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作文:我的掃墓感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杏花村。”隨著清明時節逼近,不禁暗生怯意。孤墳淒淒,野草立立,人間天上,雨紛飛,花落地,悲涼更勝從前。 讓我想起了5.12親朋的亡靈。思念的淚,感恩的淚,哭泣的淚都融合在了一起。

人們常說,故人已有自己的世界,他們已與今世的我們作了徹底了斷。生者哀思,亡靈淒淒,莫非一寸思念的境地都不能保全,莫非一點點眷念都不能再繼續?歲月流失,光陰荏苒,人間天上又何其悲悽?忽地迷茫重重,生為誰?為何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是不情願,還是舍不下前世的糾纏?去竟為誰?來去無牽掛,復幾度迷離與彷徨。

哀哀清明,恨恨離歌,頻頻回首,恍如隔世。縱未有深遂的目光,亦沒有澄淨的心境,一番離愁,竟換了人間,冥冥中滋生一種物是人非的幻覺,緊緊纏繞,相伴相隨。

清明,思念似雪 漫天飛舞;清明,思念如淚如雨揮灑。花冢落落,短松岡再添新墳。無意,喚醒的心靈,無意,惹來滿心的傷悲。徒步還唱“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慾斷魂”,竟教路旁桃花黯然失色,清明節若不是在草長鶯飛的春天,若是在大雁離別、落葉飄飛的秋天,恐怕會徒增的傷感吧。至少,春天的綠草和鮮花能傾訴思念的情懷。

試著告訴自親朋不要在意清明節,極力抒解一股因清明來臨而驟生的愁緒。淡然相對生生別離,從容與共死之訣絕,然而,卻是愈逃避愈無法解脫。人一世只有一次生命,想籍著生來表達更為堅強的信念,想以亡來陳述更為坦然的豁達。終在“人非草木,敦能無情”的寬容里一次次釋懷又一次次地束縛自己,終究在面對歸處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幾份生怯。

清明節的情結緣於無法釋懷的離別,人間天上從此永不再見的決裂。區別僅是一個在地下長眠,一個在人間徘徊,但最後的歸宿仍只是一捧黃土,逃不過灰飛煙滅的夙命。人世間最悲慘的事情也許莫過於此吧。一聲喟嘆,泄露了心底的傷。正如紅樓夢的歌曲,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請允許我借這一方小小的角落,為5.12親朋的亡靈緬懷過往;請允許我獨自擁有片刻的安靜,為5.12親朋的亡靈靜靜地哭一場;請允許我折一束鮮花,插在巴蜀大地的山坡上。無名氏,我只能這樣輕輕地喚5.12親朋的亡靈為“無名氏”,不想給5.12親朋的亡靈貫上任何一個名字,為5.12親朋的亡靈立一個無字碑,請原諒我的自作主張,緬懷5.12親朋的亡靈的時候,追憶歲月過往的時候,我只能把5.12親朋的亡靈喚作“無名氏”,以此來填補人生的空白。說,生命是永恆的,是不息不滅的,永遠都是美麗如花的。藉由這清明時節的幾朵如雪白梨,慰燙內心的煎熬與思念。或許當下一個清明節來臨的時候,又或許若干年後的某一天,永恆的生命將能拉近人間天上的距離,平息內心深處因清明時節捲起的滾滾浪潮。到那個時候,陽光是炙熱的,鮮花是嬌艷的,而你我不再是陌生的,我們會擁有共同的名字:“永恆”。

清明時節情幾許,天上人間永相隨。但願,天上人間一年三月里的春天,花團錦簇,沒有離別時的哀愁,也沒有追憶時的惆悵,有的是豁達,從容,溫暖和幸福。

自古以來,人們發現每逢清明,總有雨水相伴。故諺語有雲: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雨。雖然這種自然現象隨著世事的變遷,人心的浮動,人類活動對自然天象日益嚴重的影響,已經使其有所變化。正如有人所言,是否有雨,要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如近年來的清明節,某些地方就有未降雨的時候。但在許多地方,人們依然可以見到清明降雨的天氣。今年的清明節也不例外,會烏雲密布,隨即陰雨連綿,午後天氣卻急轉直下,艷陽高照,讓人倍感清明雨水的特點。對於清明時降雨,網路上如是解釋:清明正值夏季風發展,西北季風后退的時候。從海洋上過來的濕熱的暖氣團和勢力逐漸減弱但仍然比較強的冷氣團相遇,暖氣團中的大量水汽遇冷氣團產生凝結,於是發生大量降水;清明時節江南遇雨的幾率很大,清明節前後,東南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交匯,往往形成降雨。而且由於這個季節冷暖空氣在江南上空交鋒頻繁,因此常出現綿綿細雨。所以清明時節的降水多是鋒面雨。鋒面在清明季節通常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的南部地區。而民間對於清明降雨的解釋則更為直接了當:鬼不走幹路。

我們相信一切客觀存在必然有其內在的根源。人們永遠都在其自身力所能及的知識體系和認知層面上對其做出儘可能詳盡、合理的解釋,人們也在不斷探索,使其理論不斷完善,終歸使其闡述科學合理。這也是正確的做法,我們只需要接受自己能夠接受的解釋就足夠了。當然人也可以就此自然現象按照自己的理解不妨進行觀想,也許更有趣味和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