二十四橋

在這個滿溢著花草芳香的春天,我們晨報小記者來到了揚州瘦西湖遊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如玉帶飄逸似彩虹臥波,是我這次揚州之行印象最深的地方。

導遊介紹了二十四橋有三種解釋:一是在揚州有二十四座橋,但目前還沒有考證有這么多橋;二是隋煬帝帶了二十四個美女在橋上吹拉彈唱,當時橋和嬌是諧音,久而久之就成二十四橋了;三是這座橋有24米長,前後有24級台階,寬2.4米,兩邊有24個欄桿,數字都和24有關,就稱之為二十四橋了。這真是太有趣了。我急忙沖向二十四橋,要一睹她的芳容。 來到二十四橋,我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邊走邊數著台階數。“一、二、三……”當到達橋中央的時候,正好數到二十四!啊,果不其然!從橋中央往遠處看,我被眼中的美景完全吸引住了!亭台樓閣,相映成趣。清風徐來,水波粼粼。那燦爛的陽光更為湖面鍍上了一層金衣。“呼——”一陣微風吹過臉龐,送來了一陣清涼,送來了歡聲笑語。眼前,一艘帆船緩緩而來,從橋下穿過,猶如游龍,好不自在。 橋兩岸的柳樹隨風起舞,如同當年24嬌的美麗身影,讓人久久回味。 隨著人流,我繼續往下走,邊走邊數。“一、二、三……”當然還是二十四級台階,不禁驚嘆於二十四橋的精巧美妙!站在橋邊,望著美如仙子的二十四橋,我在想,對於二十四橋會不會有第四種解釋呢?比如,這是不是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對二十四這個數字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呢?中國有二十四節氣的說法,農民種田,要想豐收,離不開二十四節氣。所以,二十四橋上處處可見二十四的身影。

二十四橋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古代人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啊!美麗的二十四橋,好一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