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區撐起一片心靈的藍天

5月31日,星期六,是休息時間,在一個咖啡廳里,我約見了從四川災區回來的心理諮詢師志願者劉建輝。一見到劉建輝我就感覺到她明顯地瘦了,我知道這段時間她經歷了很多的事情,按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老天在考驗她。

與劉建輝進行了近3個小時的深談,我破例沒做採訪提綱,採訪卻是非常的順暢,這是一次貼近心靈的對話,也是一次震撼心靈的對話,更是一次用心靈傾聽的對話。

奔向災區

5月12日以來,世人的目光聚焦在這個曾經陌生的地方——四川汶川。對深陷災難的同胞,大家紛紛以不同的方式傳遞著自己的一份愛心與關切。

災難是一種衡量。衡量勇氣、衡量性情、衡量擔當。地震發生後,在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網站上劉建輝看到一條信息,招募去災區實施心理救助的心理諮詢師志願者。一定為災區做點事的想法在劉建輝的內心涌動,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並且很快就得到了回復,讓她馬上進川。就這樣心理諮詢師劉建輝,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用她女性柔弱的身軀包裹著博大的愛心,作為吉林市唯一一名心理諮詢師志願者毅然奔赴大西南,奔向地震災區。

5月19日,她撇下了馬上就要中考的女兒和剛剛住院的公公,只身前往成都。加入到中國兒童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健康863網聯合組織的心理救助團,和大家一道對災區的孩子和老人進行心理救助。同時,還要擔負起收集災後心理主要問題症狀及諮詢等科研工作,為以後的心理救助工作積累第一手資料。

心靈呼喚

一進入災區所有的一切都變了,劉建輝沒有了時間、吃飯、休息的概念,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吃的是麵包、火腿腸,看到的是殘垣斷壁、破損的家園和呻吟的災民。劉建輝的工作小組共有三人,住在四川大學,每天往返災區,要在路上顛簸3、4個小時。在那裡幾乎每天晚上都有餘震,每當餘震發生,很多人都喊叫著跑出去,劉建輝卻呆在屋子裡,感覺到床像船一樣不停的搖晃,她說,真的顧不上那么多了,實在是太累、太疲憊了。就想好好的睡一覺,讓身體和心理都放鬆一下,因為第二天還要面對更多的殘酷。

在極其惡劣的災害和極度悲傷的情緒面前,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災區的好多人都對地震產生了恐懼心理,甚至不願意提及“地震”這兩個字。劉建輝他們就用音樂、肢體語言、繪畫、領孩子們做遊戲等方式,來舒緩人們的恐慌心理,讓孩子和老人們的緊張情緒得到釋放與緩解,減輕他們的心理負重。

什邡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空間裡瀰漫著難聞的氣味,做心理救助的時候,要求工作人員一律戴口罩。但是,劉建輝他們三個人在與災民接觸的時候,都把口罩摘了下來,他們認為這是對受災民眾的一種尊重。一次,當心理救助要結束的時候,一位老人感激地伸出了自己沾滿灰塵的手,劉建輝毫不猶豫地把雙手迎了過去,並給了老人一個親人般的擁抱。

她把自己午飯的火腿腸分給了一位84歲的老人,老人說,真香,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面對一位受傷的國小教師,劉建輝用手輕輕去撫摸他腿上的傷口,那張充滿哀怨的臉,一下就平靜了下來。溫情讓災民們感覺到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後的另一種溫暖和寬慰。

劉建輝進行心理救助的有一群初二的學生,為了幫助他們擺脫抑鬱的情緒,她邀請每個同學給她即將中考的女兒寫一句鼓勵的話。我看到劉建輝的筆記本上那些幼稚卻又堅定的筆跡格外的醒目:“愛讓我們走得更近!”、“只要有愛,心就會相連。”、“願我們做個朋友!希望你們天天開心,永遠幸福!”每個孩子還都留下了自己的QQ號。地震並沒有泯滅這些孩子美好善良的天性,在幫助別人、鼓舞別人的過程中,悲傷也遠離了他們。劉建輝把自己的手和孩子們的手緊緊地相握,說咱們是一個集體,永遠都是一家人。

有一個膽怯的年齡很小的孩子,因為地震的驚嚇,因為失去了親人的護佑。她遠遠地看著發生的一切,不願和任何人靠近。劉建輝給了她一個玩具,讓她自己在一邊靜靜的玩,並不時的衝著她微笑。臨走的時候,這個孩子和大家一起給劉建輝的身上貼了好多的“愛心”,並小聲地問劉建輝:阿姨,明天你們還來嗎?

5月25日16點21分,青川發生了6、4級的最大餘震。當時,劉建輝正在漢旺,剛剛和孩子們做完遊戲,坐在一個台階上休息,就感覺突然坐上了過山車,大地不住的搖晃。劉建輝首先做的是把孩子們攬到懷裡,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孩子們也並沒有奔向自己的父母,而是和這些心理救助的老師們緊緊地摟在了一起。

一位60多歲的大娘,地震後想起了自己被打成右派的父親,把父親的遺像掛在臨時的帳篷里,不停地哭泣。劉建輝走進帳篷,向大娘父親的遺像鞠了三個躬,開始跟老人嘮家常,直到老人滿是淚水的臉上有了一絲欣慰。

在災區的十天裡,劉建輝覺得自己經歷了一次蛻變和提升。她去災區的時候,知道那裡的危險,就已經把生死放下了。到災區以後的所見所聞,讓她更加的意識到人真的不要計較太多,要簡單地生活,要懂得感恩,要做好當下,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愛。

離開災區的時候,劉建輝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身後那一片空曠無助、滿目瘡痍的土地,感覺到人不過是一粒微塵而已,多的只是思想。她感到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她的這份勇氣來自於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責任感,她認為心理諮詢師就是要豁達、要博愛、要擔當。

親情支撐

劉建輝到災區前線去了,親人和朋友對那裡又多了一份特別的牽掛。在災區的時候,她收到了很多親人、朋友發給她的簡訊,她感到是對她莫大的理解、關愛和支撐。

“剛剛聽了廣播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病房心理干預的節目,了解了一些情況,現在災區的心理安撫很重要,真心為你的選擇高興,發揮自己的能量,加油!”——愛人

“災區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感動,時常有淚。今天是你讓我感動,我的愛妻!那裡又多了一份特別的牽掛,你是我的驕傲是孩子的驕傲,全家的驕傲!”——愛人

“要注意飲食、衛生、環境的安全,合理分解體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好心態,保證休息質量,我會在家為你和那裡的同胞祈福!”——愛人

“目睹了災難才知道平安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見到逝者才知道活著也是一種享受。無法知道身前身後事,只能珍愛今生的分分秒秒。攜手赴人生,相伴共夕陽!”——愛人

“你的大愛和勇氣讓我佩服,你是我的驕傲,是我們城市的驕傲。願你早日完成心愿,凱鏇而歸!”——同事

“劉建輝你是好樣的,祝你平安!”——同事

“了不起的建輝,要注意安全,做好工作的同時,要保護好自己,早日歸來。”——同事

“知道你很忙,任務很重。我們覺得自己不能到前線參加救援,但我們有責任也非常願意作好宣傳工作。”——新聞中心記者

“建輝怎么樣?現場可能超乎想像的殘酷。我也想去幫助大災難催跨的心靈。我會去的!不管多難,你都是我們吉林家鄉人的驕傲!”——心理諮詢師朋友

“建輝你好,今知你去前線,我不覺得意外。前幾天,我就想到你會有此壯舉!我以你為自豪!保重身體!待你凱鏇時為你慶功!”——好友

……

每一條信息都讓劉建輝無比的感動,也給她帶來了無窮的力量。不是冷靜使人堅強,而是承擔使人有力。看到災區慘烈的場景,她盡力地調整著自己的感情,抑制著自己的情緒。她知道心理諮詢師首先要整合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去安撫別人。

回來的那天,劉建輝的愛人去火車站接她,她總感覺愛人的情緒不太對勁,回到家裡,她問愛人住院的公公怎么樣了,愛人說,回家了。劉建輝疑惑地問,回哪個家了?愛人又說,回他自己家了。接著眼淚就流了出來,劉建輝立即意識到是老人不在了。原來在她去災區的第五天,公公就突然病逝了,愛人怕牽扯她的精力、影響她的工作,一直沒把這件事告訴她。那一刻,劉建輝與愛人抱頭痛哭,她的心裡滿是愧疚。說到這裡,這個堅強的女子,再一次落淚了,她說真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啊。

回到家以後,朋友們都爭先恐後的要馬上見到劉建輝,大家都從心裡往外地佩服這個小女子的凜然之舉。那天,平時不太愛打扮的劉建輝特意穿了一雙高跟鞋,一件漂亮的長衫。她要讓大家看到,自己比以往更加的懂得熱愛生活。

災區的心理救助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大概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工作者,劉建輝將時刻聽從志願者組織的召喚,只要災區需要,她會毫不猶豫的立即奔赴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