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的揚州作文欣賞

於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讀這樣一本好書,那是最好不過了。明媚的光陰,蟲鳥歡唱,日光溫潤著歲月的臉頰。

淡淡的花香划過煙花三月的揚州兩岸,經春的桃柳次第開放。我手捧一闋宋詞,從悠遠處追溯。那青衫磊落的男子,駕著輕舟來往於古代的酒肆、廟堂、江湖之上。深閨背後,那無盡的悲歡和深深地幽怨,在那宋代細雨長亭的哀傷和柔和里久久迴蕩。

一抹煙雲,一抹流霞,伴著酒肆里的香氣緩緩而來。那是繁盛時的揚州,楊花盛開,來往於棧道的馬蹄聲絡繹不絕,悠揚的踏響了一個又一個的的英雄,留下了一闋又一闕的詩篇。而這一切,終究逃不過歲月的侵蝕,多年以後,家國讎恨,揚州頹敗的只剩一座空城,那些文人,也終究是在歷史的滾滾黃沙里淘盡風霜,與他們的詩篇一起釀成經典。

春風拂過青衣,岸邊傳來一曲曲交錯的琴箏之鳴。酒台花徑,風蕭依舊,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仿佛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的江南雨夜。

歌舞繁華的揚州夜晚,窗外的花香縷縷飄來,瘦西湖江水悠悠,客舟里的詞人一腔熱枕,趁著如煉的月華酌幾杯清酒,感嘆年華。青樓里的珠簾撩撥起了詞人的雅性,於潺潺流水的客舟里,流水飛絮淺吟低唱。

宋詞的夢裡,杏花春雨,詞人捧一卷書,倚窗而站。試想一下,煙花三月,小屋田園,稀稀疏疏的春雨漸漸滴落,滴穿過詞人的心坎,然後,化作一束流光,隨著筆下成章的平仄穿越到現世,與有緣的人邂逅,繼續了一場又一場浪漫故事。

雨後的沙路,泥濘了多少春光,踏馬而來的將軍,也只好在昨夜的輕柔里暫作歇息。盡薺青青、春風十里,北方的暮色,南方的堤岸,似是近在眼前。迴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花陌千條,天空雲捲雲舒,借一盞明月,剪輯一段心事,在竹亭小謝里默默相思;這樣的場景是最好不過了。

千年之後的我們再去揚州,大明寺上,古運河旁,年年歲歲相似的花,卻只是舊年不再,簫聲不再。循著書里的故事,我聽到了宋代詞人太多的遺憾,那一抹孤涼的滄桑和太多無奈。蒼茫的夜色一篇安靜,淮河岸邊,我仿佛聽見那個惆悵的男子低聲哀唱,“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