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

今年的清明節雖沒有“雨紛紛”,但是卻有灰濛濛的天空。因學習任務,我們一家並沒有去探望已故的親人,心中很不舒服。無奈,只好在心中默默地向已故去的親人們道歉。

天空一點點放晴,使我聯想到了去年清明。去年,我們一大家子都去了,到陵園時已是黃昏,在金光籠罩的世界裡,人們捧著鮮花為逝去的親人掃墓。他們中有人帶著不懂事的孩子,小孩子們高興地打鬧著,這和旁邊冰涼的墓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使我對生與死的理解更加深入。

我們帶著事先買好的菊花和蠟燭走上陵園的台階。這個過程中沒有人講話,大家都自顧自的走著,默默地回憶著。我們熟練地來到爺爺的墓前。我把菊花的花瓣撕下來灑在墓地上,剩餘的花擺在上面。大人把蠟燭點燃後,我們按順序拿著三根香,一一祭拜他。我覺得最遺憾的事就是我從未見過我的爺爺,一眼都沒有。照片和奶奶是我唯一可以了解爺爺的途徑。清明節就是個傷心的節日,在這個時節那些早已遠去的痛楚總能死灰復燃。在舊傷疤上又狠狠地抽一鞭,時時地提醒著我們。

人是如此的堅強,在漫長的人生中帶著一個個痛的負擔,品嘗著生命的酸甜苦辣。想起了泰戈爾的一句話: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