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三年級作文: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習俗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歲時節日,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季豪 同學的作文《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一年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每年的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由寒食節演變而來。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這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

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悄悄地隱居到山裡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已經隱居。為了讓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命人防火燒山,想引介子推出山,結果介子推執意不肯出山,被燒死。晉文公為了祭奠介子推,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把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個節日在產生之初,就包含著祭奠懷念之意。今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也回老家祭奠了祖先。一路並不通暢,然而九個小時的堵車並不能澆滅我們歸心似箭的熱忱,因為我們要回去祭奠先祖。清明節這天細雨濛濛,似乎也在為逝去的人們哭泣。我來到老太爺的墳前,雖然我對老太爺印象不深,但是從父母親戚戚然的神情中,我也感受到他們的悲傷,希望老太爺在那個世界一切都好!他的墳前,青草蔥鬱,似乎是對我們的安撫與勸慰。

下午,我們又來到了大縱湖,湖邊風光旖旎,柳樹拂堤,盡情地感受著春光,而蒙蒙的絲雨,又如無邊的愁緒。下午,我們給去世的親人整理了新墳,走在墓園裡,氣氛頓時沉重,可以隱約聽見哭泣的聲音。這是前來掃墓的人們對故人的追思。我手裡拿著鮮花,父母準備了一些祭奠用的食物來到墳前,細雨中,我們立於已故親人的墳前靜靜追思懷想,時間在這一刻放佛凝固住。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部電影《尋夢環遊記》,讓我十分感動: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已故的親人!而清明節就是一個讓我們懷想已故親人的節日。

古人云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懷念先祖,我們不忘根本!

細雨落於掌心,純潔晶瑩。

華城美地國小  三(7)班  季豪 

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