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日記8---讀大學應該讀什麼

記得才進大學的時候,學長就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大學初需要我們閱讀的書籍,其中一本就是覃彪喜的《讀大學該讀什麼》。當時剛好我們寢室的同學買了一本,於是在他看完後就借了過來。這本書市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大學生學習,生活指南類書籍,主要談論大學生在學習,生活,考研,留學,求職,創業等方面要注意的問題。其中對大學生的未來職業選擇做出了歸納,仕途,商業,科研,我們想要哪種?學校是不是有高低之分,專業是不是有高低之分?該不該逃課?做事與做人哪個重要,人脈對於我們發展的作用是什麼?大學該不該戀愛?考研,留學,求職,創業我們對於自己該怎么定位?在這本書中都有系統的闡述。這本書又被稱為給大學生的十八條建議:1、讀大學該讀什麼?2、人生規劃:三岔路口的抉擇3、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4、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5、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6、勤工儉學的辯證法7、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8、網際網路:倚天劍與達摩克利斯之劍9、戀愛:花開堪折才需折10、性:上帝死了,眾神在墮落11、考研:痛苦的安樂死12、留學:“海龜”變“海帶”13、非統招:養尊照樣處優14、畢業:十面埋伏的陷阱15、求職:做人不要太厚道16、騎一頭能找千里馬的驢17、寫字樓政治:白領必修課18、創業:29歲前作富翁。

看了這些建議的名稱,我們就能夠大概的猜出這本書寫的是什麼了。當時我只是大概的瀏覽了一下,由於才開學事情比較多,我就沒有多加思考,就把這本書放在一邊了。第二學期,有一天,玲玲對我說在武大的圖書館裡看到了這本書,看了很受啟發。我這才想起當初曾讀過。一直認為讀書只看別人地方觀點是不夠的,特別是只別動的接受別人的觀點是很愚蠢的做法,只有把看到的觀點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加以思考,才算是自己的知識,才更加實用。因此我就在空閒時間把這本書又拿出來,對其中的觀點在此閱讀並加以思考。於是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讀大學該讀什麼?這是每一個大學新生初進入大學時都曾感到迷茫的問題。在很多學校,我們的老師家長都要曾告訴我們大學是如何如何輕鬆,如何如何逍遙,但是到了大學大家就會發現其實大學並沒有當初想像的那么輕鬆,每天的學業之外有了不少其他的事情,常常干擾我們的學習過程,於是我們在學習之餘常常不知道還除了學業還要學習什麼,很多學生就沉迷與電影和網遊,這在大學是很常見的現象。

和這本書的一些觀點比較,我認為,首先,大學要學的是專業知識,我很贊同覃彪喜的觀點: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現在在本科階段我們的職業方向還沒有定下來,我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我們可能在本專業範圍內會有一些選擇,而又或者我們今後從事的職業和我們在大學階段的專業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們不知道今後到底哪些知識會被用到,哪些知識需要被精通,哪些知識僅僅是需要了解,所以多學點東西總是沒錯的,學長常告誡我們說多點知識多條路,說的就是這個理。我們應該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同時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多接觸其他的知識。但是我們要擺好這些知識的地位,專業知識重,其他輕。切不可因非專業知識影響了專業知識的學習。

其次,在大學需要學交際,在書中提到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這點我也是非常贊同的。在大學之前,我們考慮的最多的就是考個好學校,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被忽視,只要是學習好,我們就可以的到老師的喜愛,家長的歡心,同學的尊重,其他的性格,為人處事的原則等問題,就可以被我們忽視了。在高中看到有些同學學習好,但是同學評價確是這個同學很孤傲。早高中階段,因為班主任的重視,這樣的同學依然能夠被同學們重視,但是到了大學階段,這樣的同學往往缺乏合作意識,無法與人有效溝通。我們很多時候強調自信,但是往往自信的人更多的關注的自己無法把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上,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獨處的孤單。但是到了大學之後我們在學習等方面需要有很多人一起合作,無法與人溝通是不能勝任的。在我們走上工作崗位後,我們的人脈決定著我們任務完成的好壞和效率。我們生命的高度不在與我們所學知識的多少,而在於我們可以運用多少,當我們在積累人脈時,很多知識關係就得到了共享,在這種共享中我們無形就提升了生命的高度。

然後我們要學會的就是要擁有一種成熟的思想,要想明白一些在大學之前沒想過的問題,或者說我們以前不需要考慮的問題。戀愛,性,職業選擇,這些方面的問題我們在大學之前感覺離我們還是很遠,不需要我們考慮。但是一旦步入大學,我們仿佛一夜之間就長大了,這些問題不在離我們遙不可及,而是實實在在擺放在我的面前。我們是否要在大學戀愛,什麼樣的性心理是正常的,我們想要的是什麼職業,我們為了這些職業有需要準備些什麼?這些都成為了我們在大學階段經常和同學討論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和別人討論的時候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自己的無助,彷徨,在那些思想成熟的同學面前,我們就像是學弟學妹一樣受訓,那種思想上的差距帶來的錯覺給我們了一次心靈的洗禮,那種震撼給了我們一分前所未有的體驗。或許我們會感到沮喪,感到嫉妒,感到無可奈何。我想大學不僅僅是知識升級的一個平台,更是思想進步的一個平台,要是感到思想仍然幼稚,我們需要在大學中想清楚這些問題,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一次升華。

接著我們要學的是選擇。在大學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並不適合我們,老師的能力也有高低,有些已經無法承載我們成長的腳步,所以我們要有選擇,有原則的逃課。有的課,逃了比不逃更好,自己找個清靜的地方好好看看書,想想問題,這樣的學習方法比在教室里待著雙目無神,大腦停止思考的看著老師講課要更有收穫。對於網際網路的套用,我們同樣需要選擇,網際網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趨於成熟,在經過國家信息安全中心的幾次整改之後,黃賭毒等網站也逐漸銷聲匿跡了,因此在網際網路上我們能夠更加健康更加方便的查找各種需要的信息。但是在大學生私人電腦逐步普及的情況下,有一種情況正在擴散。電腦成為男生的遊戲機,成為女生的影碟機,打開電腦前想著要開電腦學習,開了電腦之後卻免不了三件事:登qq,開影院,登網遊。我們捫心自問,在聯網的情況下,我們有多少人能夠擺脫這三件事情的誘惑。或者說,我們除了這三件事情,再加上上網查查資料,在面對電腦時我們還能幹什麼?在考研,留學,求職,創業這些路中我們有想選擇什麼?我們現在做的多少事情是對我們今後的選擇有幫助的?如果我們現在走上職場,我們的處世哲學,我們的性格是否能夠勝任?我們能不能在二十九歲前成為富翁?這樣想想我們其實就有了很大的危機感。

最後我們需要學的就是擁有好的心態。一直認為應試教育教給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煉心,我們在考試中經受千錘百鍊,最終成為一塊水火不侵的鋼刃。在很多專科學校里,有的學生就認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於是就在在學校自暴自棄,不拿自己當回事情,還有一些學校存在著非統招生,在當今功利價值觀的影響下社會上很多人確實是覺得這些人和名牌大學的學生想比要低一等,但是如果你要問一名名牌大學生他的看法,每人敢小瞧哪些所謂的低人一等的人。在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時,很多時候我們的前輩,我們需要學習的未必就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換言之,即使是一起畢業,名牌大學學生的發展未必就以定比其他人強。一直很喜歡布希在哈佛演時的一段話“對於那些學習好的同學,我想說的是你完了,而對於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我要告訴你,你可以去當總統。”“當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你需要把在學校中所劃分的等級忘掉,在社會中,往往這些等級會被打亂重排”。所以我們只需要好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想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情。同時我們也不能以為大學畢業了就一定能夠找份好工作,重要的是在大學中是不是學到了需要的知識。所以當我們畢業後沒有好的發展也不要感到失望,抑鬱,沮喪,我們需要的只是充實自己的學識,以一顆平常心等待著花慢慢盛開。

看到一位學長的話“要想不墮落,一條路,堅定信念,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為現在的大學教育都如此,如果有意識的去想鍛鍊下自己的真正的實力,我想是很困難的,大學的唯一一片淨土我想就只有圖書館了!做學生會幹部吧,在學生會腐敗;一身輕吧,在寢室墮落;獻身感情吧,在愛情里墜落。保持一顆勇往直前的心,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力,目標明確,在圖書館去實現!”我不能說這段話所有的內容我都贊同,但是對於多去圖書館充實自己的學識這一點我卻十分認同。我們大學要學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想對於充實自己的學識這一點卻是大同小異的。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進而緊盯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行。