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時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每年清明,你回家做什麼?”“掃墓咯!”“掃墓?那是怎樣掃啊?”“怎么掃墓?不就是放祭品、燒紙錢、放鞭炮,再跪在祖先的墳前拜拜和求得他們的保佑唄!”“求保佑?求什麼保佑?”“還能求什麼?做生意的求生意興隆,讀書的求成績好,做官的求步步高升,小孩子求快高長大嘛!這都不會?”“就這樣?還有嗎?”“沒了!”“……自私!”自私?是的,我想是的很自私。為何?為何?為何呢?每一個人都跪在祖先墳前求他保佑自己,卻沒有一個人好好站在墳前問問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如何。雖然這些問候他們不會知道,他亦不會從墳冢中跳出來告訴你;但是這么做,起碼對死去的人表示了自己的尊重和一片心意啊!一年,就這么一天,在這么一天裡,我們為何不表示一下對故人的尊重和關懷呢?這么“百求不厭”地索取,不覺得太過分了嗎?現在的人都說“死人吃的比活人都好”,可是為什麼不想一想原因呢?我想了想,結論就是:因為他們死了。是的,因為他們死了。他們活著的時候沒能吃上幾頓好料,現在他們死了,難道就不能補償他們一下嗎?況且,現在的人,都是心甘情願的買東西祭奠先人的嗎?能有幾個人真正懷著“緬懷先人”的心理去掃墓的呢?現在的人們,現在,“清明”對於現代人而言,就是一個任務,一種推脫不掉的責任。這一天必須回去掃墓,好像掃完了,這個任務就完成了,今年的這個責任,也就可以卸下了。可是,這一天的意義,真的就只是這樣而已嗎?若真如此,那“路上行人慾斷魂”從何說起呢?唉,現在的人啊……

今年的清明節,天氣陰涼,不冷不熱,我們一家人和往年一樣,趕回家鄉,準備豐盛的佳肴祭拜祖先,吃了午飯之後,一群人便相約,浩浩蕩蕩到村裡的亂葬崗掃墓。

首先,爸爸、叔叔帶我們兄弟到爺爺的墳墓前,點香祭拜﹔爺爺的墳墓在路旁,我們站在墳墓上,有的用手拔去雜草、有的用鏟子填上泥土(老鼠真可惡!竟然在爺爺的屋頂挖洞)。我們一面整理爺爺的墓園,一面訴說爺爺生前的事跡,不禁懷念起爺爺來了。最小的弟弟突然冒出了一句話﹕“只有我,太晚生了,沒有被爺爺抱過,真是太不公平了!”大家聽了,差點笑掉大牙。

整理好爺爺的墓園之後,我們又到附近的“祖先宮殿”祭拜。在亂葬崗似的墳場中,我們蓋了一座小宮殿,擺放歷代祖先的骨灰罈子。爸爸、叔叔、堂叔和大哥哥們,把宮殿四周的樹木和雜草剷除乾淨,然後打開門,我看到了八位祖先住在裡頭,不禁肅然起敬。不一會兒,打掃潔淨了,給土地公和祖先燒了一些金紙、銀紙,大功便告成了。

今年回鄉下掃墓,和往年差不多。節日作文我在墳場,看到了好多人在整理祖先“房子”,整個墓園飄著白色的墓紙,比叢生的亂草要好看多了﹔我相信地下的祖先,看到了自己的兒孫前來掃墓,一定感到莫大的安慰。

今年的清明節與兒童節同一天,與印象中的日期不一樣,爸爸說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後十五天,並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加上有閏月,所以會有變動,有時在四月四日,有時在四月五日。

媽媽說清明節是一個追思祖先、感恩前人的重要日子,所以這天要祭拜祖先、掃墓。午餐時,大家一起包春卷,春卷又稱為“潤餅”,將菜、肉、面加上花生粉及糖粉包在麵皮中,捲起來握著吃,有點像卷壽司。因為所有食材都是冷的,所以清明節又稱為“寒食節”,聽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他很孝順,寧被燒死也不願出來當官,所以當時的君王下令全國人民吃冷的食物來紀念他。

下午,全家人到公墓祭拜曾祖父及曾祖母,平時人跡罕見的公墓,今天卻車水馬龍,人滿為患,單單停車就花了好多時間。擺妥祭品後,突然下起一陣大雨,我們趕緊躲進公墓搭建的帳棚內,差點被淋成“落湯雞”,感覺像是古詩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爸爸說,以前土葬的墳墓較多,要花許多時間整理,所以叫做“掃墓”,現在大多把骨灰放在納骨塔,省時方便多了,但清明掃墓的感覺卻變淡了。

4月5日清明節,今天整個家族的人約好要去掃墓。我們將車子停在半山腰之後,走上狹窄的小路,一開始路比較平坦,但漸漸的越來越陡、越來越斜了,疼痛的感覺也慢慢反映在雙腳上,為了轉移注意力,媽媽帶著我們邊走邊觀察路旁的植物,就這樣趣味性取代了身體不適的感覺,不知不覺的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這次是去老太爺、太爺的墓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擦拭墓碑、有人刷地,而我則是把落葉掃到外面去,在集中處理掉。整理完之後,媽媽把墓紙排成“士”字形狀,再用大大小小的石頭把它壓住,以免被吹走。我很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排成“士”的形狀呢?媽媽說將墓紙排成“士”的形狀,代表祈求祖先保佑後代子孫能世代繁榮、出人頭地且聰明伶俐。接著,我們插上鮮花、擺好供品,爸爸、媽媽教我們香要拿直,還有在拜拜時要向祖先說些什麼話。

忙完後,我們又渴又餓,此時,聰明的叔叔料事如神,拿出早已準備好能暫時裹腹的餅乾、飲料給我們吃,我們就一邊吃著點心、一邊眺望山下美麗的風景。希望先人們能在天上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我和妹妹會做個乖寶寶,期待明天再來掃墓時,能將我們良好的表現分享給祖先們得知

每到清明節時,我們全家、爺爺奶奶、大叔叔一家人、小叔叔和小姑姑整個家族出發去和遠在老家的更大家族會面。

我們這一個大家族,總共有五個地方要祭祖,所以每一次去老家,一定要待個一整天,早餐、午餐、晚餐,都在老家解決。

我記得,我們有個大墓,我忘記是祭祀誰了,可是,那座墓真的很大,我小的時候,還在墓上面跑來跑去,結果被媽媽罵個臭頭;現在,那座墓,好像沒有要去祭拜了,因為那個祭祀的人,移到別處了,好象是要變成一個更大的墓,不管在哪裡里,我都希望我的祖先能很開心的過清明節!

晚上如果有空,一定會到一家餐廳吃飯,那家餐廳有鴕鳥,還有很多小動物,我很喜歡它們。

每次要到那裡吃晚餐,我都會很開心,因為那裡的菜不但很好吃,也夠大,氣氛又好,又有很多可以玩的地方,我就是在那裡和可愛的鴕鳥相遇。

又是清明了,我該與你相遇了,好期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