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難忘的中秋節作文600字【三篇】

【篇一】

今年的中秋節真令我難忘啊!

新學期開學前幾天,在菏澤的姥姥來到了我家,她這次來主要是幫媽媽拆洗被子。姥姥來了我可高興啦,每天放學後都想早點回家,因為每次我快到家時,姥姥都會到樓道里去接我。而且,媽媽周末加班時,我也不用跟他去單位了,因為有姥姥陪著我。

可是,本來要住到國慶節的姥姥,才住了十幾天就想回菏澤。姥姥說天越來越涼了,她沒有帶厚衣服。其實我聽媽媽說,姥姥是惦記著姥爺的身體和我的小哥哥。

我們留不住一心要走的姥姥,於是在放假的第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就把姥姥送到了長途汽車站。一進候車室,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這裡人山人海,每個售票口都排滿了很多人,當我們好不容易買上票,來到檢票口時,才發現去各個方向檢票口前也都排滿了長長的隊伍,隊伍中有背著旅行包的學生、有抱著孩子、手裡還拿著各式禮盒的年輕的叔叔阿姨,還有拖著大大的行李袋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在隊伍中焦急的張望,盼望他們的車次快點到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從攢動的人頭、長長的隊伍、喧鬧的人群,我感受到中秋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只要有可能,遠在他鄉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趕回去與家人團聚,賞故鄉明月、訴思念之情。

今夜是中秋節,雖然觀賞不到美麗的圓月,但看著桌上那圓圓的月餅、圓圓的蘋果、圓圓的葡萄,我不禁想起了姥姥,此時她一定在和姥爺、舅舅一家吃著月餅,他們也一定在想念我,就像我在想念他們一樣。

這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中秋節啊!

【篇二】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於到了,大家都興高采烈,以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特殊的節日。我家也不例外,在中秋節這天晚上,全家都聚在一起,共度中秋。

晚上,姐姐、哥哥他們都到了我家。忽然,我看到了詩,於是便提議開一個對詩大會。在徵得大家的同意後,大會便開始了。第一個是哥哥,他學著詩人李白的樣子捋著“鬍子”深情地說:“妙哉!妙哉!此主意真妙!我先來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哥哥剛說完,姐姐就對上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不緊不慢地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哥哥怪腔怪調地說。我正要說,只聽姐姐拉著嗓子說:“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哎呀!壞了!這正是我要說的。我該怎么辦呢?正在我急得抓耳撓腮的時候,他們卻過來起鬨了,說:“弟弟,如果你在十秒內想不出的話就算你輸喔!十、九…”說著便數了起來。我卻急得團團轉。我猛一抬頭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我便像抓著了救命稻草一般拚命地大喊:“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就在我們對得激烈時,媽媽卻像個孩子似子似的吵道:“我來!‘今年八月十五夜,我們一起吃月餅。’”“哈…哈…”媽媽這詩把我們都逗笑了。

不過,我們還真餓了。於是便吃起了圓圓的月餅。吃著這香甜的月餅,我的心裡卻流過了一絲酸意?台灣的同胞們是不是也在賞月呢?他們是不是也盼著早日投入祖國的懷抱,早日和大家團聚呢?別說,今天的月亮還真應了“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句話呀!

八月十五桂花香。在月光與有些涼意、帶點兒桂花香味的夜光中,我度過了一個快樂而又難忘的中秋節。

【篇三】

話說每年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曆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話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有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為團圓節!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節都要舉行印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西瓜,月餅,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這些東西中,其中月餅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必須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都要一樣。

在古代齊國,有一位醜女無鹽女,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在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玩月。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少。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在南宋,明間從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在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活動。

在中秋的活動可真豐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