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項目建議書

項目建議書(又稱項目立項申請書或立項申請報告)由項目籌建單位或項目法人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方中長期規劃、產業政策、生產力布局、國內外市場、所在地的內外部條件,就某一具體新建、擴建項目提出的項目的建議檔案,是對擬建項目提出的框架性的總體構想。它要從巨觀上論述項目設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項目投資的構想變為概略的投資建議。下面是生態園項目建議書,請參考!

農家樂生態園項目建議書

第一章  總論

1.1項目提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家樂旅遊異軍突起,“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乾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 深深受到現代城市人的青睞,到農村去體驗鄉野生活已成為一種休閒時尚。本文通過對長春淨月潭農家樂生態園項目開發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市場需求、建設的必要性等進行分析,確定淨月潭農家樂生態園項目開發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並加強對農家樂旅遊經營的管理,樹立現代行銷觀念,實現淨月潭農家樂生態園項目持續健康的發展。

1.1.1項目名稱

項目名稱:長春淨月潭農家樂生態園項目

1.1.2項目建設單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項日建設單位:長春淨月潭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張站海

註冊資本:33000萬元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註冊地址:淨月經濟開發區淨月大街5840號

成立日期:1995年06月

1.1.3建設地點、建設規模、建設期限、建設內容

1.建設地點:

長春淨月潭農家樂生態園座落於長春市淨月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三環路北側,五道崗子與朱大屯西溝之間。這裡地勢平緩,起伏不大,為長春淨月潭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淨月潭生態園林建設有限公司苗圃基地,總占地面積20公頃。

2.建設規模:

淨月潭農家樂生態園是一個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宗旨,集種植、養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園。本項目總占地面積20公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分為種植區、養殖區、服務接待區等。種植區占地10公頃,分為果園和蔬菜園;養殖區占地6公頃,包括家禽園和養魚場兩部分;服務接待區占地4公頃,建接待中心2500平方米,農家房舍30棟(單體建築面積150平方米)。本項目的建設,將蔬菜、果樹的種植,畜禽的養殖與銷售,餐飲與住宿,以及觀光休閒集於一體,突出原汁原味的農家風味,為旅遊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的樂趣。

3.建設期限:

建設期為2年

4.建設內容:

本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建設種植區、養殖區、服務接待區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

(1)種植區:現有地塊進行整平,建設部分溫室大棚,栽植各種適合東北地區的果樹。

(2)養殖區:建設小型現代化的養殖中心,並建設一個養魚池。

(3)服務接待區:包括接待大廳、宴會大廳、小型會議中心等及供遊客住宿的農舍。服務區內還設有工作人員辦公區機員工宿舍。

(4)配套設施:園區內通往各功能區的主幹道及人行步道、供電系統、供水系統、排水系統、通訊系統、供暖系統、灌溉系統、養殖管理系統等。

1.1.4資金構成

項目估算總投資3569.84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369.84萬元(含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延資資產、預備費用),流動資金200萬元。

1.2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表

1.3項目綜合評價

農家樂生態游所倡導的關愛自然、保護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題,充分反映了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農村的農耕文化、鄉土文化、民俗文化,也將通過農家樂這種形式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長春淨月潭景區在開發農家樂生態旅遊方面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和地位優勢。依託長春淨月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絕佳的地理位置,藉助淨月潭在國內外較高的知名度,在長春淨月潭建設農家樂生態旅遊項目是最佳之選。圍繞建設旅遊大產業、面向旅遊大市場,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通過農家樂生態園的建設,引導和推動淨月潭景區旅遊產業結構調整。

第二章  項目背景

2.1項目的由來

2.1.1 國外農家樂發展概況

農家樂旅遊的雛形來自於國外的鄉村旅遊,開展的比較成功的是

一些歐美已開發國家。早在19世紀,在歐美一些已開發國家,都市人為逃避城市工業污染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而走進了鄉間。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驗野外生活。隨著交通設施的發展,縮短了城鄉距離,加大了鄉村地區的可進入性,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區和美國、加拿大落基山區成為世界早期的鄉村旅遊區。

現階段,農家樂旅遊在歐洲及美國、加拿大地區得到了蓬勃發展,已具有相當大的規模,走上了規範化發展的道路,如流行日木的觀光農業、義大利的鄉村度假、澳大利亞的牧場旅遊、美國的農場旅遊等。在紐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政府甚至把農家樂旅遊作為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並在資金和政策上給與大力支持。

2.1.2 國內農家樂發展概況

我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悠久的農業歷史孕育了濃厚的農耕文化,加上各地的農業資源豐富,景觀差異大,具備了發展農家樂旅遊的充足條件。

農家樂旅遊是傳統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所應運而生的一種新興的

都市農業項目,既是鄉村旅遊的一種形式,也是休閒農業的項目之一,其旅遊主題既是民俗旅遊又是生態旅遊,是農業經濟與旅遊經濟的有機契合。

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家樂旅遊異軍突起,“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乾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深深受到現代城市人的青睞,旅遊者不再只滿足於普通的觀光型旅遊,而是希望獲得一次愉悅的經歷,強調一種參與和體驗,於是農家樂旅遊應運而生,繼而迅速發展起來。

90年代以後,隨著國家巨觀政策調整,旅遊業的發展和農村條件的日益改善,為農家樂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1994年我國“雙休日”休假制度的改革,以及政府提倡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政策也促進了農家樂旅遊的發展。

1998年國家旅遊局把的旅遊主題定為“華夏城鄉游”,在全國興起了農家樂旅遊的風潮。20xx年國家旅遊局將旅遊主題確定為“20xx年中國鄉村游”, 20xx年國家旅遊局又把宣傳主題定為“20xx中國和諧城鄉游”。發展到現階段,我國的農家樂旅遊逐漸形成了北方以北京為中心,長江中下游以上海為中心,東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西南地區以成都為中心的建設格局,各地的農家樂旅遊已成為鄉村旅遊的重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