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端午節作文【三篇】

【篇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徵。

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典故——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曆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傳統文化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準備粽葉,將其刮毛、洗淨,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準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後,才是包粽子,左手托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摺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導入粽葉捲成的漏斗里,再將粽葉捲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並裹緊,然後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粽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粽葉的清新味、粽餡的米香豆香環繞著肉香,直鑽你心裡去,讓人心痒痒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粽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飛快划船,台下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著比賽——1號舟往前沖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鬆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粽子,接著觀察落後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沖,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個粽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瀰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篇二】

作為傳統節日的端午,它留給我的美好印象源自兒童時代。

那時的鄉下,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好吃,可包起來並非易事,每當媽媽開始著手包粽子時,我便不由自主湊了上去,先盯著她包粽子的姿勢,隨後便比葫蘆畫瓢,模仿起她來。

我先是用左手拿起粽葉並將其彎過來,捲成一圓錐形狀,再用右手向圓錐里放米,待米放入一定量時,將其壓緊抹平後用棕葉覆蓋嚴緊,再用細線綑紮結實,這樣,一個狀如三角形的粽子就搞定了。雖說這包粽子的工藝並不算複雜,但你可別輕視了這不起眼的手頭功夫。如果我在遭遇媽媽多次數落之後,沒有屢敗屢試的膽識和勇氣,恐怕至今還不會包粽子呢。

包粽子時,如果在糯米中摻入一些大棗、紅豆、花生之類的東西,就可包出口味不同、各具特色的粽子來。媽媽包粽子時,最愛把紅棗摻入糯米以圖大吉大利。媽媽說,吃棗粽多的小孩,聰明伶俐,能早中狀元。因此,每年過端午節,我都沒少吃棗粽,雖說學習在年級不是數一數二,但從國小到國中成績從沒低於前十,這倒是真的。誰能說這其中沒有棗粽的功勞呢?

端午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清早便起床,他們除了要把房前屋後仔仔細細地打掃乾淨,還要準備上一頓與平時不同的早餐——煮粽子。

媽媽煮粽子時,還要在鍋里放上雞蛋、鴨蛋,粽子煮好了。雞蛋、鴨蛋自然也就早熟了。大家吃過拌糖的粽子之後,還必須吃上煮熟的雞蛋、鴨蛋各一個。爸爸說,吃了端午節粽鍋里煮的雞蛋,這個夏天就不會生瘡;而吃了粽鍋里煮的鴨蛋,這個夏天頭就不會痛。

其實,端午節這天最忙的應該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天不亮,我們就結伴先去村外的樹林裡找艾蒿,將其拔掉後,在太陽出來之前必須趕回家,然後在門楣、視窗等處,全都插掛上艾蒿。爺爺和奶奶都說這樣做可以驅魔祛鬼,保障家人平安。小孩子做這些事既要起早又要受累,但我們每個人都樂此不疲,並未感覺到累。

如今,又逢端午節,坐在考場裡的我,不禁回想起童年時過端午的一幕幕情景來,仿佛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篇三】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我也想親手嘗試一下包粽子的樂趣,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早上當我趕到奶奶家的時候,奶奶已經準備好包粽葉的東西,有粽葉、有糯米、餡料、還有一些扎粽子的線。糯米雪白雪白的,像白雪一般。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起幾片粽葉把它們按順序排好,再把這些葉子折成一個蛋筒型。我放了許多糯米,這時奶奶說:“你放的太多了,蜜棗往哪裡放呢?”我連忙倒回一些米,然後選了一顆圓圓的、晶瑩透亮的蜜棗放了進去。奶奶又說:“你還可以放一些紅豆呀。”我一想,這可是吃的紅豆蜜棗粽呀。我連忙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後開始包粽子了,可是這時我才發現,我放的米和紅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來,灑了很多。我都有點灰心喪氣了,這時奶奶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掉一些米和紅豆,再試試你就會成功。”在奶奶的幫組下,我的第一個粽子終於包好了。我再接再厲,又接二連三的包了幾個粽子。雖然,這些粽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么精美,但是我心裡還是很喜歡。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豬,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圓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粽子展覽嘛。

粽子包好了,有紅豆蜜棗粽、有豆沙粽、有蛋黃粽、還有豬肉粽。奶奶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粽子香味從鍋里飄出來,我不停地咽口水,心裡想:粽子煮好以後,我是先吃那個小肥豬?還是那個小瘦猴呢?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勞動成果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讓他們體會一下我的孝心。雖然,粽子不好看,但是他們一定會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