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隨筆寫作:媽媽的手擀麵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媽媽的手擀麵》。

每次在外面吃飯,別人再怎么誇讚的面,我都吃不出什麼味道,什麼麵條比得上媽媽的手擀麵呢?

看媽媽和面、揉面、壓面,散碎的麵粉變成柔實細密的麵團,再變魔術般地被壓成麵皮。媽媽擀出來的麵皮均勻薄透,似乎一不小心就會扯破,可又筋道綿軟。

記得小時候,媽媽在桌旁擀麵條,爸爸在灶下燒火,我和妹妹在旁邊玩,看媽媽變魔術。有時候也想學擀麵,媽媽便給我們一人一根筷子,揪一小團面給我們,任我們在旁像模像樣地擀麵,總是擀不多會便失去了興趣,於是小麵團又匯進了大麵團。

麵皮擀好後媽媽總是給邊上眼巴巴的兩姐妹一人一小片麵皮,交給爸爸放在火叉上,伸到灶膛里,烤熟了給我們解饞。這種既無鹽又無油的烤麵皮,現在想來應該沒什麼味道,可那時對我倆來說,卻是每次擀麵條時的企盼。有時想回味一下這個味道,可是如今的廚房裡沒有老式的灶,最關鍵的是沒有了那個給我們烤麵皮的人。

切得細細長長的麵條投進沸騰的水中,麵條在水中翻滾,不一會兒便與水溶成一體,此時撒進青菜或韭菜,加入油鹽調味。

還有媽媽熬的面醬,切碎的花生米炒熟,加水加醬油,再打進兩個雞蛋,整個屋子就都飄散著雞蛋醬的香味。

盛一滿碗,舀兩勺醬,白嫩的麵條,碧綠的青菜或韭菜,埋頭吃得額頭微微冒出細汗,那種享受吃什麼也比不上。往往一碗吃完還意猶未盡,每次都把肚皮撐得圓鼓鼓的。

今天,看著媽媽彎腰低頭在灶台邊擀麵條,我一陣心疼,媽媽的身體已不如以前,肩頸不是很好,可知道我們都愛吃,我們家很少煮掛麵。我裝出對擀麵條很感興趣的樣子:“老媽,讓我來擀擀吧。”

都說媽媽的溫暖大都跟吃食有關,而手擀麵條就是我家最溫暖的吃食,想想好像也沒什麼特殊的做法,沒用什麼特別的調料,但就是好吃。即使是物質生活日漸豐裕的現在,我最愛吃的還是媽媽的手擀麵。我想,手擀的麵條里揉進去還有愛,因此比機器製造的麵條更多了溫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