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與皇帝的生存玄機

――由“奸雄”曹操所想

說到權臣,首先想到的便是曹操。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不僅使短短几十年的三國史膾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載罵名,以“白臉奸臣”的形象遺之後世。記得小時候看《三國演義》,也真為漢獻帝的懦弱嘆息,憤恨曹操的奸詐兇狠。然後來又讀了諸多歷史書後,靜心一想,權臣逼帝,改朝換代,殺戮無遺,才知道曹操殺這么些人也不過小兒科。

但如果究讀歷史,能發慨嘆,曹孟德父子英雄,不僅武功蓋世,平定北中國,且文采華章,曹丕、曹植、龍子騰躍。在東漢末年賊兵回起,生靈塗炭之際,曹操討董卓,破黃巾,征袁紹,戮呂布,服張繡,梟袁譚,敗劉備,滅劉表,走馬超,又遠伐塞北,烏丸三種,鮮卑丁零,無不望風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確實為一代豪傑!

曹操權臣出身,漸有天下。而後曹氏家國,又為權臣司馬氏所有,依理觀之,很有佛家因果報應的意味。羅貫中便幸災樂禍地作打油詩一,曰:“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料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只有兩種名文,即禪讓和篡位。歷史往往很像一齣戲,既荒謬絕倫又合情合理的大戲,愁、喜、優、怒盡在其中,使人輾轉反側,使人扼腕嘆息,沉迷其間,竟也能在光怪陸離和蕭蕭沉鬱中因一些驚喜而拍案叫絕。既是戲,那必有高潮與低潮,這又好比一個朝代由興到起,再由繁榮昌盛走向衰敗滅亡。於是世紀輪迴,朝代反覆更替,一個又一個。

而在這戲中,在朝代輪迴的過程中,權臣往往擔以重要角色,隨著他們權力和野心的膨脹,在實質上他們會凌駕於真皇帝之上。因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之名義。自曹丕導演“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藉此名義。從此演譯一出一出歷史大劇。

漫漫中華上下五千年,隨翻幾頁,權臣歷歷:李斯、趙高、霍光、楊堅、朱溫、趙匡胤、高俅、秦檜、張居正、多爾袞、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

有的權臣選擇了做皇帝。比方最後那位――袁世凱。他果真以為自己是曹孟德之流,可以雄霸一方,只不過世易時移,國人已不喜歡有人稱帝,紛紛奔向民主共和,可笑春秋大夢,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傑,活活憂死。

如權臣不做皇帝,報應更快,下場更慘,具體可參照多爾袞本來在皇太極死後,自己當皇帝 沒有任何問題,但他力排眾議,仍舊扶持福監為帝,是為順治帝。爾後多爾袞定規多條,日子比皇帝還好,其在朝中地位之高,遠比福臨牛上一大截。順治七年,多爾袞暴死。當時被人追尊,可謂衰榮到達頂鋒。可第二年,福臨便公布多爾袞罪狀,皆為“人神共憤”之大罪,後其屍被挖出,鞭打,原本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由此可見,權臣秉政,不論是篡位還是不篡位,均以大悲劇結局,還不如平常百姓能百代不絕。這種歷史的黑色幽默,荒誕中寓示著無盡的人生大道理。中國歷史的一幕幕悲劇大都大同小異,走馬燈般鏇轉不停。羅貫中是基於君臣父子之義,將曹孟德這個大英雄描繪為千古奸雄。而在今文學編劇大興“翻案”風的浪潮下,如用荒誕劇手法編排曹操,使他可以歸政於帝,高風亮節,最終結果,又會如何?!

歷史一旦有了細節,頓時立體豐滿了起來。“史”字不過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似輕巧,可是其中權與血的爭經活生生地存在,沉重得讓人忍不住長噓一口氣。我在被窩暖暖地看書,合上書,今夜又一定是個好覺。那么書中的人物呢,他們一旦踏上歷史的政治舞台,有否睡過一夜安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