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讀書筆記800字

《青春之歌》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肩負起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使命。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青春之歌讀書筆記800字,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青春之歌讀書筆記800字篇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大概從中學時期,甚至從國小開始我就聽說了《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只是當時沒有充足的時間,也沒有多么濃的興趣去讀。所以,直到前一段時間單位建議讀一部紅色書籍的時候我才想起了新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句行話叫:“三紅一創,山青保林”,指的是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八部長篇小說:《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山鄉巨變》、《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於是我選擇了《青春之歌》這本書,並用一周的時間就把它讀完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段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讀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它的節奏使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他催著你前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燃它,燃燒你。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直年少有為、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么“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死亡,你們難道就真的這么脆弱嗎?你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後,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你們不會再有後悔的感覺,但你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著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之歌》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一定要繼承老一悲的優良傳統,發揚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心繫百姓,積極為城管事業多作貢獻。

青春之歌讀書筆記800字篇二

忽然感覺自己書看的太少,所以就跑到網上去找點書來看.就找到了《青春之歌》.這本書名很早就知道,只是具體內容還不清楚,所以選了這本書。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么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鬥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欣賞完了這部作品後,我感觸頗多,在當時這種社會環境下,進步青年敢於投身革命鬥爭之中的熱情應該值得現代這社會中的青年人學習,學習他們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

青春之歌讀書筆記800字篇三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題記

楊沫所著《青春之歌》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肩負起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使命,他們頑強鬥爭,不屈不撓,在紅色的革命道路上烙上的不滅的印記。

該書展現了在特定歷史時期下我國青年學生的革命運動和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主人公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踏上流亡之路。她逃離家庭,在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國小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是,個性剛強的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在思想上也受到很大觸動。後來,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現實的鞭子打碎了迷人的幸福虹彩,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小知識分子林靜道不屈服於命運,對家庭和社會的反抗到最後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歷程的一生,充滿著激情和昂揚。她的如火青春,是因為她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不斷的尋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的青春才值得人們歌頌和銘記。

林道靜,一個美麗而優雅的女子。一身素白的她,熱愛音樂,熱愛讀書。然而,聰慧靈動的她在這樣一個亂世,始終難逃命運的洗禮。不斷的現實鞭撻,不斷的鬥爭,她慢慢成長,從一個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幼稚少女成長為一個成熟睿智的黨的兒女。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多次寫到海。我喜歡海。如此深邃,如此博大,感覺自己是這樣的渺小。道靜對海的依賴與痴戀,就像迷途的孩子渴望母親的慰藉。跌跌撞撞的人生,在海的遼闊與沉靜中變得微不足道。我想,她是把對母親的思念寄託於無邊的海洋了吧。海一直在呼喚著道靜。就像之後的她,回響黨的母親的號召,毅然的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我感動於她對信仰的執著,她就像一朵散發著清香的潔白的小花,在貧瘠的土地里,默默的,頑強的生長著。

書中的青年們為著祖國的未來而不懈奮鬥。他們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將革命的熱情一直延續。他們的青春,如此璀璨,令人歆羨。

道靜在鬥爭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並為之進行努力,她不願意這樣碌碌無為,選擇了反抗,在社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價值。然而,處於安定生活中的我們,卻迷失了自己,在喧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遺忘了自己的理想。更為可悲的是,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這個事實,卻從不曾試圖去轉變。也許潛意識裡我們認為這樣只是徒勞吧。和平年代的我們,需要這樣一種革命的火熱激情和迎難而上的勇氣以及決心。這樣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

青春是首不老的歌。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條充滿荊棘的路,在曲折蜿蜒著前進時,更多的人會迷失自己或者選擇放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那么一部“青春之歌”。激勵我們前進。領導我們戰勝自我。

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堅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腳踏實地的去嘗試和努力,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能正確看待人生中的起起落落。而不是終日活在幻想里,碌碌無為的過一生。

我願成為一隻荊棘鳥,在歷盡磨難後,能綻放自己最美的歌。歌中,有我的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