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者節1500字作文:——獻給2024年記者節

2024年,世界一片喧囂。

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

那是風雪的聲音,在新年的天空呼嘯;那是火車的聲音,在冰凍的鐵軌上滑過;那是民工的聲音,在擁擠的火車站焦慮;那是軍人的聲音,在滑坡的公路上搶險……

那是地震的聲音,在午後的大地轟鳴;那是災民的聲音,在垮塌的房屋中哭泣;那是父母的聲音,在教室的廢墟上呼喚;那是總理的聲音,在瓦礫的縫隙中穿行;那是志願者的聲音,在愛的心扉顫動……

那是奧運的聲音,在古老的北京響起;那是火炬的聲音,在潮濕的風中燃燒;那是古缶的聲音,在奢華的展演中開幕;那是加油的聲音,在斑駁的賽場上吶喊;那是金牌的聲音,在激動的淚光中閃耀……

那是華爾街的聲音,在銀行的倒閉中驚叫;那是股票的聲音,在瘋狂的下跌中嘶吼;那是房市的聲音,在轉折的路口彷徨;那是企業的聲音,在狼狽不堪中喘息;那是失業者的聲音,在寒冬的夜晚瑟縮……

在這所有的聲音中,有一種聲音至關重要,它無所不在,無微不至,無可替代,無處遁形,那就是媒體的聲音。

它從記者的喉嚨里發出,從編輯的指尖穿過,從印刷機的滾筒下碾過,從演播廳的燈光中烤過,從伺服器的數據里擠過,歷盡艱難來到你的面前,也許有些疲憊,也許有些變形,但是它仍然在迴蕩,它是聲音的通道,也是聲音的源頭,它是聲音中的聲音,哭泣中的哭泣,歡笑中的歡笑,憤怒中的憤怒,讚美中的讚美。

你所聽到的聲音,多半來自媒體。你聽到很黃很暴力,那是電視裡的畫面;你聽到印花稅漲漲跌跌,那是報紙上的油墨;你聽到外媒歪曲事實,那是網路的比特;你聽到歐巴馬的演講,那是收音機的音頻。

媒體就是社會的聲音。

聲音就是世界的希望。

如果沉默是一堵牆,聲音就是牆上的門窗;如果黑暗是一片海洋,聲音就是岸邊的燈塔;如果不義是天上的陰霾,聲音就是擠破雲層的一縷陽光;如果恐懼是深夜街頭的寒冷,聲音就是那一把火柴的亮光。

有存在就有聲音。

有聲音就有一切。

2024年,我們經歷過最大的傷痛,但是並沒有絕望,因為聲音始終沒有消失;2024年,我們正在經歷最大的恐慌,但是仍在努力掙扎,因為還有聲音在傳來。

2024年,有人想要掩蓋聲音,但是聲音越來越大;有人想要封口,但是封不住的口越來越多——

沒有因為政府開了新聞發布會,周老虎就弄假成真;沒有因為有人做了伏地挺身,官員就不承擔瀆職的責任;沒有因為簡訊被定性為謠言,市民就不再去散步;沒有因為企業公關和政府拖延,有毒奶粉就繼續殘害孩子;沒有因為官商勾結瞞上欺下,傷亡數字就無人知曉;沒有因為真假記者排隊領取封口費,礦難就如同沒有發生過一樣……

2024年最大的改變,就是聲音越來越響亮;2024年最大的進步,就是聲音越來越多元———

媒體的發聲平台更多了:報紙的評論版多了,電視的評論員多了,網路的評論頻道多了,個人部落格多了,社會公共論壇多了。

大智大勇的記者更多了:年輕的記者依然眼疾手快,資深的記者更加矛利盾堅;市場化媒體不敢落後,官方通訊社也進步不小;傳統媒體的記者不乏鐵肩道義,網路部落格的公民記者更見妙手文章。

發言的人更多了:記者在新聞現場奔走,評論員在新聞背後搖唇鼓舌,網民在論壇上振臂高呼,官員在網談中積極回應,人大代表在兩會上激烈爭吵,知名的慈善家在呼喚愛心,普通的志願者也在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