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記

XX、4、14 為了參與環境保護,充分了解水質情況,我和家人一起對東便門橋下的水質,進行了實地觀察。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騎車來到東便門橋下,爸爸先將系住繩子的小桶放入河中左右搖晃著,不一會就將水提了上來,倒入我們事先準備好的廢“可樂”瓶子裡,隨著水的倒入,透明的瓶子漸漸變成了黑色,細心觀察,好混濁,上面還漂浮著許多的泡沫,聞著還有一股子臭味,我們迅速將瓶蓋擰好,套上塑膠袋,回到了家。

回家後,我們請媽媽過來幫忙,因為媽媽曾經在大學裡的高科技公司,做過兩年的水質化驗員,媽媽答應叫我一起做這個試驗,我很高興地應允了。我們準備了3個瓶子,都是1000毫升的,媽媽將大“可樂”瓶子裡的水分成了3份,每份大約是500毫升,分開倒入後,媽媽又找出了量筒,取出了我見都沒見過的“比重計”放入量筒中,比重計向下沉去,我問媽媽這是乾什麼?媽媽告訴我,這是檢測水的重量用的,紅色的小道道標明了數字,液面到哪裡就標明水的比重有多少,聽過媽媽的話,我仔細觀察了一下,才知道,水的比重接近1.0。媽媽叫我要耐心地等待兩天,並叫我找個小本子,記錄一下倒入的水有多少,倒入的時間和水質的顏色,比重,我一一照著做了。坐在小板凳上,我想: 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源泉,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里,都離不開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水資源已經逐漸地匱乏,水成為威脅到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環境保護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解決水源告急問題都已經納入到政府的摺子工程當中了,我們也應該了解水質的情況,為拯救水資源做點什麼!

XX、4、15 經過兩天的沉澱後,我們重又觀察那些瓶子,我發現,3個瓶子裡的水,全部分成了2層,瓶底兒大約有2公分厚的水質變成了黑色,上面大約490多毫升的水變得半透明的,仍有一些漂浮物存在,我問媽媽那是些什麼東西?媽媽告訴我,那些是不能夠在水中完全溶解的雜質,也叫化合物。為了更進一步觀察它的變化,媽媽叫我接了500毫升自來水,與沉澱過後的水進行比較,自來水很清亮,無色無味,肉眼看不到有任何雜質,而經過沉澱的河水與自來水相比,還是顯得顏色發灰,不夠清亮,雖然經過兩天的沉澱,水中的異味跑掉了許多,不是那么的刺鼻,但是,仍然還有殘餘的臭味。為了便於我進一步了解污水處理後的情況,媽媽特意找了容器將其中一瓶污水倒入,然後又將一種名叫“絮凝劑”的污水處理劑倒入,經過充分的攪拌後,進行再沉澱,媽媽說,污水達到淨化,還要有一天的時間。我只有慢慢地等待。

在這兩次的觀察中,我了解到,污水處理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假如,大家都從愛護環境的角度出發,進行排放前的治理,那么,河裡的水質要好得多了。這使我聯想到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了鄉辦的電鍍廠,往大家共用的河道排放有毒的廢水,結果,池塘里的魚和一些周邊的水草都死了,還有一些村民的身體受到了損害,可見水的淨化與我們的生存有多大關係。我急切地等待著實驗的結果出來,好看看經過處理的水到底能不能利用。

XX、4、16 放學後,我繼續觀察經過昨天處理後的水質情況,發現,昨天還渾濁的水已經發生了變化,瓶中的水完全分成了兩層,上面一層的水質已經與正常的水質較為接近,水質清亮,無色透明,用鼻子聞一聞,水中的臭味也已經削減了很多,聞起來不那么刺鼻了。

媽媽叫我拿來一個透明的空瓶子,順手在瓶口上放上過濾用的“玻璃漏斗”,然後將分層後上層較為清亮的水慢慢倒入備用。稍後,我們再將沉澱的水收集起來,媽媽找出了一種叫“試紙”的小條,順手在水中蘸了一下,我被弄糊塗了,問媽媽為何要這樣做?媽媽說:“這種小條的名字叫試紙,是專門用來檢測水的ph 值,因為水是中性的ph=7,對人體無害,偏鹼性,偏酸性都會對人體以及水中的浮游生物帶來危害。”我們觀察了一下試紙的顏色,與對照表相比,經過處理的水雖然清亮了,但是卻偏鹼性,還不能循環使用。媽媽還告訴我,污水處理廠的水處理過程也和這樣處理差不多,比較起來,水質的處理過程還要複雜一些,添加處理劑的過程,也要有一定技術要求,才能夠使水質最終達到排放標準,重新套用。可見,破壞水源,特別是一些工廠,如染料廠、造紙廠、皮毛廠、化工廠等未經過處理的水一旦排放到城市的水系裡,污染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乃至危及生物、危及生命……細想起來,簡直太可怕了!

通過這幾天的觀察與試驗,使我對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有了深刻地認識,北京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由於人口眾多和一些人為環境的破壞,地下水的資源在逐漸減少。雖然南水北調也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但是我們卻不可想像一旦水資源匱乏,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沒有了水,就像生命中沒有了綠色。我沉重地意識到,如果不從破壞環境的源頭入手,遏制人為的破壞,那么有一天,人類會飽嘗自己種下的苦果。

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我要大聲呼籲:讓我們攜起手來,愛護我們的環境,為你,為我,為他,為造福子孫後代,杜絕惡習,去節約每一滴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