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立秋的資料及作文為你獻上

20xx立秋是幾月幾日

20xx年立秋時間:8月8日03:12:57,農曆20xx年七月初八,星期四。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初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之後應該如何保健養生】

今年八月七日是立秋,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立秋後,很多地區仍然處於炎熱之中,盛夏餘熱未消,因此素有“秋老虎”之稱。這種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九月中下旬,天氣才會真正涼快起來。

立秋後,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變為陰盛的轉折點,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立秋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立秋該吃什麼?

立秋後,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

忌多貪食瓜果,以免傷脾胃。

【立秋時節食譜】

(1)百合土雞湯

【材料】土雞1隻,水發百合50克,枸杞子10克。

【調料】鹽、醪糟、啤酒、薑片、植物油、香蔥花各適量。

【做法】

1.土雞切塊,加啤酒醃製10分鐘;百合、枸杞子洗淨。

2.鍋中倒適量冷水,撈出瀝水。

3.炒鍋放植物油燒熱,下薑片煸香,放入雞塊翻炒三分鐘,沖入開水,加醪糟,倒入砂鍋中燉45分鐘左右,加鹽調味,撒上香蔥花即可。

(2)百合燒香芋

【材料】芋頭500克,百合100克,

【調料】白砂糖、椰汁、牛奶、植物油、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1.芋頭去皮,切成大小均勻的三角形小塊;百合洗淨,掰成小片。

2.炒鍋放植物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芋頭,用中火炸3分鐘,炸熟待用。

3.鍋中留底油燒熱,放入百合,用小火煸炒至斷生,放入芋頭,加入椰汁、牛奶、白砂糖,加入少許鹽、雞精,大火燒5分鐘即可

【立秋節氣由來】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收穫季節到了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在現實中,秋季開始的劃分有幾種:在二十四節氣中以四立中的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在天文學上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把“秋分”作為秋季的開始;在氣候統計上,因一般以1月為最冷月,7月為最熱月,故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的開始;在日平均氣溫上,把連續5天,每日日平均氣溫在≤22℃~≥10℃時,首日作為秋季開始的日期。

由於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異、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異太大,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天。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月華北(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天高雲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區在9月中旬方感秋風送爽;10月初秋風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嶺南炎暑頓消;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來到達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而當秋天的腳步到達海南省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時,己經快到元旦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節氣習俗】

8月8日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民俗專家表示,在我國,立秋不僅是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民間至今流行著“貼秋膘”“啃秋”等習俗。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

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使立秋的民俗相當豐富,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我國很多地方有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在炎熱的夏天,人本就沒有什麼食慾,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貼秋膘”,也就是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燜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立秋除了“貼秋膘”,在一些地方還流行“啃秋”習俗。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整個秋天不生病。城裡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下、樹蔭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西瓜啃,抱著山芋啃,抱著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除了“貼秋膘”和“啃秋”之外,我國民間還有吃水餃、麵條、飲水清暑、祭祀土地神、插戴楸葉等習俗。民俗專家表示,種種趣味盎然的立秋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樸素情感,也給我國的民間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

【關於立秋的作文

篇一:

在夏日時,早已習慣了每日聽著蟬鳴和蛙聲入睡,這天,卻怎么也睡不著覺,仔細想了一會,似乎有什麼東西丟了一般,聽見蟬有一搭沒一搭地叫著,這才想起,今日似乎是立秋了呢!蟬和蛙也都躲了起來,收藏糧食等待冬天的到來了吧?

出門走走,晚風還是和之前一樣,涼涼的,舒服極了。天上的星星也紛紛捉起了迷藏,餘下的星星屈指可數,想必一會兒後,便也會去捉其它的星星了吧?

早晨,沐浴著不算太強烈的陽光出門,在路邊竟然看見了雛菊,小小的一朵兒,朝氣蓬勃地仰起了指甲蓋大小的小臉兒,被微風姐姐一推,搖來晃去的,倒也是倔強地站直了身子。

打掃公共區衛生時,一棵大樹上落下來了一片枯葉,我很驚訝,這不是才立秋么?大樹爺爺怎么就多愁善感了起來?我輕輕將那片葉子放到大樹的根上,既“化做春泥更護花”了,又“葉落喜歸根了”,妙哉妙哉!

回家的時候,下雨了,我靜靜地看著雨滴用力地拍打窗戶,想要進屋來,我不為所動,對著雨水說:“你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嗎?就是一個農夫救了一條凍疆的蛇,蛇甦醒後,就咬了那個農夫。現在你就是那條蛇,如果我打開窗戶,你就會跳到我的身上,如果我的衣服濕了,會感冒的!”說完,我忽然又笑了,把窗戶打開,任由雨點肆意地打濕了我的衣裳,將手伸出窗外。風,比往日寒冷多了;天,也比往日陰沉多了;人,也比往時安靜多了。

如果問我,我最愛哪種天氣,我一定會脫口而出:“立秋!因為是以多雲居多,不用擔心曬得更黑!哈哈哈!”

篇二:

今天,雖然是立秋,但是天氣卻像盛夏那樣熱。我真希望老天爺能夠立刻下一場傾盆大雨,給大地、讓莊稼喝個痛快。可是,老天爺卻板著臉。

唉,天氣如果能夠按照季節來執行,那該多好!春天,暖風吹來,萬物開始生長,人們來到各地旅遊,小孩子放起了風箏,桃紅柳綠,萬紫千紅,美麗的景色勝過圖畫,多好的季節呀!而且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人們抓緊時間做好一年的起始工作。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是莊稼旺盛地生長,荷花開滿了池塘。一到晚上,人們來到路邊、樹下、竹林,聊天、說故事、吃西瓜、下棋,那又是多么讓人高興的季節呀!秋天,天氣涼爽,田野里一片金黃色,瓜果成熟了,讓人品嘗,那又是讓人多么舒服的季節呀!冬天,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天氣雖然冷,但是我們不怕!我們勇敢地走出屋子,來到田野玩雪,打雪仗,堆雪人,做雪橋……這又是一個多么讓人羨慕的季節呀!真是每個季節都讓人感到滿意。可是,超常,就會走向反面。我們要是能夠控制季節,那該多好呀!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知識,為將來控制季節變化,讓它聽從人類的安排。我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將來,我一定要讓立秋不像今年那樣炎熱!

篇三: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大家都熟悉嗎?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我最喜歡的是立秋,因為立秋代表收穫的季節,禾穀成熟,瓜果飄香。也提醒人們氣溫也要逐漸下降了。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在農村,立秋這天的白天或者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吃西瓜、四季豆嘗新、祭祖的習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習俗。在農村好像還有一個秋忙會的習俗,秋忙會一般會在七八月舉行,聽說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貿易交流大會。立秋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你可以上網查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不過都代表著淳樸的民風以及人們質樸的心。

這就是立秋,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立秋了嗎?

篇四:

立秋到了。立秋以後,天氣沒有夏天那么酷熱了。

每一次的雨下,感覺總要又涼爽一次,似乎秋的腳步正輕輕地走來。

最先感受到的是秋天的音符,一場秋雨後,空中盤鏇低飛的鳥兒在歌唱。空氣有些涼爽,但是燥熱被驅散了,秋天是怡人的,秋天的鏇律在彈唱。

秋天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紅色、黃色、綠色,田裡的禾苗有些淡淡的黃色,樹木綠的更深沉。秋雨落下,一絲涼意。秋天的花草綻放,寫下大自然的美麗。秋天的花草歌唱,歌唱大自然的靈性與美麗。

秋天的雨說下就下,沒有了夏天的暴雨,有些綿綿。時而細密,時而滴滴。讓人的思緒飄很遠。每一次的雨下,秋天的腳步更近了,一寸秋雨一寸秋。秋高氣爽,天氣涼爽。秋雨沖刷著夏天的浮躁,讓大地慢慢安靜下來。心情也安靜下來,退卻了夏天的煩躁,安靜成為了主題。

秋天,是一個令人多愁善感的季節,灰白的空氣,飄渺的空氣。仿佛訴說著世間萬物。然若換一個角度去感受秋天,這是一個安靜的季節,秋風涼爽,帶著清清淡淡的芳香,吹拂著你我的面龐。秋雨淅淅瀝瀝,帶著雨露的輕靈,滋潤著你我的心田。一種美好也飄然於心。

秋風吹過,秋葉紛紛,葉子一片一片飄落在地上,帶著秋天獨有的魅力。渲染著大地的金黃。清涼的空氣,金黃色的樹葉,這是秋天獨有的景色。秋天是沉甸甸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天,寫著收穫,秋天,寫著相思。秋雨纏綿,秋雨總是在悄悄中來臨。滋潤著大地,輕輕地庭院,柔柔的樹葉。輕輕地敲打著窗戶,茶香悠遠,多情而婉約。秋雨又是溫情而有韻味的,秋雨中空氣的味道,淹沒了城市的喧囂。秋風感動,秋雨敲打著落葉。

秋天讓人感慨萬千,歲月無情、時光一去不復返。世界本不是完美的,生命也是短暫的。但是,只要我們努力過、奮鬥過、堅持過、努力著、奮鬥著、堅持著,雖有不足,但卻美麗,你說不是嗎?

篇五:

今天立秋了,天氣也比昨天涼爽多了,因為天氣預報說“今天要下雨了。”下午,我寫完作業,就到樓頂上想透透氣,我站在樓頂上、吹著涼風,望著天空,看到遠處有一大塊黑雲正在慢慢地移動,我想這可能是要下雨了吧!一會兒,天邊又出現了一副美麗的風景。我想如果我是一位畫家,我一定會把這美麗的風景留在我的畫板上,永久的保存下來。

我靜靜地站在那裡,觀察著不時變化的天空,覺得天空真的好美!這種美平時都被我們給忽略了。旁邊還有一群努力練習飛翔的鴿子,它們很有規律的一圈一圈地在房頂上飛翔。有時它們會飛成長方形,有時飛成各種各樣動物的樣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它們已經從剛開始的五層樓高度,飛向更高的天空了。當然也不是每隻鴿子都那么努力,也有幾隻偷懶的鴿子,只飛了一會兒就停止屋頂上休息了。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不是你發現不了,而是你不願意用心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