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動的理由的作文

——讀陳樂孝《躬耕故園》 聽說有人讀了這本書,忍不住拍案而起,要向作者敬禮,感動的理由。心想,至於嗎?借來一閱,竟然也很感動。

這是一本自傳性紀實隨筆。該書作者原在機關工作,1999以後先後擔任鄉黨委副書記、鄉人大主席,現任靈寶市陽店鄉黨委書記。《躬耕故園》記錄的是他擔任鄉官以後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作所為的一部分。如《初次面對搶吃機關食堂的農民》、《面對肖家灣突如其來的小字報》、《面對黃河灘上爭鬥的農民》、《抱著和毛主席合影像上訪的老人》……讀罷,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話:水管里流出的是水,血管里噴出的是血。

這本小書文字樸素如泥土,不見技巧,更無雕琢,從頭到尾都是沒有任何藝術加工的實事真情。從中不僅可以看到黃土地上父老鄉親們真實的生活情景——他們的苦難與不幸,他們的無奈和企盼;也能深切體會到作者和他們一起跳動的火熱的心——他的愛、他的恨、他的急切和苦惱,當然也有他的欣慰和喜悅,教育論文《感動的理由》。作者有一顆跳動的百姓心,他苦百姓之所苦,樂百姓之所樂。因為和百姓連著心,面對蓬頭垢面、言詞激烈的上訪者,他不急不惱,耐心傾聽,該辦的事認真辦。“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最講認真。”認真背後是黨性和良心。那些拖了十幾年、幾十年的信訪案件,為何一到他的手裡就解決了?這裡有能力的因素,但決不單純是能力問題。他敢在大災之年毅然決然免掉農業特產稅,也並非僅僅因為膽大。從根本上講,還是因為他有一顆百姓心,能感受百姓的苦。官並非生來就是官,大多數的官原來也是百姓,原也長著百姓心。只是有些人後來當了官,就把原來的百姓心丟了。作者沒有丟。遇到貧困之中的父老鄉親,他“就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每當解決一個上訪戶問題,他的心中總感到“穩妥、踏實、舒服、高興”。他憂百姓之苦,憂百姓之憂,忍不住大聲疾呼,呼籲人們都來關心沉重的“三農”問題。書上的字總是先生於心而後流瀉於紙上。感人的文字都是大善大仁者用心血和淚水寫成的。黑色的字其實不是字,而是凝固的血和淚。許多人像我一樣被《躬耕故園》感動,原因就在這裡。

善行可以催生善行,正如酵母可以發麵。善良被善良所感動,因此而強烈;正義被正義所鼓舞,因此更勇敢。人性不止食和色,向善向仁也是普遍的人性,而且是更高貴的人性。真希望多讀到這樣的文字,真希望更多的人們為這本小書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