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有關名勝古蹟的作文:宣化

有關名勝古蹟的作文:宣化

來到宣化市內,眼前一座古建築,高大的方型磚石台基像座堡,四面有門洞開。清遠樓豎在其上,樓體為三層綠瓦飛檐環抱,活像造刑別致的寶塔。

只見在大廳的地面上有一個非常大的坑,長足有一百多米,寬有七八十米,坑裡密密麻麻、整整齊齊排列著用泥雕塑的武士,雖然是用泥雕塑的,但是一個個跟真人一般大小,仿佛就是活人站在那裡正在操練。你看,他們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蹬前端翹起的戰靴,頭的右側都挽成一個髮髻。他們手中有的拿著長矛,有的拿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圓瞪二目,緊閉雙唇,神情嚴肅,栩栩如生,好像在等候和敵人決戰;還有許多弓箭手,他們有的站著,有的半蹲著,有的一手拉弓一手搭箭,威武異常,好像敵人一到便會萬箭齊發;坑內還有騎士,他們牽著巴,腰間挎著刀,騎士們精神抖擻,戰馬千姿百態,有的低頭看自己的蹄子,有的仰起頭,張開嘴好似長嘶。整個坑內有上千兵馬俑,排成方陣,正嚴陣以待,準備和敵人決一死戰,使人看了感到士氣昂揚。

這座六棱七級的舍利塔,完全由磚砌成,高約28米,周長約20多米。塔的每個面上都有幾個盤腿而坐、閉目養神的小佛像,這些小佛像栩栩如生,可好看了。整個塔身稍稍向西北傾斜。據老人們說,這是因為我們這裡常刮西北風,為使塔身在若干年後漸漸豎直,建塔時特意設計的,整座舍利塔,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彩奪目,十分美麗。 還是在1956年5月,我國地質工作者挖開了地宮的金剛門,揭開了地下宮殿的秘密。我們進入人字形的金剛門,猶如走進冰庫一般,這就到了地下宮殿了,它距地面27米,總面積為1195平方米,分前、中、後、左、右五殿。

穿過金剛門是前殿。迎面是一扇高大的漢白玉石門。我無意地推推石門,竟呆住了:“這樣巨大的石門,怎么這樣輕便,開頭自如?”我帶著滿腹疑問看了說明。石門高3.63米,寬1.7米,重約四噸,門軸一邊厚度約是門邊部分的兩倍。看到這裡,我明白了,古代石匠巧妙地運用了物理學原理,加粗門軸,從而使8千斤重的石門能夠開關自如。古代人民真了不起啊!我和同伴連聲讚嘆。

觀景亭前,景色迷人。一條小溪從斜坡上潺潺流下,透過清澈的溪水,可以看到水下圓滾滾的石頭。幾片枯黃的落葉飄在溪面上。旁邊幾棵綴滿了紅葉的楓樹,倒映水中。我站在觀景亭上,極目遠眺。只見頤和園內的昆明湖,宛如一面灑滿碎銀的明鏡,閃閃發光;萬壽山上的松柏,就像綠毯一般;在萬綠叢中,聳立著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金光;園內的大銅亭,明晃晃地耀人二目;與佛香閣遙遙相對玉泉山,披著灰濛濛的薄紗……

惠遠鐘樓是一座三層三檐歇山頂的傳統木結構建築。土台基處有青磚包砌,東西南北有拱門,內有十字通道,構成了惠遠城的十字街心。鐘鼓樓高23.76米,飛檐斗拱,氣勢雄偉,雕樑畫棟,五彩鮮艷。登上鐘鼓樓憑欄遠望;只見那玉帶似的伊犁河水,蜿蜒西去,流向天際。城外田野碧綠,牛羊成群地在草地上遊蕩;城內,白楊成行,溪水流淌,一派迷人的塞外風光。站在這鐘鼓樓上,令人神思飛越,眼前飄過滾滾的歷史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