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遊記

在路邊超市隨便買了點東西,收銀台出具的小票居然是直接機打的發票。這是六朝古都給我的最大驚喜。

看似是天公作美,開始一天的旅行時,沒有太陽,沒有酷熱,但當見到孔子的時候,開始綿綿的下雨。夫子廟言過其實,除了幾尊雕像和三座元碑,其它的都是小商販的天下。也許這是孔子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人們不分層次,無視禮節,為了利益,碌碌奔競。孔子的仁愛依然是大家樂於談論的,但是顯然,遊客對金榜題名等這樣的“副作用”更感興趣,置於仁愛到底是誰去愛誰,就顯得是比較無聊和古板的話題。於是夫子廟和城隍廟顯得如此接近,這也正體現了中國人對信仰的態度。

仁者愛人,“智”者顯然不這么想。

中國人眼中,信奉的可以是神靈,但更多的是聖人,就算是神靈,也大多具有人的性格,總之,中國人沒有神的概念,只有對聖人的追求。然而,聖人自然不會是萬能的,而且聖人也是術業有專攻的,所以,榜樣是很高尚,但是落實到實際,可以榜樣是榜樣,自己是自己。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錯誤的,中國人信仰的是人,那么最靠得住的人,當然是自己,於是,中國人其實是信仰自己的。所以法律遠比不上規矩,科學遠比不上常理,自己認為對的,往往就是對的。說中國人聰明,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圓其說的能力太強了。

各地的小吃都各具特色,但特色也許只是名字的前兩個字,任何常見的食品,加上金陵或者南京兩個字,就可以具有傳統和文化的標籤,成為歷史傳承的一部分。所謂南京牛肉鍋貼,和東北牛肉鍋貼以及我做的牛肉鍋貼,並沒有本質的不同。然而,畢竟我對吃的認識還相當原始,能夠下咽並保持身體健康就是極好的食品,我對吃的發言權還是有限的。

中山陵的牌樓上寫的是博愛。

由仁愛到博愛,孫中山的思想比孔子的先進許多,也許這才是革命者該有的氣節,天下為公。石階推開兩側的山麓,通向雲遮霧繞的山頂,雨點打在樹葉上,婆娑作響。石板鋪就一條通向高處的路,在雨中,任由行人上下,不為其左右。是誰曾經踏上這些石板,前來弔唁逝去的先賢?他們是當時那個國家的要員,當時這個民族的英雄,他們也曾受到民權、民主、民生的感召,無論真心情願與否,也曾為了一個輪廓模糊的理想鬥爭。如今,我也踏上了同樣的路,和芸芸眾生一起,懷揣放鬆而不是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同樣的路。

頭頂青天白日,眼下是滿地紅,到底哪個是博愛?驕奢淫逸,紙醉金迷,酒色財氣,我們駐足不前、志得意滿的地方,離他的理想還有多遠?

六朝故事今已矣,明牆清瓦繞空城。

明代的城牆,現在看起來依然高不可攀。古代中國人做事都講究方方正正,做城築牆也不例外,稜角分明,然而,現在的中國人,又有多少稜角的精神呢?儘管仁愛和博愛都曾教導了這個古城,然而為了一次青年奧運會,卻要封閉很多去處,隔離很多景色,築起很多柵欄,限制很多活動,這是愛了誰?是博愛了別人損害了自己,還是一種諂媚?現在的南京,人口擁擠,加上下雨,道路阻塞,看上去滿滿當當,可是,在這明代城牆之下,在垂柳如煙的湖邊,面對歷史的沉澱和古代的詩意,卻顯得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南京火車站正對著玄武湖,氣勢開闊,但卻沒有幾個旅人會遠望這湖光山色,只顧沏茶倒水,讓康師傅唱主角。

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