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生活作文800字

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莫過於是擁有自由。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自由的生活作文800字,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自由的生活作文800字(一)

踏著一季淒迷,我不知道歡笑是否還未遠去,乞求快樂的心,在生活的路上掙扎,我要自由!

——題記

我在國中有幾個好朋友,王雪。王丹。張桐。楊陽,跟我都是非常要好的,但是他們之間並不和諧,這是令我很為難的事情,除楊陽外,其餘的都學習很好,必然會有競爭,王雪是很孤獨的,為人大方,每次考試都是我們年級的第一,很多人嫉妒,這些嫉妒的人中自然也包括王丹,王丹和張桐又是死黨,於是兩人都與王雪為敵。

終於,正如魯迅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種無聲的戰鬥終於轉為有聲,並且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王丹和張桐聯合楊陽開始挑釁,王雪竟然沒看出來,體育課上,王丹挑釁的目光和張桐辱沒人格的語言,我很憤怒,我覺得王雪不應該受到這樣的欺負,我跟王雪說了自己的想法,王雪說:“能忍就忍,為了這點小事,耽誤了學習是很不合算的。”王雪是一個很懂事的女孩,我說:“好”

一直到了放學,王雪說:“他們欺人太甚,楊陽要找人揍我。”我很驚異,王雪是很大度的人都能說出這樣的話,一定是他們做的太過分了,我不想管,真的不想,可是我又不得不管,因為這是我朋友與朋友之間的戰爭,我必須調解,準確的說我必須幫王雪。當天晚上,我給張桐打了電話,可是她的話讓我徹底失望了,我問她,為什麼欺負王雪,她說看她不順。只因為看她不順,只因為她的性格不合她們的心意,這真的不應該成為戰爭的理由,我好傷心。

戰爭仍然在進行中,或許明天雙方就會攤牌。我真的不希望她們打,真的!

這些繁雜的事,困擾著我的心,為什麼不能放下怨恨呢?為什麼要以自己的喜好要求別人?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同學這么殘忍?我在想,我們這一代孩子善良的天性為什麼都泯滅了呢?好迷茫,好傷心!

我是熱愛自由的人,是特別的熱愛,我不喜歡被威脅,被困的感覺,然而,在國中,我必須面對這些事情。國小的老師對我說:“對於朋友的戰爭,最好的方法就是退出,不然在中間會痛苦的!”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但我怎么能不管,那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啊,老師說的對,我的確嘗到了苦澀的味道。我仍然要盡我的努力,只有一個原因,他們都是我的朋友。

我記得劉庸說過一句話“當你無法擺脫的時候,你就去面對他”,我想,或許這是必須經歷的吧,我不想擺脫,不能逃避,要面對!解決了矛盾,快樂才會來到身邊。朋友快樂,自己才能快樂!

自由的生活作文800字(二)

忙碌,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吧!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樣的生活充實,很實在。但是,當我們靜下來的時候,回首往昔,看著那一串串彎曲的腳印,便會發現我們為哨子花費的太多,太多.在忙碌中不知不覺已過去了大半生。而我卻是厭惡這中忙碌的生活的,我渴望自由的生活,走近自然,親近自然。

春天萬物復甦,大地回春,樹木吐出新綠。屈枉田間地頭幫助農人勞作,和他們一起體會這種自己自足的生活樂趣。累了,就在田間地頭席地而坐,以石頭作凳子,青草作沙發,樹林當作遮陽傘,渴了,就到溪流邊暢飲大自然的甘泉,餓了,就吃自己帶的乾糧。早出晚歸,不只是為了所謂的播種種子,更主要是為了播種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夏天白草豐茂,獨自穿梭在田間地頭,讓自己的思想隨同滿地的禾苗一起瘋長,一起開花,一起孕育秋的果實。當身心感到疲憊的時候,就同溪流一起嬉戲,聆聽溪流發出的美妙的音樂,猶如高山流水一般。或者帶上紙和筆去書寫這壯麗河山的一派生機與活力,然後將這美好的河山隨身攜帶。

秋天,一個金燦燦的季節,田間地頭一片金黃,去幫助農人收割糧食,採摘果實,親身感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博愛。勞作過後,站在山頭,迎著涼爽的秋風,欣賞這美好的河山,嘆發出萬千的感慨.或者,撐一隻竹筏到江中遊蕩,涼風吹拂,葉落滿天,灑在江中,這種場景只有在電影裡才能看到,而如今卻將成為現實,讓你覺得猶如在夢中,又好似在畫中游!

冬天,萬里江山被粉妝玉砌,大地被一片潔白覆蓋,獨自登上高峰,一攬這素色的國度,好似一位純潔的少女,沒有半點瑕眥.大雪封山,走進山林,親近自然,和自然界的動物共同在這張潔白的畫紙上留下串串足跡,描繪出一幅美麗和諧的畫卷.就這樣直到太陽給大地退了妝才離開這殘美的畫廊!

告別俗世的忙碌,做一個自由的人,過海子詩歌中一樣的生活;修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有情人祝福,祝願他們能夠在這個塵世獲得幸福,而我甘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者在田間地頭過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在這個塵世沉睡千年!

自由的生活作文800字(三)

我曾羨嫉陶淵明“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的自由,也曾暗嘆梭羅在“凡爾登湖”旁修築的小木屋的空明的自由,卻遲遲不能摒棄紅塵遁入佛途尋找那縹緲而神聖的“自由”,為甚?只因害怕走得太遠,忘卻來時的路。

總有縈繞在心頭的瑣事,讓我做不到“既然目標是地平線,那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生活,不是毫無目的自由散落的蒲公英,而是一株隨風搖曳的蘆葦,在泥濘中掙扎著向上。

龍應台嚮往自由,嚮往民主,卻依舊完成了由文人向仕的轉變。她曾笑言自己在地雷陣上跳芭蕾舞,被禁錮著,卻永不放棄尋找自由的希望。為仕十年,她也曾體味過“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寥”,卻從未扔下肩上的重擔輕鬆地走向自由生活的道路。政壇上總有人對她指手畫腳的說到“看不慣它的那個文人調調”,她卻一直堅守著自己“獨立的精神”。她的心中自有一片天空,思維在風中放飛,自有在一瞬間升華。可她仍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一心只為台灣的文化政治奠基。或許,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她來說輕而易舉,或許,走出政壇走向文學世界天馬行空更為自有。但她只是咬著牙頭也不回的崽這條注定充滿艱辛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在泥濘中滌盪清輝。

柴靜曾說“不要因為我們走得太遠,就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生活便是這樣,不能在羈絆的路途中忘記生活的本來目的,換取心靈的洗滌。

“蜀道難,台灣女子上涼山”。張宜平,放棄年薪百萬的生活,毅然來到麻風村抱起孤弱的孩子。是怎樣一種信念指引著她不斷前行?大山之外的生活的確燈紅酒綠,卻少了一份心靈的靜謐。是愛,牽絆住她嚮往自由的心:是愛,讓她留下馬不停蹄的腳步。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可她內心的柔軟,恰似雪蓮花初綻時不勝涼風的嬌羞,輕輕掠過每一個孩子的心頭。自由,是箏線那頭的輕鳶,而張平宜,輕輕握住箏線這頭,微笑的紮根於涼山的土壤。

生活,好似壺中青茗,在沸水中上下翻騰。即使不能逃脫杯盞的禁錮,仍能升華出自身的那縷清香。

自由,在生活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