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覽故宮的感悟的話題的作文

第一篇:遊覽故宮有感

一直很嚮往故宮,夢裡時常會夢到,第一次的故宮之游讓我興奮不已,13年暑假,是一次讓我可以再次圓夢的機會,只是這次——

再回故宮依舊的讓人魂牽夢繞這裡是歷史的沉澱嚴肅確不壓抑恢弘卻不浮誇坐在龍椅上或站在漢白玉的石階上俯瞰很容易讓人產生野心和一統天下的霸氣多少腥風血雨多少戰爭多少朝代更迭不是因此而起?男人也好女人也罷理由多麽冠冕堂皇歷史家們的一筆划過千年人的心思如此複雜如今的我們又能從何而知呢?只是,究竟又有多少人能完全拋開權利呢?戲已開唱對於這場戲有的人是旁觀者好的時候喝下彩壞的時候唏噓一片有的人是參與者是好是壞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也有的人已經深陷戲中卻渾然不覺。戲唱的究竟是什麼不止是戲文上白紙黑字所寫看戲人眾說紛紜只是每個人的理解。像霧迷茫摸不透看不清像蠶蛹一層又一層。戲完了就應當散了若還是沉於其中無法自拔只能嘆氣可笑憐其可悲。摸不清如何,摸清又當如何何必沉湎於別人的人生過去的就莫再三追究生命如此寶貴時間又如此珍貴去做些真正對自己對時代有益之事。若干年之後的人們回首這段歷史時會露出欽佩的微笑即使在歷史長河中沒有自己但人是為自己而活只有自己高興了生命得以升華也就不枉此生了。

我毅然走出了那個魂牽夢繞的故宮。

第二篇:遊覽故宮有感

北京故宮是聞名於世的中式傳統建築皇宮,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去北京遊覽的人大多要去這座深宮禁城裡參觀一番,以了解封建時代皇帝的生活環境及豪華建築的容貌。這次隨同女兒女婿外出旅遊,這個願望得以實現。過去,由於各種原因,來去北京總是匆匆而過,無暇探望這座神秘的紫禁城。這次一家人旅遊有幸一睹皇城容貌,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提及。

北京故宮的歷史比較久遠,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經過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個皇帝的擴建發展,規模隨著時間的延伸,越來越大,最終發展成今天的模樣,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故宮是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統治全國的中心。截止末代皇帝的結束,這座皇城終於回歸到人民的手中,成為歷史博物館,供遊人觀賞,同時也是歷史發展的見證物。它把那段歷史封存定格在大地上,成為時代延伸的豐碑。我們今天步入這座雄偉壯麗的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梁,占地七十二萬多平方米的神聖皇宮,面對它曾經的輝煌,曾經的時代,讓人感慨萬千……是時間的流水把年輪拉開,讓時光的隧道不斷的延伸,世界是在變化中演變升遷,這是亘古不變哲理。想當年,我們平民百姓怎么能隻身步入這戒備森嚴的紫禁城呢?今天則是信步徜徉在這富麗堂皇的宮殿中,左右觀賞,欣賞著那個時代的藝術精華,讚美祖先們的精巧、絕倫的藝術佳作。感受著“皇帝”般的經歷,過一下至高無上的權貴生活。歷史是無情的,也是最為真實的,不管你怎么生活,怎么個活法,最終還是要定格在那個時期,成為永久的歷史,封存在歷史的檔案中,對與錯,功與過自由後人鑑賞評定。

我們隨著參觀人流,沿著中軸線向前觀賞著,遊覽著,看著金碧輝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賞著建築物的優美設計,合理的布局,精巧的工藝製作,可以說故宮裡面的東西都是藝術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高超的勞動成果,充分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才華所在。從最為簡單的排水處理上看,就彰顯出一種環境理念的運用與卓越的藝術才華。若大的宮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潔淨的水平上,防止積水,而且排水設定是那樣的完美,那樣的巧妙,把排水口設計成藝術品,不影響整體形象,而且變成了一種裝飾,烘托起高大建築物的秀美,這足以證明了故宮整座建築物的絕倫之處。先人已經隨著年輪遠離我們而去,但這精美的藝術佳作則是變成了會說話的藝術品,向後人述說著那段歷史的容貌。我們欽佩藝術家們,勞動者們,是他們造就了中國的輝煌歷史,開創了歷史文化的長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讓我們有幸目睹了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可以斷言,來此遊覽的人,無不為故宮的高超建築物,合理布局而喝彩。

我們沿著天安門這條中軸線一直穿過神武門,在擁擠的人流中隨意地觀看著,拍攝著藝術的精華品,留下深刻的記憶。我們欣賞著故宮的神韻,感悟其雄偉壯麗的氣魄,為故宮的宏偉壯觀而讚嘆!同時,也為那些朝代興衰而感嘆,歷史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感慨,啟迪著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汲取先進精華成分,化作精神食糧,起到古為今用的目的。這是因為,歷史是連續的,人類社會在進步發展,但也包含著歷史的成分,可謂是承前啟後地繼承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元素。我們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進步,探索著社會的發展進程。每個歷史階段都有其兩面性,優秀的存在,弊病也存在,……因為,這有歷史的局限性約束著,我們不能拿今天的觀念去對待昨天的事物,而是要站在那個時期,去觀察,去了解那個時期的社會發展潮流所在,要正確對待,正確評判歷史功過,給合理的定論,才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行為。

走出高大的故宮建築群,欣賞了歷史的佳作,而腦海中不時浮現出歷史的雲煙,這座古老的皇宮留給了後人無窮的感慨,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我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