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隨筆:男生的腳踏車

過去一年多,除了不出差外,天天早起來都要繞著村裡的湖跑上幾圈。後來村裡出資,修了一條通往大夫山的便道。例牌的晨跑,便改作每周末在山上做一次長距離的越野跑。跑得久了,腿肚子上的肉,也板成一塊,捏著緊繃繃的,像是有了肌肉。

大夫山是一座國家森林公園,周末天氣好,來遊玩的人多。尤其是附近大學城的男女學生們,結伴租了腳踏車,在山間馳騁,並不時依著山道上陡峭的坡勢,直直地俯衝下去,常常驚得后座上的女學生們,花枝亂顫、尖叫呼嘯。倘若后座尚無人搭乘,駕車的男學生更會使出渾身技術,撒手車頭,挺直身子,雙臂做白鶴亮翅狀,從後面看去,彷彿自由行走的十字架。

以前讀中學時,轎車還是稀罕物件,腳踏車就是一人一輛的標配。心儀的女生願意坐在你的車后座,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接受了你純純的好感。如果腳踏車后座的女生,用手攬著你的腰,或是把頭靠在你的背上,青春懵懂的愛情,便如蒲公英頂上的小傘,遇風而自生了起來。

現在的男生,多以高顏值來吸引女生的目光。那時候的男生眼裡,腳下所騎的腳踏車好比駿馬,比臉長得帥更能激發出荷爾蒙。腳踏車是否有型有款,對男生來說,就好比公孔雀尾翼所開出的迤邐羽屏。

那個時候的腳踏車,大多是經濟實用的二十八式。所謂二十八式,就是車輪的直徑二十八英寸。騎出去最有面子的,卻是有變速功能、輪胎粗寬、硬朗外形的山地車。有男生騎著一輛山地車在校園裡穿行,必定如李清照所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為了給自己買一輛山地車,我打了整整一個暑期的工。那輛橙黃色的山地車,也成為我整個青春很靚麗的一抹記憶。但是有個朋友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他的山地車被偷了,再也找不回來。至今還記得,枯坐在操場上,他失神落魄的神情。一輛腳踏車,承載了一個少年對愛情的全部渴望,甚至可以說是對未來人生的所有希望。在貌似微不足道的物質載體,和沉重的心靈符合之間,腳踏車成為了命門所在。

後來大學時,偶然看了義大利導演第昔加(Vittorio De Sica)的經典電影之作《失竊的腳踏車》。劇中的男主角失業多時,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貼海報的工作,卻意外掉失了工作必備的腳踏車。那輛腳踏車還是妻子為了支持他的工作,賣掉自己的嫁妝換來的。看到腳踏車失竊後,男主角落寞絕望的樣子,不經意間我已淚流滿面。電影裡無處可逃的慘澹人生,在腳踏車被盜和尋找腳踏車的過程中,愈掙扎愈泥濘,所隱喻的人生窘境真實而嚴苛。其實,不同的人、不同的階層,在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頓,何其相似。所不同的,只是載體是腳踏車還是鑽戒。

這部片子先後斬獲了盧卡洛國際電影節、奧斯卡、金球獎、英國奧斯卡等多個重要獎項,也證明了它所隱喻的人生痛楚,在較大範圍引起的共鳴。中國導演王小帥拍攝的電影《十七歲的腳踏車》,講述的也是一個腳踏車失竊的故事。這部片子,不只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兩項大獎,還獲得台灣金馬獎七項提名。最普通平常的一輛腳踏車,呈現出的世間百態,讓人唏噓。

料想少年時同樣遭遇腳踏車被盜的那個朋友,暗淡的青春陰影,必定覆蓋了他很多年。

以前曾交往過一個女朋友,有一天我們去旅行。那一天清明,雨下得特別大。我是個慣於隨遇而安的人,既然旅途有雨,享受雨中漫步的意外之喜就好了。人生太多意外,隨時去適應並調適自己,快樂總歸會多一些。很可惜,女朋友一路抱怨,怨天怨地,怨人怨己,全然忽略了旅行前,對這次二人世界首次旅行的期待和期盼。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這一段感情是該結束了。

人生本就不易,時時讓這種不易放大和疊加的人,注定了不會是最佳的人生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