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的1200字作文

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序數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一個世界近在閱讀之中。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閱讀的1200字作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閱讀的1200字作文篇一

每個人都會一點一滴的成長,也許過程不一樣,所經歷的事情不一樣,可是結果會一樣,成長就意味著要失去一些東西,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無論好的,壞的,願意的,不願意的,生活會慢慢教會你很多東西,會慢慢讓你成長。——題記

學會傾聽,就會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生存之道,這些是我從《傾聽》中學會的。傾聽多么簡單,只要有心和耳就好,然還是有許多人只記住了用耳,卻不知道用最重要的心。“心”之一字含義深遠,只有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實才會開

直至如今我才恍然,及時眼前的人在說話,他在發出聲音,但這並不是全部。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遠離了城市的喧鬧,我回歸了自然,傾聽著她美麗的聲音。

冬天,下雪了,白皚皚的。雪花輕盈的舞姿翩然而至,風一吹,她如春風扶柳般被風拉著,搖搖晃晃的,她們下得很大,似竊竊的私語,向我們帶來欣喜的訊息。她落下的聲音又好似春天的序曲。思緒至此,與其用眼耳觀看傾聽,倒也不如去用心感悟了。

傾聽故事中的人物,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被感染。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想海倫.凱勒在寫這本書時,一定重新拾回了漸行漸遠的童年記憶了吧!她在書末曾寫過“把活著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想然她是一個樂觀的人,雖然擁有悲慘的身體缺陷但她依然保持樂觀,我也許就是因為她的這一點喜歡她的吧!

海倫.凱勒身體雖然不自由但她廣闊的精神世界確實自由的,她一直在她的精神世界裡尋找、學習。

在海倫.凱勒的童年裡,自從盲聾啞後就如海上的船隻,迷失在無邊的大海里,她只見到了黑暗。終於,她找到了光明,在她見到莎莉文老師的那一刻,他見到了渴望的光明,也從此踏上了學習的路程……

她就那么度過了87年,筆直的走在學習的道路上。她的堅強與樂觀令我們震撼,她的求知道路令我們驚嘆。

品讀《傾聽》我學會了用心傾聽;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讀到了海倫.凱勒歷史般的成長;品讀《童年》我得到了阿廖沙成長背後的辛酸。

《童年》的男主人公阿廖沙的經歷說起來從某種程度上說和海倫.凱勒的經歷相似,他生活在19世紀末,在俄羅斯過著底層市民生活,他的親人粗暴、自私、貪婪……但他卻成長為一個善良堅強的人,這與他外婆是有脫不開的關係。

阿廖沙從小經歷過各種苦難,這也促使他變得堅強。他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殘酷的事太多了,有時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竟然有那樣的事情發生。好在有外婆,阿廖沙認識了很多人:搬進新房子的房客、隔壁的三少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多么燦爛,多么多彩,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阿廖沙並論。也許也正是這種情感,我們才會去同情阿廖沙吧!

關於閱讀的1200字作文篇二

每當我打開那一本本散發出油墨香味的書,就會發現許多奇妙的東西,常常使我廢寢忘食.遨遊於書的海洋,體會到了中華文字的魅力;漫步書的世界,聆聽到了先人的教誨;登上書的巔峰,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燦爛與悠久……在書中,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翱翔。

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它重塑了我的靈魂。讀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我們是平等的,我不是無感情的機器。”,我懂得了作為女性的尊嚴;讀了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我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知道了人應該具有反抗精神。

閱讀,讓我不再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人生本來就充滿坎坷,沒有創傷的珍珠貝,怎會有閃爍迷人的晶瑩;如果在一條陰溝里翻了船,你的人生一定會很蒼白,但跌幾次跤,摔幾次跟頭,你的人生才會充實。

閱讀讓我知道:只有波濤洶湧的大海,才能創造出沙灘的光潔與柔情;而平靜的湖邊,只好讓污泥環繞;只有狂風暴雨,才能洗滌污泥濁水,而和風細雨,只能留下泥沙;只有一望無際的森林,才能創造出大地的翠綠與嬌美,而孤獨的樹木,只好任狂風摧殘。

讀書,讓我明白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對人要真誠,遇事要勇敢,對自己要自信,更要有寬容之心對待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

記得去年五一假期,我回了老家,認識了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女孩,她和我經常一起玩遊戲。玩累了,就坐下來歇一歇、聊聊天。有一次,我們坐在長椅上聊天,我向她炫耀起了我的生日禮物——一個晴天娃娃形狀風鈴。她說想借來看看,我想:她一直都是個謹慎行事的人,應該沒問題的,況且,我這次回老家也帶了過來,本來就是想給她看看的。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跑回家把背包里一個用報紙、泡沫和膠布里三層外三層包住的東西拿出,回去交給了她。她一層層地拆開,我的視線一直離不開她的手。終於,一個漂亮的白色陶瓷風鈴安靜地躺在她的手中,她將它拎了起來,細細端詳。或許是因為陶瓷質地光滑,又或許是因為她剛剛用手擦過汗,一不小心,脆弱的風鈴就與大地母親來了個親切的懷抱,結果就像是雞蛋撞石頭——碎了一地。我愣了好一會,而她一直在一旁道歉,這時的我正要憤怒地罵上幾句來發泄自己的情緒時,《寬容的智慧》里的話卻阻止了我這么做——“理智地對待周邊的人和事,理智地對待自己遇到的麻煩,不能頭腦發熱、意氣用事”“時刻以大局為重、以友誼為重,把個人利益羞辱放在次要地位”,我慢慢冷靜下來,把破碎的瓷片用先前的報紙裝著,丟進垃圾桶——因為她說過如果有尖銳的東西一定要裝好,防止清潔阿姨劃傷手。我沒向她大吼大叫,而是選擇了寬容,那只是一個風鈴,怎能和美好的友誼畫上等號呢?

閱讀,除了能獲得知識,還能收穫心裡的那一份純淨,那一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