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孔子的作文600字

篇一:孔子作文

寒假期間,我從寒假作業里讀了《孔子少年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任何天資的背後,更多的則是辛勤的汗水和超凡的努力。孔子的勤學苦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讀完後,我為孔子那種對學習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震憾,聯繫到我自己,感到萬分慚愧,記得有一次,我把老師補置的作業留到晚上做,結果到了晚上我又要看電視,差不多想睡我才想起作業沒寫,但已經挺不住了,然後心想:“明天早上再寫吧,反正老師也不會講。“於是,我把作業和書整理好放回書包,躺在床上睡著了。就這樣,我養成了懶做家庭作業的習慣,每次都是等到晚上,晚上又等明天早上,結果沒有一次完成,一次次被老師給批,我的學習成績一段時間開始下滑,看到比我差的同學成績都比我好,我難過得想哭,好在我有一個緊跟我學習的好媽媽,她知道我的成績是懶造成的,為了讓我及取教訓,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兒子,你知道了成績下滑的痛苦了吧,如果你不想繼續這樣下去,你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天放學回家必須先把作業完成再去玩,否則往後下去你的成績更不會好。”聽了媽媽的話,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下定決心改正自己的缺點。

從此往後,我努力改變自己的懶惰,終於在這個學期的期未考試考出了好成績,儘管不是最好,但我從中悟出了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喜悅。

篇二:孔子作文

我華夏古國,文明燦爛。群星閃爍,在一顆顆永恆閃耀的文化之星里,有一顆星在這星系中散發著永恆的光芒。他就是孔子!

你可能覺得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很有用,在現在這個花花世界中。有些不通,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太過遙遠。那么你錯了,一部書照耀了中華民族數千年,難免有些內容在現在看來過於迂腐。但我們應取其糟粕,留其精銳,還是有無數的治世為人之道的。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還是有許多《論語》中的名言佳句警句在幫助我們的生活。所以,古人不遠,只是我們不願去學習罷了。回憶孔子,一生窮其智想要把自己的志向發揚。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誰會去在意這個大智者呢?他是不幸的。但他在不幸的同時沒有消沉,他周遊列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即便他失敗了,他也是光榮的。

孔子不是以他的能力出名的,而是一他那曠代的德行。他不貪戀財物,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門檻學校。只要一些禮物即可入學,他門下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大賢,個個都是曠代絕世之才,他是幸福的,他的思想世世代代傳了下去。孟子,韓愈,曾國藩……一個個大儒都是儒家的典例。

在今天,我們不應只是一遍遍的背讀《論語》,我們應學習孔子的精神,不要只是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時代變了,但人心沒有變,古人不遠,孔子的精神不遠。只要你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論語》中的一句話!那么你的人生將是充實而快樂的。

古人不遠,道不遠人。在生活中去實現先輩們的思想吧!

篇三:孔子作文

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還創立了儒家思想。

孔子從小就十分聰明,可是,他從小就父母雙亡。孔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不向困難低頭,勇敢的向前走去。胸懷大志的孔子一心想改變社會,讓天下太平,他繼續虛心的學習,奮發進取,最終成為了政治家。後來,孔子的名聲傳了開來,很多人都想拜孔子為師。孔子在30歲左右時收了第一批弟子,因此,他成為了我國第一個以私人身份公開教學的教育家。

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的六經已成為中國珍貴的文學遺產。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還根據他平時的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出《論語》一書。後來,清聖祖康熙還把孔子尊稱為“萬世師表”。

孔子與現在的人類恰恰相反。孔子一生不求回報的奉獻著。而我們現在呢?就等天上掉下的大餡餅,自己卻奉獻的微乎其微。對這些事我是真的深有感觸。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修車,只見在一張“老闆椅”上,坐著一個有“水桶腰”和“將軍肚”的人,那人帶著一個黑墨鏡。一看就是這裡的老闆。爸爸和人家談好之後,那位老闆指著身邊的一個人兇巴巴的說:“你,去把那台車修好,快去。”那個人急匆匆的跑了過去,把車開向修理車間。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心裡還在想這件事。修好之後,爸爸準備付錢給那位修車的叔叔,可誰知爸爸剛把錢給了叔叔,那位老闆對我們說:“嘿!給錯認了,我是老闆。”說著走過去便從叔叔手裡奪走了錢。又坐在了老闆椅上。手還不停的在數錢。馬上數完了,嘴裡抽著根煙對我們說:“正好”我和爸爸開車走了。

人類,醒醒吧!只有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的時候。

篇四:我眼中的孔子

最近,我從書本上認識了孔子這個古代人物。孔子是“先秦諸子”,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幼年時的孔子家裡十分貧窮,而他的父親是名士兵,卻不幸在戰爭中被打死,幼小的孔子和母親為了生活只能四處乞討。孔子從小受母親的薰陶和教育,在十五歲時,孔子已學會“十五志於學”,大概在十六七歲時,已懂得一些禮節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孔子自己說:“三十而立。”就是說,孔子在一生學習的道路上,從十五歲立志於學,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打下堅固的基礎。後來孔子又說:“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他所描述自己一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不同年齡階段的思想境界。這個基礎,對孔子一生的事業,一生的為人處世,都是有著決定的意義。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中看出,孔子對“仁”有一定見解。孔子認為,一個人想要達到仁義的境界,必須做到孝,忠,恭,義這四方面。孝,主要指尊敬長輩,尊敬兄長。忠,指對人,特別是對上盡心盡力,誠實負責的態度。恭,即對已莊重嚴肅,對人謙虛和順。義,就是仁的中心思想,子曰:“見義不為,無勇為”。以勇即見以勇為。其中很多可以用社會主義原則加以改造,從而成為我們今天的有利於工作學習修養的美德。孔子把體現了個性的道德品質的人叫君子,他認為君子是個人道德發展的高峰。孔子認為要想成為君子,必須懂得道德,懂得道義,懂得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

孔子提出的理論和思想,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從而使國家變得更繁榮昌盛!

篇五:我眼中的孔子

在這裡評價聖人,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計較。可我絕對不是在孔子背後戳脊椎啊!您老人家千千萬萬不要夢裡找我。今天我在天橋中央站了好久,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大家都有要緊事似的,各個行色匆忙。可憐的人啊,你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嗎?每個人出生時都光著屁屁,現在卻狠不得用數張面具包裹自己。

又是一陣堵車,我突然想起了孔子,當年周遊列國遊說時他坐的什麼車呢?條件好了也就是快馬加好車夫。也許他的馬聽懂得欣賞詩歌,馬夫興許還會玩弄個古典打擊樂。誰讓孔先生的嘴能說會道,馬聽得多了都知道不上進很沒面子。

每天孔子早早的起床,抹些鹽在牙齒上,利於預防口臭,以便聽者受益。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食宿在路途中。這樣他必然會象魯迅所言“他一定有胃病”。古代沒有馬路,道路坎坷,吃完飯就顛簸必然會得胃病,只可惜當時沒有馬丁寧,科學也見證了他的死因的確與胃病惡化有關。平時按時吃飯的確很重要。我看大家飲食規律的沒幾個。居然還有經常黑白顛倒的。一定要注意啊。

孔子根本沒有想過做聖人,他只想國民以禮相待,過上共產主義的日子。只怪他思想太超前,一不小心成了至聖。亞聖孟子的偶像就是孔子。雖然當時沒有模仿秀,但孟子也以驚人的毅力走過了偶像的人生之路。順便發揚了一下自己的風格,與孔子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看來選對了人生方向對以後的發展極為有益呀。看孟子發展的多好,這就提醒我們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有些東西對你不一定有用,花錢報一堆學習班上的不少,沒用!

之後我離開天橋,去了老地方KFC。說不定哪天我們就見面了。我經常在那裡看書。看看手裡的果汁,想想我可以做平穩的汽車,可以上網和朋友分享一天的快樂,真的沒什麼好羨慕孔子的。他應該很嫉妒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