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走走停停

暑假模式開啟後,打開朋友圈就能跟隨同行們的鏡頭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國外的旖旎風光,著實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前段時間,一篇文章《教師旅遊發朋友圈惹著誰了》引發熱議,筆者認為,若一味地要求老師甘當孺子牛,“蠟炬成灰淚始乾 ”,油盡燈枯時,課堂也沒有了勃勃生氣,教師們趁著假期自費教學研,開拓視野,社會實踐,放鬆身心, 才讓自己的課堂有源頭活水生生不息,才能在講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曬出自己拍的美照,分享屬於自己鮮活的體味感悟,不至於生搬前人文字。

今年暑假,我也和家人一起去了不少地方,大理古樸,洱海浪漫,麗江熱鬧,昆明閒適,畢節花開,安順別致……每一段旅程,都很美好。除了享受美食美景,我很喜歡逛博物館或者歷史遺蹟,因為這些物什保留著這座城獨有的氣息和靈魂。一路走下來,有三個地方讓我感觸頗深,一個是麗江古城的王丕震紀念館,一個是昆明的西南聯大舊址,一個是貴州安順的文廟,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人都出奇的少,比起人流如織排隊照相的“熱門景區”而言 ,甚至可以用寥寥無幾來形容。透過手跡 ,作品,圖片,文字,徽章,雕塑,看到的是高產量作家的文思泉湧,體察到的是哪怕在戰爭歲月,優秀知識分子對真理的探索和堅守,感受到的是一方文士受到崇高禮遇……正如南開大學教授盧幀所說“旅行其實不在於你走了多遠,花了多少錢,拍了多少照片,而在於你改變了看問題的方式 ”。安靜地行走在那一方天地間,想像著前輩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滌盪了內心地焦灼,為停留積攢一分篤定的力量。

除了行走在山水間,假日裡停下來閱讀也是一件美事,自由穿越時空走進不同的人和事,跟不同思想的作者無聲對話,楊絳先生博學睿智淡定優雅,徐志摩事無巨細 溫柔多情,林青霞雲淡風輕溫暖生活,褚時健智慧過人老驥伏櫪,李迪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斷舍離 》走向極簡,運用減法思維《重塑自我 》……沉浸在文字的世界,妙不可言。停下來思考,也會讓行走的步伐更加從容。

行走時奔跑,停留時思考,人生中的走與停,一站接著一站,何曾止步過,唯有精心雕刻自己的生命時光,走走停停間方才更有意義更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