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日記6---親情無價

還記得回家時在車站買了一本《意林》,上面有篇文章,說的是兒子問媽媽什麼是衰老,媽媽指著滿是皺紋的臉說“這就是衰老。”兒子愣了一下說“媽媽,衰老真美!”當時就感動的一塌糊塗。是的,我們的爸爸媽媽遲早會老去,但是他們為我們而增添的皺紋,為我們而霜白的雙鬢,為我們而嚴重的肩周炎,為我們而更加嚴重的駝背……這些都永遠的刻在我們的記憶里,得到永恆的尊重與留戀。老了,身體衰弱了,記憶力下降了,變得羅嗦了,做事不再利索了,但是對我們來說,他們永遠是最美的。是的,年輕時他們富有激情,老了卻依然美麗,不論年輕老去,他們的生命都充滿魅力,留在孩子心中的是永恆的美麗。

其實關心我們的又哪裡只是我們的父母呢?年邁的外婆外公,從小一起長大的爺爺奶奶,小時餵過我們母乳的舅媽,如今早已出嫁的小姨,還有曾幫著照顧我們的鄰家阿姨,或許還有多年之前的初戀情人,幾年前迫於種種壓力離異卻仍相愛的戀人……所有的這些人,這些情在漫長的歲月里都慢慢被磨去了稜角,剩下的只是最最平淡最最坦然最最樸素的親情。何謂親情,有些感情或許比親情更加激烈更加讓人瘋狂,但是只有真正最無私最樸素最不要求回報的感情才可稱為親情。親情是不帶一點物慾的,一點點的自私與欲望對於這份情感來說都將是一種褻瀆。而在我看來。愛情,友情在經過多年歲月的積澱之後轉化為親情才能真正長久。或者說,很多時候,在我們擁有著友人或相愛卻不相守之人常年的祝福時,在我們沒有認識到的時候,這些感情就已經轉化為了親情。而親情,可以經歷歲月的磨礪,趟過歲月的河流,綿延不絕,百轉千回,化為永恆。

親情無價。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時常提到生我和哥哥的時候,她是多么痛苦,又是多么虛弱,當時在危急關頭,媽媽甚至對醫生說萬不得已,就保小孩吧。爸爸說當時他聽到媽媽的痛苦呻吟,衝進產房,看媽媽緊咬著牙的樣子,把手伸到了媽媽嘴中,媽媽差點就把他的手指咬斷了。後來哥哥順利出生,三分鐘後我出生了。由於是雙胞胎,當時我的營養明顯不如哥哥,出生時的我比哥哥瘦弱許多,甚至剛出生是還不得不插了氧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後來母子平安。後來看著電視上很多母親為孩子捨棄生命的事情,有人說那是假的,我卻知道在危難面前,母愛的無私是多么偉大。

親情無價。小時候,由於要哺育兩個小孩,媽媽的奶水不夠,我曾餓的哇哇大叫,當時大舅媽也剛剛生下表弟,奶水充足,後來大舅媽看到哭泣的我,就把多的奶水給了我。記得前幾年過年時看到大舅媽,她還對這件事津津樂道。不過或許這也正是我們哥倆和表弟後來關係一直很好的原因所在吧。親情的可敬可佩之處就是它可以分享,而有些分享甚至可以維繫生命。

親情無價。小時候,爸爸媽媽很忙,於是把我和哥哥放在外婆家,那時我們都三四歲了,正是淘氣的時候:每天和鄰居小朋友出去瘋玩把身上弄的一身泥濘,有時為點小事就和鄰家小朋友打起來了,甚至有時晚上躺在床上,我和哥哥也會打起來。當時外公經常在外面工作,所以每當這個時候婆婆就要同時帶我們兄弟兩人,但是她真的很寵愛我們從來不對我們發脾氣。當時婆婆在離家不遠處開著一家小店,每天她去小店就把我和哥哥帶上,來到店裡就把我們放在一邊玩耍。記得當時每天回家時我和哥哥總是要在店裡尋找一番,找點喜愛的食品飲料然後哭鬧著要。當時婆婆的小店生意不是很好,每天收入也不高,但是每次這個時候,她卻笑著把零食給我們。後來我一直在想,那個時候,婆婆每天到底能不能賺到錢呢?感覺當時的小店就是為了我們哥倆開的似地。有一次回家,我和哥哥非要婆婆同時背,婆婆沒有辦法,就先把我背到前邊,在回來背哥哥,誰知一扭身,我又跟著回來了。記得那天婆婆前邊抱一個後面背一個的把我們帶回家,累的差點一頭栽倒。後來媽媽每次提起,總說你們長大要對婆婆好點,我們說知道了。是的,那份情,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很多人很羨慕我家有對雙胞胎,可是照顧雙胞胎成長的艱辛確實鮮有人知的。

親情無價。小時候,我和哥哥身體都很弱,並且很奇怪,我們生病一般會一起。一個人發燒,另一個第二天一定也會。於是每次到醫院就會是兩人,爸爸帶一個,媽媽帶一個。那時候小孩子都是這樣,對爸爸充滿了信任和崇拜,認為爸爸似乎無所不能。每次進醫院,我哥哥問著來蘇水的味道就知道身上又要挨針了,於是吵著要回家。後來看著步步逼近的護士,我們知道躲不過去了就吵著要爸爸給我們打針,護士剛給我們扎針,我們就掙扎著要拔掉針頭,於是很久都無法輸液。每次到後來都是我們哭著鬧著累了才在昏昏沉沉中睡去,醒來時液都快輸完了。當時對爸爸的依賴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消退,但是當初的那種感覺仍然活在我的記憶里。

親情無價……

仔細想來,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我們已經無法想起,有很多的人我們已經忘記了名字,有很多的面孔我們已經淡忘,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每天又會有不同的親情故事正在演繹。過去的故事,我們需要銘記,已逝的人,我們需要加倍追憶,而健在的人,我們要更加珍惜。

親愛的同學們,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學業任務的增加,我們漸漸遠離了父母,遠離了從小到大的家,有的一學期,一年甚至幾年無法回家,每次回家,你有沒有注意到父親的手指更加僵硬,有沒有注意到母親的雙鬢正在染上霜華,有沒有注意到外婆外公正日益老去,有沒有注意到有幾十年酒齡的爺爺卻再也滴酒不沾……每次回家,我們忙著自己未完成的學習任務,忙著自己的社會實踐,忙著走親戚,忙著見同學,卻不見父母親人,在家苦苦等待,他們不期望太多,只期望我們在白天到處走走,晚上能回家睡覺,早上能在家吃早飯,要是能和父母來次促膝長談,那對他們便能溫暖整個假期。

從國小國中每天回家,到高中一月一回,再到大學一學期一回,或許將來會是半年、一年一回,甚至更久。家對我們來說慢慢更像是心中的一份牽掛而不是需要時常回去看看的地方。有時我們安慰自己家記著惦念著就好,不一定要回去看看,於是我們便在心安理得中繼續自己的學業事業。但是每次回家,你是否算過,你的親人還能等你多久?你在這么長的日子裡還能回家幾次?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把要說的話說清楚?什麼時候才能將心理多年的秘密坦誠相言?這一切的一切看是理所當然,一旦失去,便是永遠。

親情無價,亦有人說親情無言,但在我看來,任何感情在適當時候一定需要合適的表達。有的話,失去了這次述說的機會,我們可能就永遠失去了機會,所以,趁著親人還健在,趁著我們還年輕,趁著我們還有機會,給親情一個表達的機會,回家的一份小禮物,飯桌上對媽媽廚藝的一句稱讚,飯後陪爸爸散散步,陪爺爺下下棋,給婆婆揉揉肩……這份表達不需太大,卻足以關心我們的親人銘記一生。

所以,親情無價,適時表達。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話,一旦錯過,便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