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了什麼作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平時觀察中、學習中、生活中的發現及實驗製作中的發現,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

2、讓學生寫自己的新發現,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寫人、寫事、寫物、寫家鄉、寫現象都可以,形式不限,無論多小的發現,只要是自己眼中的發現都有價值,都可以寫。

二、導寫重點:

1、要把發現了什麼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

2、把自己發現過程中的心情滲透在字裡行間。

三、教學準備:

1、提前一周布置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做一些實驗製作,看看有什麼發現,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

2、準備一盤輕音樂磁帶。

四、導寫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述導入,激情引趣

1、故事導入

同學們,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美的事物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留心觀察樹上的蘋果總是掉在地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現壺蓋被開水頂起來,引發思考,創造發明了蒸汽機。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我最近鮮為人知的發現——〈一盆袖珍水竹〉。

2、老師講述:

我愛養花,但不善養花。家裡養過各種各樣的花,但好多花都像過客一樣,只一兩個季節,就在我眼前消失了。只有那盆水竹,從別人家分盆時,它只有六七根莖葉。三年來它已經長成茂盛的一大盆,還分出去幾小盆呢。每天我去給水竹澆水,都對它進行一番觀察。它青青的筷子粗細的綠莖,高高地頂著傘狀的綠頁,那形狀像廣場上的小噴泉,又像是節日裡綻放的禮花,真是美麗動人。它那從根部冒出來的小芽,孕育著勃勃生機。有一天,我去給水竹澆水,啊,我驚訝地發現,從水竹那細長的 綠頁中間發出了幾個牙籤般的葉芽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頭頂著自己可愛的孩子一樣。難道水竹的葉也有繁殖能力?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我把那帶葉芽的葉子剪下來,埋在一個小花盆裡,不幾天,那葉芽兒竟抽出了半尺高的細嫩的莖,每個莖上都散開了三四片小葉子。一盆袖珍水竹就這樣誕生了,真有趣!

我情不自禁地讚嘆,水竹的生命力、繁殖力是多么旺盛啊!

3、學生討論

聽了老師的講述,你知道老師發現了什麼?當時的心情如何?怎樣發現的?

二、憶發現、入情境

1、引發回憶

師:同學們,你一定也有過這樣興奮的時刻“啊,我發現了……”那么你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可以從生活觀察中去想,如:奶奶餵的母雞一天天地長大,一天你發現母雞要生蛋了;你家的小狗或小貓要當媽媽了;你發現植物也會睡覺,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你發現某某同學愛學習了……也可以從周圍的環境變化去想,如:三八河水變清了,校園變得寬闊整潔了……也可以從常識課的實驗製作中去想,如雞蛋浮上來了,花兒變色了……

2、學生回顧(播放音樂)

在舒緩的樂曲聲中,學生凝神靜思,搜尋曾有過的發現或近來的新發現,想清楚發現了什麼,發現經過怎樣,當時的心情如何?

三 、說發現,共分享

1、小組交流

在四人小組內把自己的發現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要說清發現的經過,怎么發現就怎么說,還要表達出自己當時的心情。

2、集體交流

小組推薦說得好的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全班同學聽,其他同學可做詢問、補充、評議。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剛才講得生動精彩,特別是把發現的過程講得具體細緻,把自己發現的快樂也帶給了大家,很好!

第二課時

一、定材料,擬題目

為了寫好作文,我們必須擬訂一個好題目。先確定自己要寫什麼內容,再想一想,給自己的發現加一個什麼題目,才能更吸引人呢?(學生構想答案:我發現媽媽變了;弟弟,我愛你;小狗要做媽媽了;紙牌魔術揭密;神奇的雙色花;我的新發現……)

二、寫發現,抒真情

1、習作導入

還有許多同學要講,可是由於時間關係不能一一滿足,那么就請你提起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你的驚喜發現,與老師共享你發現的快樂。

2、學生習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品發現,談收穫

1、分別選取不同類的文章放在實物影儀上展示,師生共同評議。評議標準:發現了什麼,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了沒有。

2、學生讀自己的作文最滿意的地方,讓大家共同欣賞。

3、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從說到寫描述了自己生活中、學習中的發現,共同分享了彼此的快樂,同時我們也懂得了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積極關注生活,你就會有新的發現,增長新的本領,說不定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像牛頓瓦特一樣的大科學家。希望同學們養成愛觀察,多思考,勤動筆的好習慣,那么寫作文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無從下筆了。課後,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作文,再讀幾遍,再修改補充,謄抄出來。

設計理念:

1、樹立大作文的教學觀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之所以言之無物,內容空洞,蒼白無力,沒有時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學生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準確地說沒有真正接觸過生活。其實校園無閒事,家庭有新聞,社會有熱點,孩子間有生活,值得學生思考或者眾說紛紜的話題應該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的寫作素材自然會豐富起來,寫作時也就會少些無奈。

2、減少束縛,引導自由表達

《新課程標準》強調,作文教學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本次習作打破傳統的教學框框,沒有統一命題,沒有對習作要求做過多的分析,而是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交流和作後評議之中,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自然而然進入無拘無束,敢說敢寫,自由奔放的習作狀態。

3、誘發興趣,引導真情流露

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詞語。”習作也是一種情感得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學中通過,情景引發——閉目回憶——互談發現(說與寫)——品讀交流等形式,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體驗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