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蕭紅作文「精選」

蕭紅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她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下面小編為你分享一下我眼中的蕭紅作文,僅供參考!

我眼中的蕭紅作文1

記得國小第一次在課本中讀蕭紅的《火燒雲》後,開始去留意夏天的傍晚,天空中多彩的晚霞,然後一個勁兒的想著課文里描述的那瞬息萬變的畫面,也發現小孩子的開心是多么容易滿足。多年以後的現在,也開始慢慢讀蕭紅的作品,喜歡她介於小說和散文詩歌之間的文體。讀《呼蘭河傳》,驚喜的發現《火燒雲》原是小說的節選,興奮了好久,只因又仿佛感受到了童年時代那種不可言喻的心情。而我最喜歡蕭紅的一段文字莫過於:“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我說,這是多么的無拘無束,無懼無畏。更喜歡的是,這些簡單的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明快活潑,即使文字的背後隱藏著她淡淡的無奈的和淺淺的憂傷。而蕭紅應該也是善於隱藏的,正如凜冽的氣質下有著一顆敏感柔弱的心。

她的時代

民國,是最不乏才子佳人的時代,現代教育思想西風東漸,蕭紅幸運的成為少數的受益者,也顯然沒有辜負時代給予的機遇。她不算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確是最稀有的一顆。她的童年是悽苦的,母親的早逝離去,父親的冷若冰霜,她終究是缺乏安全感的。家裡的後花園和年邁的爺爺是她內心最溫暖的所在,爺爺的離去,院子的荒蕪,已讓她沒了回家的理由。她是倔強又是獨立的,獨立到不顧一切,擺脫家庭,為自己的愛情婚姻做主。“我不能選擇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選擇怎么愛怎么活,這就是我的黃金時代”。

而她夢寐的黃金時代,只是一個小女子對自由的嚮往,對安定生活的追求,是如此的簡單又寧靜。然而命運總愛和她開玩笑,她從東北的一個小鎮逃到哈爾濱,輾轉青島,上海,飄零日本,赴臨汾,西安,轉道武漢,重慶,定居香港,一路顛沛流離。所幸的是,她結交了一群在那個時代一起仰望星空的人,蕭軍、白朗、羅峰、胡風、梅志、聶紺駑、舒群、蔣錫金、丁玲等等,這些熟悉的名字或多或少都與她有著或深或淺的交集。當然,她的成長離不開魯迅先生的提攜扶持,更離不開蕭軍與她曾有過的守望相助。她無法選擇的時代,造就了她宿命般,絢爛而又短暫的一生。

她的愛情

她的愛情是可憐的,也是可悲的,喜歡她的人,儘是覺得淒涼,而討厭她的人,滿目覺得骯髒。可是又有誰不承認,她對愛情的執著是猛烈的,是全身心的投入的;她對愛情的追求是勇敢的,她愛的男人,又有哪一個的愛抵得上她。表哥的臨陣脫逃,汪恩甲的背信棄義,蕭軍的英雄救美到竹柏異心,端木蕻良的意外出現到一次又一次的懦弱逃避,她的心就這樣冷了,熱了,又冷了,反反覆覆,她應該是誰也不恨的。對於自己的命運,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

她和蕭軍在一起的日子,應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蕭軍當之無愧的是蕭紅文學道路上的啟蒙者,只是蕭紅的天分是蕭軍所沒有的,當蕭紅的名氣越來越大,蕭軍時常被籠罩在她的光環下,男人的驕傲已無法釋懷,而蕭軍的軍人情懷也是蕭紅不能理解的,她只是想過自己的生活,時代又與她何乾?兩個人漸行漸遠,只能留下缺憾。在她未完全處理好與蕭軍感情的時候,又投入到下一段感情。命運真是如此捉弄人,這和她幾年前,懷著汪恩甲的孩子,投向蕭軍的懷抱是多么的似曾相識。

端木對蕭紅的仰慕和讚美,讓蕭紅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存在感,這和蕭軍在一起總被對方忽視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說蕭軍對蕭紅的愛多是呵護,而她和端木在一起,是角色的互換,更多的是她要容忍端木的自私和照顧端木。她和端木結婚時說的一段話,已然表現出她愛累了,也開始愛的平淡了。“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可是,端木依舊讓他失望了。蕭紅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的選擇盲目嗎?有或沒有,已不知,有的只是心就這么自由的隨著去了。她只是希望她所深愛的男人的眼裡,有她,有愛。只是,她所選擇的男人,都不是。她愛的遍體鱗傷,她的離去,應該是解脫的。

她的作品

她的文字里不乏她對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也有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寫他們面對生死的無知、無奈和愚昧。在革命戰爭年代,蕭紅的有些作品與當時的大背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卻是愈久彌新。她總是不緊不慢的說著,勾勒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形象,而我更喜歡在她的文字中讀出她的樣子,嘴唇緊閉,眉頭緊蹙。那是一種怎樣的委曲求全,又是怎樣的掙扎向上,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

她的文風是豁達的。《呼蘭河傳》有著她對家鄉的無限嚮往,她離家多年,是想家的,可是每一次離開,卻是越來越遠,那個叫家地方,也真的回不去了。她的文筆是細膩的。《回憶魯迅先生》中很多關於魯迅生活細節的描寫,細緻而有靈氣,一個我們認為原本冷峻、犀利的先生,在她的筆下,原來是是個可親可敬可愛的小老頭兒。她的文采更是與生俱來的。她只是把自己想寫的事完滿的串聯起來,把自己想說的話巧妙地隱藏在字裡行間。我想她所有的痛苦只能用寫作來釋放,她的作品已然讓她永生。

我眼中的蕭紅作文2

蕭紅是人,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論才華,實在是天賦異稟,文字樸實卻又直擊心靈,她的作品往往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讀性很強,曾有人評價蕭紅是30年代最優秀的女作家。論個性追求,蕭紅又著實是現代女性追求獨立的先驅,其勇敢,獨立,堅持的品格令我印象深刻,在當時作者們都在紛紛寫戰時報導時,蕭紅在創作自己的《呼蘭河傳》,時間褪去,人們看到的是這樣的與眾不同。而論感情,蕭紅一生的感情經歷可謂跌宕起伏,可悲可泣。

杜有過兩本人物類作品,另外一本是關於民國美女林微因。這兩本作品都偏向於用女性的視角,寫出旖旎的故事。

落紅瀟瀟里,杜將蕭紅的描述成一個等待別人救援,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弱女子。但是在我心裡,蕭紅絕不是這樣的一位弱女子。

誠然,被困旅館的日子大概是蕭紅人生中最困難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裡,孕婦蕭紅被未婚夫遺棄(其實我是不願意將遺棄這個詞用在蕭紅身上的。她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己的人生追求,絕不是誰的附屬品)。

歷來的故事裡,關於蕭紅和汪恩甲的那一段都是匆匆帶過,說是生活所迫,投奔了未婚妻。而在歷史上,當蕭去北平時,汪追去了,我相信他對蕭紅是有感情的,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圓滿結束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男人,她的未婚夫,卻在她懷孕欠債後舍她而去。是家庭的壓力還是只是出於報復蕭紅之前讓她顏面損失。我相信是經濟壓力,他只是一個國小教員,追逐未婚妻到北平並在她走頭無路的時候堅持在一起已經承受了不少壓力。人是群居動物,也是物質動物。家人朋友都不支持和理解的婚姻大概是很難走下去的。

杜的理解是後者,汪只是出於報復心理,他想讓這個讓他威嚴掃地的女人吃吃苦頭。汪是封建思想的典型代表,認為女人應該三貞九烈,只是個附屬。這也是當時許多男人心態寫照,甚至現在這種歧視也還存在,有一段話,作者寫得極好的。

這世界上最髒的是男人,他們一方面宣傳者禮義廉恥,一方面鑽進青樓。

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可這要求只要求女人去遵守。

不禁覺得可悲,可憐。現今這種情況已經要好得多,但是社會還是認為男女分工有別,有許多大男子主義的人。這讓我思考,女性應該追求怎樣的獨立,怎樣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地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堅持自己的選擇。

欠下一筆巨額債務,孕婦蕭紅給報社寫信,結識了蕭軍。引出了蕭軍救美這一佳話。縱然相逢時,蕭紅的處境是那么狼狽不堪,但是兩顆文藝的心還是像命中注定一般走到了一起,兩個人愛的純粹,他們相互扶持著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時刻,我想這就是愛情的美妙之處,而蕭軍應該是蕭紅此生最愛的人。蕭軍的性格灑脫霸道,他是文藝同志,他欣賞著蕭紅的才華,被她的才華所吸引。卻容不下別人說她比他更有才。愛情能否抵得過流年和私慾?二蕭的分開讓我十分嘆惋。

蕭紅自己對家人的回顧是,祖父教會了她這個世界上除了冰冷和憎恨還有愛和溫暖。大抵她和她的家人從來是不能相互理解的。

最初蕭紅的離家出走,是因為她對被安排的命運的不滿,她心有所屬,她的伴侶絕不是那個本本份份做國小教員還抽大x的教書先生。她想去北平念書,而不是中學畢業後就嫁人生子。絕不是被安排的命運,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

蕭紅的人品以及在愛情中表現出來的特質我是極為欣賞的。

她不願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情感一事只願隨心,和蕭軍的結合更是一段佳話。然而退卻最初的年少情濃,當他們面臨著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時候,當蕭軍開始對她譏笑羞辱的時候,甚至當蕭軍開始打她的時候,我看到了蕭紅的自我犧牲,包容,甚至是為蕭軍遮掩。不可否認,蕭軍是有些大男子主義的,他是霸道的英雄,不是一個小男人。最終在一次分歧之後,他們選擇了分開。是的,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人生追求以及價值觀。蕭紅從不是一個溫溫順順沒有思想的“傳統”女性。我想,此時的蕭紅要的不過是一份平平淡淡的感情,沒有譏笑,沒有爭吵,她累了。

一代才女,不過31便匆匆離去。

我眼中的蕭紅作文3

她一生追求愛與自由,在這暴力的、奴隸與欺侮的社會中,從異鄉到異鄉。題記

蕭紅一直是我心中的嚮往。

她經歷了許多的苦難,我看了就像自己也經受著這樣的苦難一樣;她說過許多悲哀的話,我看了就像自己也快要沉浸在這樣的悲哀一樣;她寫溫暖和希望是自己永遠的憧憬和嚮往,我同她一樣;她為愛遍尋天涯,卻傷痕累累、親離眾叛,死的時候也不能再見最愛的人一眼,我總為此她感到不幸。

半年前,我看了一部電影,那是傳記類的文藝片《黃金時代》第一次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之後,我繼續看她寫下的文字,看《呼蘭河傳》,看《小城三月》,看《後花園》,看所有的故事與心情,如何連成一條無形的線,讓我悲從中來、淚流滿面。

蕭紅首先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文字忠實於感情的作家,否則我絕對不會對她看重半分。其次,蕭紅的遭遇感染了我,她一生的苦痛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現實,我真希望她留下的作品不止這么多。我希望一直讀她,讀她的傷悲,讀她心裡的落寞,所以,我認真地看那部很長的文藝片,也很認真地寫這篇雖然不很嚴謹卻很真摯的文學評論。

一部電影或者一篇文學評論並不足以說明她的全部深刻,然而,即便如此,當初看完這部時長兩個半小時的文藝電影,我的心中搖曳著揮之不去的落寞情緒。就像蕭紅其人,她的文字、她筆下的人、她的語言帶著與她同樣特質的某種感情,說是悲哀,我更樂意稱之為落寞,那種被未婚夫拋棄的落寞、被家族排斥的落寞、被注定孤獨終生的落寞以及唯有時間知曉自己所有苦痛的落寞。

蕭紅一生,十分悽慘,我覺得她的悽慘的命運是注定好了的。蕭紅的性子是很要強的,同時她的心也很敏感,如果不是這樣,當初聽從父母的安排和未婚夫汪恩甲結婚也是很好的生活,但是作為一個不到二十的芳齡女子,對於自由的愛情有著多么強烈的嚮往啊,又因為上學接受了許多的新思想,那么叛逆的性格自然會導致蕭紅自身和家族的對抗,那么如蕭紅在《小城三月》里所寫的,翠姨因為對表哥愛而不得的痛苦,同樣也真實地反映在了蕭紅本人身上,吵架,絕食等等,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她選擇逃婚,成為出走的娜拉。蕭紅對於愛情是充滿嚮往的,而這齣走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愛情,她還為了尋求希望和溫暖。蕭紅的家庭雖然比較富裕,但在蕭紅的記憶里,我的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也是荒涼的,因此她並未感受到來自家人足夠的愛,除了依靠唯一的老祖父。後來蕭紅在書里寫道,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直到現在還是過著流浪的生活。可是從祖父那裡,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  蕭紅一生漂泊不定,人間冷暖自知,縱然後來遇到了在她最危難時刻救她的蕭軍、同病可以相依的端木和備受其景仰的駱賓基這樣三個男人,心中依然難以忘懷小時候的家鄉,難以忘懷美麗的後花園和後花園裡老祖父給予自己深沉的真實的愛。所以,她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對於愛情,蕭紅是敢作敢當的。蕭紅敢於為了追求自由的戀愛而選擇離家出走,敢於為了追求真實的感情而選擇追隨蕭軍,則同樣敢於在舊日戀人變心之後毅然離開,敢於一個人走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也敢於一個人死去。

她裸露著,不是身體,而是靈魂,她用她的全力去愛,她的愛,讓她愛的男人,變得強大起來、驕傲起來、隨心所欲起來,然後她第一個被傷害。她的強大,讓男人下手很重,其實,她是很疼的。

我很羨慕蕭紅其人,即便她一生坎坷,愛情道路並不順利,然而我無法忘懷她對於痛苦和艱難所做的抗爭,我無法忘懷她因為追求心中所愛而寧生寧死的精神。有人說她傻,有人覺得她情商低,我只覺得她很堅強,我只覺得她很偉大,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那樣勇敢,不是所有人都能為愛情犧牲掉自己的安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戰火紛飛里尋找心靈的寧靜。

每次想起蕭紅,心中總會浮現這樣的場景:灰白的天空下人群紛雜,所有的人都忙著逃難,偏偏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女人就如此引人注目,想要儘快往前趕卻腳步蹣跚,一手托著似乎要下墜的腹部,另一方面還得照顧自己的行李,走著趕那趟重慶最後的船,快上岸的時候跌了一跤,包袱全部攤開,凌亂得不成樣子。船就快開走了,她掙扎著想要起來,日軍的炮彈便瘋狂地炸起來,天上又下起雨來,她只有憑藉著命運了。

這其實是電影《黃金時代》里的畫面。說到蕭紅,我其實是不忍直視的,也不忍心要去批評她說她在感情上太不獨立了,我只是暗暗地悲憫她,同情她,並且深深地知道:本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我心中的蕭紅,一定是堅強的,為了愛情絕對勇敢、面對苦難也不屈服的。她不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但永遠在尋找些什麼,以筆為媒,她在寫作中中尋找,尋找她的故鄉、親人,尋找窮人、婦女和兒童。

我看《呼蘭河傳》,我看《小城三月》,我看《後花園》,甚至也看《蕭紅全集》,看他人對於蕭紅的印象,這些事物組織起來,我以為我就真的看到了一個真的蕭紅了。其實不然吧,但如果不是,她又會是怎樣呢?

我只知道,她一生追求愛與自由,在這暴力的、奴隸與欺侮的社會中,從異鄉到異鄉。

我眼中的蕭紅作文4

蕭紅跟我的外公一樣,都是生於1911年,宣統三年。“宣統”這個年號其實在“雙十”槍響的那一刻就該廢止了。那是個不尷不尬的時代,不過,他們墜地的呱呱聲與易代的槍炮聲之間並無絲毫的關聯。如果只是個普通平常的鄉下人,那么蕭紅多半會像我的外公外婆那樣,卑微地活在山野草間,逃過20世紀的兵荒馬亂,熬過上山的饑荒與下鄉的動盪,最後聽著“春天的故事”,盡享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然而,蕭紅卻是一個不安於命運的女子,從小就嚮往呼蘭城之外的天空。在她的想像中,那天空一定是寧靜而幽遠的,一定是湛藍而明亮的,適合她青春的羽翼盡情地放縱。可現實的世界總林立著一堵堵堅硬的高牆,擋住了她一次次遠眺的視線,天空漸漸壓下來,變得低沉,變得昏暗。

蕭紅出生當天是端午節,在五月的粽香里,榴花照眼,卻無法照亮她頭頂那片天空。她是帶著洪亮的哭聲,來到這世上的。接生婆老石太太將她從水盆中拎出,說了句:“這丫頭蛋子,真厲害,大了準是個茬兒。”端午節,既是屈原自沉汨羅的忌日,又是民問驅瘟除疫的時候,這自然被家人視為不祥。蕭紅說:“我這一生,是服過了毒的一生,我是有毒的,受了害的動物,更加倍地帶了毒性……”

“毒性”讓蕭紅受盡父母的冷遇。不過是打碎一隻杯子,竟會被父親罵到渾身發抖的地步。繼母就不必提了,連生母在世時,對她也是淡淡的。難怪在《呼蘭河傳》里,她反覆寫道:“我家是荒涼的。”

這荒涼的家裡,唯一帶給蕭紅溫暖的就是祖父。尤其在大雪中的黃昏,她嗣著暖爐,挨著祖父,聽老人家朗讀詩篇,看著那翕動著的微紅的嘴唇,感到一股暖暖的春意,甚至聽暖爐上水壺的蓋子,都像伴奏樂器似的吱吱振動。祖父時時會把多紋的兩手放在她肩上,而後又放在她頭上,她耳畔便響起這樣的聲音:“快快長吧!長大就好了。”

長大就真的好了嗎?終於20歲的蕭紅,決定效仿易卜生筆下的娜拉,也來個離家出走。1879年娜拉的摔門聲驚動了整個歐洲,而蕭紅聽到的卻只有家裡叮咣的閂門聲,等來的是被父親開除族籍的懲罰以及經濟上的制裁。在哈爾濱漫長的冬天,雪地上留下的是她夏日穿的通孔鞋的鞋印。魯迅說:“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同時還冷靜地指出,娜拉面前就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遺憾的是當時蕭紅並沒有聽過這些,更不知道《包法利夫人》中離家出走的愛瑪是服毒自殺的,《復活》中的安娜·卡列尼娜是臥軌自殺的。

因遇人不淑導致未婚先孕,而後不幸成為“始亂終棄”故事裡的悲情女主角。蕭紅的困窘又遠不止這些,債務纏身不說,還被軟禁在東興旅館,時刻有被老闆賣到妓院償債的危險。

當那天空布滿陰雲,還伴隨著陣陣悶雷的時候,蕭紅終於盼來拯救自己的英雄。只不過那英雄沒有駕著五色祥雲,而是穿著褪色的學生裝、帶補丁的灰褲子以及露腳趾的破皮鞋。這個叫蕭軍的男子漢,為這個叫蕭紅的弱女子,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只可惜,這片愛的天空並不溫馨。蕭紅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遍布創傷。她讓他取一片黑麵包,塗上一點白鹽,當奶油,學電影上那樣度蜜月。她要的是一個能與之比肩而坐,攜手描繪生命色彩的人。而蕭軍卻是一個坦蕩豪爽,性格強悍,“愛便愛,不愛便分開”的血性漢子。生死相許的愛情,始終無法讓渡成相依為命的溫情。於是衝突和爭吵就像一張大網,網住了他們的天空。蕭紅用組詩《苦杯》來盛放自己那無盡的哀情與滿腹的煩悶。“已經不愛我了吧!尚日日與我爭吵,我的心潮破碎了,他分明知道,他又在我浸著毒一般痛苦的心上,時時踢打。”“往日的愛人,為我遮蔽暴風雨,而今他變成暴風雨了!讓我怎樣來抵抗?敵人的攻擊,愛人的傷悼。”雖然連印度的聖雄甘地也不免對妻子動粗,但蕭軍卻真的不該對蕭紅施以老拳飛腳。畢竟那時的蕭紅才二十幾歲就已面色蒼白,頭髮青白了。除頭痛外,每月的肚痛像一場大病折磨著她。

在愛情的天空里,蕭紅變成一個溢滿淚水的容器。她開始憑藉自己的筆去拓展另一方天地。傅雷在澤著《約翰·克里斯多夫》獻詞里說:“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蕭紅向著光明,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終於在重重陰霾中,被一道亮彩所籠罩。那道亮彩來自魯迅。在看完蕭紅寫的《生死場》的校樣後,魯迅用紅筆逐一改正了錯字,到處向朋友推薦,稱讚其才華。但這道亮彩,隨著魯迅的去世,便成為回憶。蕭紅聽到噩耗,總是想哭,念起先生的撫慰與愛護,被反覆的回憶熬煎的一個月里不斷發燒,連嘴唇都被燒破了。

亂世浮生,命運對蕭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戲弄,我真不願再細數她那么多心酸的故事。在與蕭軍的關係破裂之後,她又把自己的情感和命運轉交給另一個男人,作家端木蕻良;還贈之以相思豆和小竹竿,前者代表愛,後者則象徵堅韌與永恆。可是面對已經懷有蕭軍骨肉的蕭紅,端木蕻良這個出身於大地主家庭的少爺,竟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1938年,四海狼煙,蕭紅和端木蕻良從西安回武漢。在綠川英子的一篇回憶文章中,有這樣一幕場景:逃難的人群如濡濕的螞蟻一般鑽動。蕭紅夾在其中,大腹便便,兩手撐著雨傘和笨重的行李,步履遲緩。旁邊,是輕裝的端木蕻良,神態從容。蕭紅並不企求幫助,只是不時地用嫌惡與輕蔑的眼光,瞧了瞧自己那隆起的肚子。

顛沛的生活就此拉開序幕。從武漢到重慶,再到香港,離故土越來越遠了。她的夢魂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家鄉的呼蘭河,那是一條開闊、浩蕩、舒緩的河。呼蘭河的土地上有底層卑賤的人群,有勞苦者與死難者不朽的哀詞。復活了那裡的風俗和禮儀,重溫舊時祖父帶給她的愛與歡笑,還讓我們看到那裡滿天的星光、滿屋的月光以及滿河的燈光。可是這所有的書寫,都無法抵禦海邊夜晚的荒寒,更無法消弭她滿身的病痛。在生命的黑夜裡,她的天空越來越低。在太平洋戰爭的隆隆炮聲中,臨終的她只能感嘆“與碧水藍天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

蕭紅曾經說過:“為了要追求生活的力量,為了精神的美麗與安寧,為了所有的我的可憐的人們,我得張開我的翅膀。”在鉛灰色的天空上,她到底還是張開了自己並不豐滿的羽翼,向人間一現驚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