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雙贏的人生》有感

我們的卷子上有這樣一篇短文,題目是《雙贏的人生》。這篇短文講了一位農夫救了一位紳士的兒子,這位紳士為了報答他對兒子的救命之恩,把農夫的兒子送到大學去上學,農夫的兒子後來成為了青黴素的發明者——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紳士的兒子也成為了英國的政治家——邱吉爾爵士,後來紳士的兒子患了病,是青黴素救好了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這的確是個雙贏的人生,大家想想看,如果當時農夫沒有救起紳士的兒子,那農夫的兒子就走不出村莊,就不會發明出青黴素,如果紳士知恩不報,紳士的兒子患病就會沒有藥品救活他,這難道不是雙贏的人生嗎?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劉備說的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一些人缺少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有些人只珍惜自己的東西和利益,對別人的卻毫不在乎,別人遇到了困難,往往袖手旁觀,甚至落井下石,這樣的行為都是人們所厭惡的,而處處為別人著想、樂於助人的行為才是我們所崇尚的,這樣的人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前途,才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們要向這位農夫學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才能得到雙贏的人生。

復:《雙贏的人生》

雙贏的人生

弗萊明是一個貧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野里勞作時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在糞池裡掙扎,弗萊明忙把小孩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弗萊明家門口,走出一個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說是那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您,您救了我小孩的命。”農夫說:“謝謝,不過我不能因為救了您的小孩而接受報酬。”

就在這時,農婦的兒子從茅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您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的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訂個協定,讓我帶走他,讓他受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小孩像您一樣勤勞善良,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您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小孩從聖馬利亞醫學院畢業,成了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黴素的發明者。他不僅受封騎士爵位,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了肺炎。是什麼救活了他呢?青黴素。那紳士是誰呢?上議院議員邱吉爾。他的兒子是誰呢?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爵士。

你想想,要是農夫不救起那個掉到糞池裡的小孩,不僅不會有後來那個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爵士,農夫的兒子也不可能走出農莊,就不會發明拯救無數人生命的青黴素。

這就是雙贏的人生,善良的人生。

簡評:文章不一定要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