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實驗作文

naoh溶液

2naoh+so2=na2so3+h2o

7.cl2

naoh溶液

naoh溶液

2naoh+cl2=naclo+nacl+h2o

注意:雖然no2與so2在水中溶解度較小,但只要滴管中的水加多即可,就是讓相同體積的氣體溶與更多水中,從而使燒瓶 內外形成氣壓差,從而形成噴泉。

噴泉實驗能形象地說明某些氣體極易溶於水(或特定溶液)。根據其原理進行拓展還可以探討噴泉實驗的多種套用。

一、根據實驗裝置和條件拓展

通過分析產生噴泉現象的原理,不難發現。只要打開止水夾,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氣受熱膨脹,趕出玻璃管內的空氣,氨氣與水接觸後迅速溶解,使燒瓶內壓強減小。就能發生噴泉。

二、根據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拓展

例如,某同學用hcl氣體做噴泉實驗時,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燒瓶潮濕 (b)裝置氣密性不好 (c)水裡沒有加石蕊試液 (d)燒瓶內未集滿hcl

噴泉實驗失敗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質進行大膽假設。很明顯(a)(b)(d)都能使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所以答案為(c)。

三、根據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拓展

如圖3所示,甲學生在燒瓶中充滿o2,並在反匙燃燒匙中加入一種白色固體物質,欲做o2的噴泉實驗。實驗開始,用凸透鏡將日光聚焦於反匙燃燒匙中的固體,燃燒匙內出現一陣火光和白煙。等一會兒,打開橡皮管上的止水夾。看到有美麗的噴泉發生。請問他在反匙燃燒匙中加入了什麼物質?

綜合分析上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結合噴泉實驗的原理,我們會很容易想到反匙燃燒匙中加入的物質是白磷。白磷與燒瓶內的o2反應生成p2o5固體,使燒瓶內壓強減小。打開止水夾後燒杯中的水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

四、根據實驗中的生成物拓展

噴泉實驗是不是只能噴液體,能不能噴出別的什麼物質呢?

如圖4裝置,實驗前a、b、c活塞均關閉。若要在該裝置中產生噴煙現象,該怎樣操作?若想在該裝置中產生雙噴泉現象,該怎樣操作?

分析:擠壓膠頭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內壓強減小。打開活塞a、b,左瓶中的hcl進入右瓶生成nh4cl固體而產生噴煙現象。若此時打開活塞c,則燒杯內的水會壓向左右兩個燒瓶,在左瓶中產生紅色噴泉,在右瓶中產生藍色噴泉。

五、根據實驗中的反應物拓展

是不是只有無機物氣體才能產生噴泉現象呢?

把充滿乙烯的圓底燒瓶用帶有尖嘴導管的橡皮塞塞緊,按圖5安裝好儀器。

鬆開彈簧夾a,通過導管c向盛溴水的錐形瓶中鼓入空氣,使約10 ml溴水壓入燒瓶,再把彈簧夾a夾緊。振盪燒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狀物生成,燒瓶內形成負壓。鬆開彈簧夾a,溴水自動噴入。噴入約10 ml溴水後,再把彈簧夾a夾緊,振盪燒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複操作幾次。當噴入的溴水顏色不能完全褪盡時,說明燒瓶中的氣體已經完全反應。鬆開彈簧夾b,讓蒸餾水噴入燒瓶也可形成噴泉。只要反應完全,液體幾乎可充滿整個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